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寬松貨幣政策或將繼續推高商品價格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國內外寬松的貨幣政策推動近期大宗商品大漲,而全球經濟體競相貶值貨幣預期料將繼續推高商品價格。
期貨日報10月26日消息,繼日本央行率先啟動寬松貨幣政策之后,美聯儲等機構日前再次強調對寬松貨幣政策的支持態度,受此影響,美元指數再度走低。弱勢美元成為全球商品期貨市場大牛市格局的重要推手。昨日美元指數再度跌破77點,直逼前期低點76.16點。
過去一段時間里,全球性的寬松貨幣政策直接導致商品期貨價格節節上揚,國際市場金屬、能源等商品價格直逼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與此同時,國內商品期貨市場繼續演繹牛市行情。昨日,橡膠、棉花、白糖期貨多數合約收于漲停,其中,棉花和白糖主力合約期價繼續創出歷史新高。
本輪商品期貨牛市啟動于“十一”假期結束,加速于中國央行加息之后,而此時G20會議的“匯率戰”依然撲朔迷離。宏觀經濟方面,全球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乏力,在新經濟增長點建立起來之前,發達國家為刺激本國經濟穩定發展,防范下滑風險,均采取了向本國經濟體不斷注入貨幣并維持較低的銀行信貸利率的政策。此后,國際市場貨幣流動性的泛濫開始推動商品期貨價格不斷上揚,其中NYBOT棉花期貨12月份合約昨日創出了1.2471美元/磅的歷史新高。
發達國家不斷釋放的流動性也給發展中國家資產價格上漲提供了充足的“彈藥”。美元持續貶值不斷加大發展中國家的本幣升值壓力,使得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經濟體不得不提高其出口商品的價格水平。全球經濟體競相貶值貨幣的“匯率戰”一觸即發,而貨幣競相貶值的必然結果就是全球性通貨膨脹的到來。
與此同時,為防范國內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對宏觀經濟穩定的沖擊,中國央行日前在時隔34個月后首次提升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以此控制國內日益泛濫的流動性,降低發達國家貨幣貶值導致的輸入型通脹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以便
控制連續攀高的國內CPI。
目前,國內外寬松的貨幣政策顯然已經對國內商品期貨市場形成重要影響,如果發達國家不改變其寬松貨幣政策,其對發展中國家的貨幣輸入仍將延續,由全球性寬松貨幣政策導致的商品牛市行情或將繼續演繹下去。
(田莉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