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反收購
鉅亨網新聞中心
資本市場從來不缺“戰爭”,而且情節跌宕起伏,近日發生在中國寶安與深鴻基原管理層之間的一場決斗將此演繹到了極致。
從中國寶安首次舉牌開始,深鴻基原管理層就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甚至是恐懼。面對來勢兇猛的獵手,管理層以總裁辦公擴大會的名義祭起了反收購的大旗,而武器就是精心編織的“金色降落傘”,并且這一切都是在外界無從知曉的情況下悄然進行。
根據當時的密謀,一旦中國寶安入主,且對管理層崗位構成威脅,高管可以獲得高達4100萬元的補償。與此同時,為擴大受益面抵御收購,簽訂補償協議的員工涵蓋了各下屬公司,涉及人數438人,合計金額近1億元,這筆資金將全部由深鴻基支付。
但此舉未能阻止中國寶安強取的步伐,在首次舉牌后的半年內,中國寶安又連續三次舉牌,最終拿下深鴻基的控股權。其間,原第一大股東深圳市東鴻信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雖然也通過多種方式較勁,但限于資金實力無功而返。
取得控股權的中國寶安順利改組了深鴻基董事會,而“金色降落傘”的秘密協議也隨著人事洗盤浮出水面,令中國寶安十分不安。在面臨重大賠償的風險下,中國寶安本月緊急向股東大會遞交了臨時提案,要求嚴肅處理巨額經濟補償勞動合同事項。最終股東大會以4個百分點的微弱優勢否決了“金色降落傘”計劃。
分析投票數據,可以明顯感受資本的話語權。中國寶安此前持股9296萬股,深鴻基原管理層控制的東鴻信投資此前持股7894萬股,而股東大會的贊成票為9599萬股,反對票為7949萬股,非常準確地體現了兩個利益方的價值取向。
雖然,中國寶安的勝出避免了深鴻基支付巨額賠償金,但回頭想想仍然覺得心有余悸。倘若東鴻信投資以資金優勢取得更多的股份,進而使“金色降落傘”計劃獲得股東大會通過。那這樣的資本強權是不是就聽之任之了呢?
反收購本身不是一件壞事,但如果制訂的計劃只保護了少數人,而侵害了眾多股東的利益,那資本話語權不應該成為決定結果的唯一要素,而是需要監管力量的介入。此外,對于這類事件,如何引導公眾進行決策也是一個重要方面。從深鴻基此次投票的結果看,支持中國寶安和支持東鴻信投資其他股東數量均不多,本應該是全體股東共同決定的重大事項,結果卻演變為兩個股東較量,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