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改重啟,考驗險企投資能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央行日前發布的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消息,讓股市應聲而動,三大保險股亦走出一波上升行情,但是,匯改對保險業的影響,卻不僅僅如此。
匯兌損失或將增加
中國人壽(601628.SH,02628.HK)、中國平安(601318.SH,02318.HK)和中國太保(601601.SH,02601.HK)都擁有數額不等的外幣資產。匯價的波動,也不可避免地對這些外幣資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數據顯示,三只保險股中,如以外幣資產規模而論,中國人壽最多,約270億元人民幣,中國平安最少,約197億元人民幣。但以占比來看,則是中國太保外幣資產占比最高,為6.43%(約235億人民幣),中國人壽外幣資產占比最少,僅2.3%,而中國平安居中,外匯資產占比3.34%。
近年來,受人民幣升值影響,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外幣資產也遭受匯率風險。有關數據顯示,在人民幣持續升值背景下,2005年,中國人壽的匯兌損失為6.34億元,中國平安則為4.08億元。但到了2008年第三季度,中國人壽匯兌損失已升至10億元,第四季度才略降至 9.07億元。中國平安則受富通投資一役影響,2008年的匯兌損失高達4.65億元。
不過,基于2009年匯率走勢較為平穩,中國人壽的匯兌損失降至280萬元,同比下降 96.9%,中國平安的匯兌損失也降至1700萬元。
央行此次表態,市場預期人民幣可能將對美元升值,中信證券研究報告認為,如果人民幣相對于美元一次性升值2%,平均匯兌損失約4億~5億元,三只保險股累計損失將達14億元。
不過,中信證券研究報告認為,即使匯兌損失達十幾億元,但其占凈資產比例不足千分之一,不會對保險公司整體業績和未來發展趨勢造成明顯的影響。
股價外部催化劑
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保險股有望迎來較好表現機會的時間窗口。
中信證券研究報告認為,央行宣布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后,作為服務業和消費范疇的低估值高彈性保險股,將受益于自身估值的提升以及持有股票市值增長的雙重效應影響,有望迎來較好表現的時間窗口。
自2009年11月中旬以來,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在A股市場已分別下跌了15.1%、25.1%和17.8%,而同期滬深300指數僅下跌了11.6%。受匯改消息刺激,本周一,三只保險股走出領漲的行情。
中投證券認為,投資者應關注受益于人民幣匯率改革的地產、金融行業的二次交易性機會,金融股則應重點配置彈性較高的保險股。
不過,中信證券認為,匯改僅是促發保險股上漲的外部催化事件,低估值、個險消費屬性,以及經濟轉型推動者受益者的三大優勢,才是保險股上漲的基本驅動力。
考驗投資能力
人民幣升值預期下,資本市場持續震蕩,投資環境日趨復雜,資產配置的難度加大。特別是隨著人民幣升值,保險公司持有的外幣資產將進一步“縮水”。
為了盡可能地避免匯率風險,一個方法是把外幣資產用出去。在外幣資金的運用上,除了外幣債券和外幣存款等投資形式,投資香港紅籌股和H股是保險公司運用外幣資產的主要方式。上月,保監會調整一系列投資政策,其中之一就是允許保險機構投資在香港公開發行并在主板上市的股票。
此前中國人壽斥資逾58億港元參與遠洋地產的定向增發,而即將上市的農行H股,也已成為中國人壽當前的一大投資目標。
有分析師認為,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后,保險股很可能會受益于市場對其估值提升的預期,保險投資收益或迎來曙光。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