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股東大摩將成對手,券業"貴族"中金求變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公子王孫逐后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如今,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合資投行中金和大摩已到勞燕勢必分飛階段,但對于中金來說,則雙方絕不止陌路,隨之而來的,會是同臺競技的短兵相接。因為大摩早已有意另組合資券商。
“目前,中金公司已陸續在杭州、南京、廣州和成都開設證券營業部,而重慶、廈門、青島和武漢四地證券營業部的布點也已完成,近期將正式營業。”5月26日,一位接近中金公司(CICC)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據該人士介紹,中金公司2007年下半年籌建零售業務部門,至今該部門在全國范圍的員工已超過200人。
“零售業務部門歸屬于銷售交易部,因此外界很少注意到。”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此前,公司固守在京滬深三地,新業務團隊成立后開始在全國二線城市進行調研和考察,擬定了包括開設證券營業部在內的零售業務規劃。”
成立以來,中金公司一直被外界定位為“貴族”券商,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經紀業務針對機構客戶和200萬元資產以上的個人大客戶。
如今,中金公司放下身段走向平民化似乎漸行漸近,這或許被認為是無奈“變身”。
“現在,中金公司是機遇和挑戰并存,新股東的進入將對中金經營管理提出新的期望甚至是要求,結合中國經濟轉型及資本市場的發展趨勢,求變是中金必然選擇。”北京一家大型券商高管指出。
元老級股東大摩(Morgan Stanley)歷經多年踟躕后,終于有望在年內完成中金公司的股權轉讓。
公開信息顯示:證監會有關部門5月4日已正式受理中金公司變更股東的申請。而大摩也早已有意另組合資券商。
如上述券商高管所說,股東變更不僅意味著新生,還暗含著前途荊棘。新股東接盤一定是以利益為目標,中金公司需要繼續為股東創造誘人的回報;舊股東退出同樣是出于利益考慮,中金公司未來勢必要直面來自大摩的業務競爭。
2007年底,大摩與華鑫證券簽下合作備忘錄。可以預見的是,退出中金后,大摩將與華鑫證券成立合資投行,繼續開拓在中國的承銷業務。
新股東帶來新挑戰
向監管層申報的股權轉讓方案中,兩家外資PE(KKR和TPG)被指列入中金股權受讓方名單,還有何方神圣暫未曝光。
對于尚未揭秘的新股東,外界傳言稱是海外商業銀行,也有猜測是以海外機構牽頭的投資團。不過,較肯定的是,此次引入的新股東未來扮演的角色,更傾向于戰略投資者。
“我相信所有外資機構特別是PE入股中金,都希望分享中國證券業及公司未來數年的成長。”26日,某外資PE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對記者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中金公司2009年實現凈利潤11.45億元,同比增幅近80%。
上述PE人士指出,“通常,PE進行投資決策時除了看一家公司的過往業績,更考慮其今后數年的成長性,很多時候,公司管理層還會就投資回報向投資者做出承諾。”
該人士認為,接盤中金公司股權的投資者在競標、談判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和公司管理層就盈利增長前景進行過探討。
在國內投資銀行業務領域,中金公司雖屬于第一梯隊,但在國內券商普遍依賴度高的經紀業務領域,中金公司的“高端”路線不足以與同行抗衡。
2009年度證券公司股票基金交易總金額排名顯示,中金公司僅名列53位,較2008年下降7位。
上述知情人士稱,中金公司2008年下半年向監管層提出申請在廣州、杭州和南京三地開設營業部,2008年底得到批復后又于2009年10月申請在重慶等5個城市設立營業部。
“向二線城市拓展業務的趨勢,今年還將延續。”該人士透露,“各地營業部的核心客戶依然是可投資資金超過200萬元的個人投資者。”
本報記者以普通投資者的身份致電中金公司杭州營業部,一位客戶經理介紹稱:“無論賬戶資產狀況如何,都可來開設股票賬戶,并能看到中金公司提供的研究報告服務。”
該客戶經理表示,賬戶資產超過200萬元將獲得中金專屬團隊服務。
昔日股東變身競爭對手
除在經紀業務搶灘二線城市的私人理財外,中金公司在其他業務領域同樣面臨盈利壓力。
2009年,中金公司營業收入約52.93億元,但業務及管理費支出超過3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六成以上。
“中金的薪酬待遇完全市場化和國際化。”上述接近中金公司的人士表示。
然而,該人士透露,2009年為中金公司貢獻最大的依然是投資銀行和銷售交易兩大部門,直投、資管等業務領域的創收成果并不讓管理層滿意,“其余業務部門最多就有數千萬美元的收入,有些部門收入不足以抵消人力成本。”
引入新股東后,如何保持優勢并補足短板,也許是中金數年內需要提交的答卷。
高盛、瑞銀在國內設立合資券商后,瑞信和德意志銀行入股的合資券商也分別開張,后兩者目前的業務范圍專注于投資銀行業務。這意味著,投行業務尤其是中金公司一貫活躍的中國公司投行大項目,競爭會越發激烈。
這從今年的農行IPO選秀可見一斑。早在農行股改前,中金已進行項目跟蹤,雖然摘得A股和H股雙料承銷商,但龐大承銷團也在搶食中分得蛋糕。
而大摩則從未掩飾過退出中金的意圖——獲得落地中國的新合資券商牌照。其在中國市場的多年經驗及自身實力不容小覷。
盡管失去中金控制權,但進入中國十余年來,大摩贏得大量在華投行業務,而中國企業海外IPO交易中,大摩則參與近一半。
事實上,針對中國市場的研究服務,大摩也進行著人才儲備,不僅在香港設有研究部門,近年來,其上海研究團隊人數穩中有增,且大行業均已覆蓋。
“雖然大摩還沒有相關業務牌照,而其中國區研究團隊以港股研究為主,如果需要覆蓋A股研究也并非難事。”上述券商高管認為,“過去,中金公司被機構客戶認可的就是其趨于國際化的服務理念及對港股的研究覆蓋較全面,這些方面外行未來都有機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