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敘利亞局勢轉機背后為何出現中俄“二人轉”?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03 08:22


有評論文章指出,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同俄羅斯唱一臺戲,固然離不開兩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的因素,但根本上還是來源於中國自身對國際秩序的看法、和平發展的理念以及對戰略實力的現實考量。中國並不是俄羅斯行動的追隨者,而是關鍵保障與制衡,甚至在未來的某一階段,有可能成為影響危機走勢的重要一極。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10月29號,敘利亞問題多邊會談於維也納舉行,參與國除美、俄、土耳其之外,還包括中國、伊朗這兩張新面孔。這是中伊兩國第一次參加此類國際會談,從而備受外界關注。參加會談的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李保東帶去了中國的主張和建議,表現出了積極推動敘利亞問題和平解決,實現互利共贏的主動姿態。


中國的加入,使得各大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合縱連橫態勢更為明晰。九月末,俄羅斯宣布對敘利亞進行軍事干預,迅速扭轉了長期以來敘利亞政府的被動局勢,使敘利亞局勢出現了轉機。在此背景下,中國也表現出了積極配合的態度,同時又主動尋求新的危機解決之道,凸顯了中國的大國影響力。中俄兩國互相唱和,在曠日持久的敘利亞危機中,共同上演了一臺“二人轉”。

敘利亞:中俄戰略合作的新舞臺

近年來,中俄關係急速升溫。在敘利亞問題上,中國對俄羅斯的軍事行動表現出支援態度,兩國的默契引起了西方國家的警惕,也引發了國際社會關於中國下一步將如何采取行動的猜測。

實際上,自敘利亞危機形成以來,中俄就一直有相當程度的戰略協同。在聯合國關於敘利亞危機的表決中,中國先后四次同俄羅斯一起投下反對票,這一舉動被稱為“冒著極大的道義和利益風險”,也引來了西方媒體的不少口水。2013年,中國與俄羅斯在銷毀敘利亞境內化學武器方面進行了密切配合,派軍艦為運輸敘利亞化學武器的船只護航,實質上制止了北約及其盟友軍事入侵敘利亞推翻阿薩德合法政府。兩國強強聯手,讓西方國家不得不有所忌憚。

在敘利亞危機中的合作,是中俄共同應對重大全球危機的一次實戰,也標志著兩國戰略互信上升到了新高度。近年來,中俄邁入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的新階段,經濟貿易往來密切,簽下了天然氣項目巨額大單,中國在“一帶一路”、亞投行、紀念二戰七十周年等方面都得到俄羅斯的鼎力支援。當前,敘利亞危機之火愈燃愈烈,以俄羅斯出兵敘利亞、習近平主席訪美為序幕,中俄背靠背合作真正開始了。

從中方的一系清單態可以看出,中國首先認為俄羅斯出兵合理合法,同時也保持了一貫的和平解決危機的立場,積極推動平等對話的展開。這體現了中俄不同的戰略風格。兩國立場相近、互相配合,聯手促成了敘利亞局勢的顯著改變。

中國為何愿意同俄羅斯共唱“二人轉”

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同俄羅斯唱一臺戲,固然離不開兩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的因素,但根本上還是來源於中國自身對國際秩序的看法、和平發展的理念以及對戰略實力的現實考量。中國並不是俄羅斯行動的追隨者,而是關鍵保障與制衡,甚至在未來的某一階段,有可能成為影響危機走勢的重要一極。

中俄的合作,首先源於兩國面臨類似的威脅和共同的挑戰。俄羅斯方面,美國點燃烏克蘭危機,引發歐洲對俄羅斯大規模經濟制裁,使其陷入嚴重經濟危機。俄羅斯以敘利亞為首要目標重返中東,直接目的是為解決烏克蘭危機尋找新的突破口。中國方面,自美國高調重返亞太以來,不斷在中國南海挑起爭端,但中國政府表示,絕不會做出任何戰略退讓。從今年兩國對彼此紀念反法西斯七十周年的系列活動予以大力支援就可以看出,中俄在反對霸權、維護世界秩序等方面面對著類似的憂患,具有共同的利益,從而形成默契配合。

歐美國家自身的危機,也為中俄積極調整世界格局提供了機遇視窗。歐洲深陷難民問題泥潭,經濟一再萎縮,昔日帝國風光不再;美國則在國際事務上越發力不從心,美元霸權受到了多方的挑戰。這是中俄聯合、大顯身手的最佳時機。中俄選擇中東這塊美歐勢力盤根錯雜的兵家必爭之地,作為戰略的起點,顯示出了重建國際秩序,掃除新興大國發展障礙的勃勃雄心。

中國和俄羅斯在介入敘利亞的具體手段上,又有不同側重。俄羅斯側重軍事手段,因為它是傳統的軍事強國,面對內憂外患局面和經濟發展的瓶頸,只有通過軍事優勢,拓展其戰略空間,才能保持大國地位。而中國雖然遠洋海軍和遠程空軍實力不斷增強,但航母編隊戰斗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功,仍缺乏實戰經驗,並且當前核心利益仍集中在經略南海周邊,在敘利亞投入武力並非最佳選擇。

