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部抑地價:問責需給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樓市調控風風雨雨將滿“周歲”。年末臨近,土地市場仍不肯消停,試圖再次撥弄人們早已麻痹的神經:一方面,開發商拿地“高歌猛進”,地王再現;另一方面,國土部再出利劍,欲叫停最后的瘋狂。
國土資源部12月19日晚發出通知,要求各省區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及派駐地方的國家土地督察局采取有力措施,嚴格落實房地產監管和調控政策措施,打擊囤地炒地閑置土地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抑制少數城市地價過快上漲趨勢。
要打擊囤地炒地、閑置土地等違法行為;要增加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三類用地”供應;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現高價地;要對招拍掛出讓中溢價率超過50%、成交總價或單價創歷史新高的地塊,在2個工作日內實行上報……國土部此次通知的要求可謂嚴厲而細致,但國土部抑制地價過快上漲的“決心”,恐怕難給深受高房價困擾的民眾以“信心”。
“雷聲大雨點小”似乎成了民眾對“嚴查”、“打擊”等通知的刻板印象。對于國土部的這個通知,業內人士普遍表示“不看好”,恐又成為“狼來了”。有民眾甚至直言不諱地稱:這是一個應該放到娛樂版塊的“娛樂新聞”!
國土部雖然措辭嚴厲地表態要“抑制地價過快上漲”,但是類似這樣的嚴厲表態,公眾已經見識過N多次。幾番“只見通知至,不見問責來”之后,公眾的態度由熱烈歡迎、翹首期盼轉為悲觀存疑其實也順理成章。不過,聯系到幾乎貫穿一整年的房地產調控,在“調控愈挫愈勇,房價愈壓愈挺”這一悲催的現實之下,民眾對國土部此次抑制地價通知的質疑雖不足為奇,但實為可悲。
再看這個通知的可操作性如何?如同財經評論員張鴻所言,此次通知就像年底的一個強調,一次過去要求的重申。整個通知的全文其實不是特別具體的一些條款措施。如果是措施,像條例一樣的具體的措施的話,那一定是法則,會清晰的告訴你,將受到什么樣的懲罰,獎懲很明晰。但在這個通知里面我們沒有看到,所以說通知里的具體措施,只是重申一下過去的一再要求來調控整個地價。
早在8月份,在媒體的報道中,一份據稱出自國土部的有關1,457宗閑置土地的“黑名單”,曾引起沸沸揚揚的討論,但時至今日仍不見有問責行為。最新的進展是,《國土部約談12縣市負責人 三部委啟動全國土地違法問責》(12月20日《中國房地產報》)。從“啟動”到實際問責還有多長的路要走?在被定性為違法用地案件中,究竟有多少案件進入到司法程序?有多少人受到相應的司法制裁?面對諸多疑問,顯然,國土部僅“積極表態”是不夠的。
眾所周知,房地產業的源頭是土地。土地市場若有問題,則會“牽一發而動全身”,而所有的變動都會以房價的形式傳遞到普通購房者身上。對公眾來說,重要的不是下發了多少個通知,說了多少個嚴厲,重要的是房價上漲的腳步能夠真真切切地慢下來。在一路狂奔的房價面前,無數次重復的“嚴厲”表態,不如切切實實的問責。因此,作為土地市場的管理部門,國土部不僅要頻打政策組合拳,更要打出拳問效果。
其實,無論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土地供應還是打擊炒地囤地,國家的嚴厲政策并沒有問題,關鍵在于認認真真的執行過程和具有說服力的問責結果。只有加大執法問責力度,才能讓囤地炒地的行為真正進入歷史,才能還房價以理性,還民眾以信心。
(王梧 撰稿)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