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避險也趨險!公債非一枝獨秀 投資人亦搶進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
鉅亨網編譯呂燕智 綜合外電
2008 年底金融危機爆發時,投資市場充斥著恐懼氛圍,但是到了 2009 年 3 月卻展開了一波競逐風險的熱潮,投資人紛紛重返股市,如今;緊張的氣氛再度籠罩市場,「安全」投資似乎又躍居主流。
在二度衰退的陰影威脅下,近月來投資人一窩蜂搶進美國公債,10 年期公債殖利率也從 4 月底時的 3.8%,一路下滑至 2.6%。
但這並非事實的全貌,投資機構 Envision Capital Management 總裁 Marilyn Cohen 表示,投資人近來也積極將籌碼投入高收益債,以及新興市場債券與股市。
Cohen 說,報導的焦點一直集中在公債市場,卻忽略了其餘的投資動向。
實際情況是,根據基金研究公司 Lipper 的統計,今年以來截至本月 18 日為止,已有高達 210 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中、印、拉丁美洲等迅速崛起市場。與此同時,有80億美元的資金從美國股市基金中流出。同時期高收益(又稱垃圾債)基金市場,也吸引了 45 億美元。
投資機構 Wells Capital Management 策略長 James W. Paulsen 說,目前投資人並非全面抗拒高風險投資,起碼與 2008 年底時相較是如此。
Paulsen 提醒,儘管市場仍對經濟復甦揣揣不安,但今年以來表現最亮眼的兩個股票領域--工業類股與非必需品消費類股,都仍與景氣密切連動。
這顯示,市場的投資策略已不再是依風險劃分的非黑即白。
投資機構 Eaton Vance Management 經理人 Lewis R. Piantedosi 說,投資人開始接受更多元的策略,各類資產不再全都綁在一起操作。一方面進行避險投資,另一方面也涉足風險性資產。
兩年前當金融風暴肆虐時,許多投資人拋售了除公債外的所有資產;而去年 3 月當市場開始反彈時,也幾乎是各領域齊步上揚。當時,市場仍不認為多元投資可行。
但今年就不同了,各領域市況相去甚遠,從報酬率高達 23% 的公債、2% 的新興市場股票,到虧損 3% 的 Standard & Poor’s 500 股票指數,與虧損 5% 的歐股指數等都有。
投資機構 Oppenheimer 策略長 Brian G. Belski 說,投資人一方面透過公債避險,另一方面利用新興市場追求財富成長。
Belski 進一步表示,類似策略也可套用在股市上,一邊透過與景氣連動密切的個股追求成長,一邊持有高股息的藍籌股避險。
如此一來,一旦復甦確立或風險資產抬頭投資人就可隨之獲利,與此同時,多元化投資也可降低市場波動造成的損傷。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