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數量化對沖仍是貨幣政策調控首選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國務研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在流動性過剩情況下,中國大幅度加息勢必吸引更多的流動性,數量型工具仍是目前中國貨幣政策調控的主要手段。【專題:中國央行年內5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據證券時報11月22日報道,在日前舉行的“2010期貨機構投資者峰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人民幣與美元的利差已處于歷史高位,在流動性過剩情況下,中國大幅度加息,勢必吸引更多的流動性,因此數量型工具仍是目前中國貨幣政策調控的主要手段。
巴曙松指出,隨著美國采取的量化寬松政策,資金流入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在所難免,現在“金磚四國”里面另外三個國家通貨膨脹早就達到5%-10%,中國同樣面臨較為嚴重的通脹壓力。
面對這種情況,巴曙松認為,中國對應所采取的政策清單,在金融部分包括一定程度資本管制、常規化對沖操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適度的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等內容。其中,資本管制主要以打擊并遏制短期資本的流入,預計很快就會對外匯貸款、境內企業境外借債進行限制,備選工具箱里還有外資貸款期限限制、收取資本流入稅等措施,要把這部分升值壓力給切斷。
巴曙松認為,觀察超額準備金的可承受水平,上個月超額準備金率大概在1.7%-1.8%左右,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銀行影響不大,央行成本也低,自然成為首選工具。比較而言,數量型工具見效快,目標具體清晰,效果明顯,而價格工具傳導時間長,且又受目前國際環境制約,只能起到配套作用和鞏固調控效果的作用。
(付影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