相比之下,中國則更加側重政治和經濟手段,這符合中國一貫的和平外交政策。今年10月敘利亞特使訪華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將中國針對敘利亞問題的態度概括為“國際反恐應該成為合力、政治解決應盡快重啟、緩解人道主義危機是當務之急”三點,突出了國際社會共同解決危機的重要性。正如今年7月落幕的伊核談判一樣,中國作為第三方斡旋者,積極發揮了勸和促談、化解分歧的作用。這次面對敘利亞危機,中國也必然會依托“一帶一路”打下的良好基礎,成為推動各國談判的和平力量。

不過,中國對中東的柔性軍事戰略將不會改變。中國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唯一沒有在中東建立軍事基地的國家。與歐美在中東奉行地緣政治主導的戰略不同,決定中國行動的是地緣經濟主導戰略,謀求的是擴大能源、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合作。但是作為中國海外利益的支撐點,在這一特殊時期加強柔性軍事手段——保持亞丁灣巡航編隊、增加在中東的后勤補給基地、派遣維和部隊,都有利於保障中國自身正當利益不受侵犯,同時也有利於該地區的穩定。習近平主席在聯大會議中特別提到,中國要“建立8000人的維和待命部隊”,而敘利亞戰場,很有可能就是中國8000維和部隊第一個大顯身手的地方。

從韜光養晦到有所作為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提高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中國在敘利亞危機中發揮作用、參與斡旋,就是話語權提高的體現,這是國家實力不斷增強,在國際事務上底氣更足、籌碼更多的體現。

目前,中東局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的平衡。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具有世界最強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也是中東石油的第一大進口國。中國作為周邊關係和平發展的積極推動者,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協調能力與日俱增,近年來一直在伊朗核談和巴以問題協調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這使得中東國家表現出轉向中國的意愿,更多地向中國尋求經濟利益、武器貿易、技術以及雙邊關係發展帶來的戰略價值。中國也樂於提供幫助,甚至積極爭取與中東國家的合作。2014年6月習近平主席出席中國—阿拉伯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提出了以能源合作為主軸,基礎設施、貿易投資便利化為兩翼的“1+2+3”合作計劃。這意味著未來中國與中東各國的經濟聯系將更加緊密,中國在中東具有更重的分量和更大的影響力。尤為難得的是,作為沙特與伊朗共同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國能夠巧妙地維持和加強與彼此不和的國家——如伊朗、沙特、以色列的關係,這甚至是在中東勢力深厚的歐美國家難以做到的。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將同中國對敘利亞乃至中東問題的介入形成共振。尤其是當前歐洲大陸相繼被烏克蘭危機、難民危機、敘利亞危機困擾,為中國通過“一帶一路”緊密聯系各國利益,由暢想到實踐提供了機會。中東地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腹地和節點,中國此前“一帶一路”的重點在南亞和歐洲,如今中俄在敘利亞實現戰略配合,為中東地區恢復秩序提供了可能,也讓中國獲得了補上中東這一絲綢之路關鍵一環的契機。敘利亞、伊拉克和亞丁灣、紅海分別是陸上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中國強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將在中東戰后重建中發揮重要作用,從而真正在這塊歐美勢力錯綜復雜的土地上擁有一席之地。

“一帶一路”戰略還可能發揮更大作用,那就是為各國就敘利亞危機“坐下來談談”提供了可能。自中國於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構想以來,俄羅斯一直積極響應。在今年的烏法雙峰會上,達成了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同盟對接的協議。除中俄對接之外,中歐經濟帶的對接也很有可能隨著德法領導人近期的訪華而成為現實,迫使歐洲在其難民與烏克蘭政策上作出反思和調整,從而為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爭取到相對寬鬆的環境。俄羅斯采取軍事行動的最終目的,還是希望美歐等利益相關方能在談判桌上達成自己所預期的協議。在“一帶一路”的利益統籌下,中國不僅保證了自身在中東的利益,也為與俄羅斯一道應對敘利亞危機,打擊共同的敵人,爭取到了聯合歐亞大陸,獲得更多支援的可能。從而成為解決敘利亞危機的關鍵一極。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中東問題上正逐漸在由“不干涉,少作為”到“有作為”轉變。隨著遼寧號的建成使用,中國的軍事投射能力可望大大提升。俄羅斯媒體一再刊登出中國遼寧號將參與打擊is的“假新聞”,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已經不容小覷的遠程軍事參與實力。此外,有報導稱伊拉克從中國購買的彩虹4無人機等裝備已交付使用,直接投入到反恐一線中去。可見,中國的身影雖沒有同俄羅斯一道出現在敘利亞戰場上,但中國從少作為到有作為甚至大有作為的轉變,依舊鮮明地體現了中國的立場,起到了威懾作用。在接下來的一段時期內,中俄很有可能繼續保持這樣的分工合作,直至美歐以及中東各國真正拿出坐下來談判的誠意和方案。到那時,中國的影響力將會更加凸顯。(來源:《經略》)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