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交通行業一周要聞回顧(4月17日至4月23日)
鉅亨網新聞中心
隨著經濟的回升,中國民航業將進入景氣上升階段,前3月民航業完成旅客運輸量61,382,291人,同比增長16.7%,3月份完成21,725,810人,同比增長20.3%。同時,在2008年出現巨虧的三大航在09年均扭轉了敗局,但對于2010年的狀況,國航謹慎地表示航空公司還面臨多種競爭。
鐵道部組織編制了2010年列車運行圖調整方案,定于4月26日零時起實施,并確定4月24日18時至29日18時為調圖過渡期。同時,鐵道部總工程師22日建議,兩岸運輸業、建筑業、裝備業、金融業和其他專業機構聯合成立臺海鐵路公司,以捕捉立項和建造的最佳時機。
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6.2億噸,同比增長12.3%。其中,沿海港口完成4.4億噸,增長13.7%;內河港口完成1.8億噸,增長9%。國民經濟持續向好,國內對大宗商品需求趨旺,特別是鐵礦石、煤炭、原油、糧食等需求高位運行,集裝箱也穩定增長,3月份港口貨物吞吐量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速逐月遞減,2010年前三個月增速分別為35.6%、20.1%、12.3%。
國內交通行業一周要聞回顧:
1、中國前3月民航業完成旅客運輸量同比增長16.7%
中國民用航空局4月20日消息,民航局公布2010年3月份主要運輸生產指標統計。3月份民航行業進入傳統淡季,但2010年民航需求卻出現了淡季不淡的局面,客運量數據均呈兩位數增長,隨著經濟的回升,中國民航業將進入景氣上升階段,考慮到世博會和亞運會的影響,上調全行業10年增速至15%左右。數據顯示,中國前3月民航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1,231,740萬噸公里,同比增長32.2%,其中,3月份完成447,000萬噸公里,同比增長34.4%
前3月國內航線完成運輸總周轉量813,089萬噸公里,同比增長20.0%,前3月民航業完成國內旅客周轉量9,449,952.6萬人公里,同比增長20.4%,前3月民航業完成旅客運輸量61,382,291人,同比增長16.7%,前3月民航業完成貨郵周轉量389,427.4萬噸公里,同比增長66.3%,前3月民航業完成貨郵運輸量1,271,211噸,同比增長46.5%。
另有數據顯示,受3月份民航需求持續增長,3月份全行業也整體盈利38.3億元,同比增長了142%。其中,航空公司盈利27.2億元,同比增幅為112.7%;機場實現盈利8.7億元,同比增長352.7%;民航其他企業共盈利2.4億元,同比增長了117%。
2、中國三大航擺脫虧損重災區頭銜
中新社援引北京商報4月23日的報道稱,在2008年出現巨虧的三大航在09年均扭轉了敗局。22日,國航披露,該公司09年實現凈利潤50.3億元,而2008年則為虧損91.5億元。此前,東航和南航在2009年實現凈利潤分別為5.4億元和3.58億元。雖然09年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但對于2010年的狀況,國航謹慎地表示航空公司還面臨多種競爭。
不過,在孔棟看來,2010年公司仍將面對諸多新挑戰。雖然隨著全球經濟轉暖,航空市場總體向好,但國內運力的過速增長以及國外航空公司看好中國市場而加大投入,將進一步加劇國內航空市場的競爭態勢,高速鐵路將會對局部市場帶來沖擊,油價及匯率的波動也將給國內航空公司未來經營增加不確定性。
一位業內分析師也表示:“2010年,國航重組深航是行業關注的焦點,其后續整合還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3、東方航空正尋求通過政府注資及其他方式融資
綜合外電4月22日消息,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重申,該公司正尋求通過政府注資以及其他方式融資,但稱現在還沒有邀請戰略投資者的打算。公司希望將總的債務與股東權益比率從目前的90%以上降至70%左右,即與主要競爭對手相當的水平。
華爾街日報援引中國東方航空執行董事羅祝平的話稱,該公司計劃擴大國際航線網絡,準備將國際航班數量占航班總量的比例從30%提升至40%。
中國東方航空19日表示,2009年公司扭虧為盈,2010年第一財季利潤增長了18倍,因國內航空旅行需求強勁,且最近收購的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航”)對業績有所貢獻。該航空公司表示,根據國際會計準則計算,其截至12月31日的12個月的凈利潤為人民幣1.688億元,扭轉了2008年凈虧損人民幣152.7億元的局面。
根據中國會計準則計算,中國東方航空截至3月31日的3個月凈利潤總額為人民幣7.699億元,遠高于上年同期的人民幣4,010萬元。
4、國內外多家航空公司宣布上調燃油費
中證網4月21日消息,中國證券報記者4月21日從攜程旅行網了解到,受航空燃油成本上漲影響,近日國內、國外多家航空公司發文通知上調燃油附加費。
南方航空發文通知,從2010年5月1日(出票日期)起,調整中國境內始發的中國內地與臺灣航線的燃油附加征收標準,由每航段140元,調整為每航段170元。此前國航已宣布自2010年4月18日(以出票日期)起,將國航此航段燃油附加費上調至170元。
此外,國航自2010年5月1日起,還將對中國大陸往返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印度、蒙古,以及中國大陸始發至美國航線燃油費做小幅上調。
另外,國外航空公司也在近日紛紛上調了燃油附加費:4月16日(以出票日期)起,大韓航空公司從中國始發至美洲、中東、歐洲、大洋洲等長航線燃油附加費調整為單程700元;4月22日(以出票日期)起,達美航空從中國始發至美國航線燃油附加費調整為單程600元。
5、鐵道部:全國鐵路列車運行圖4月26日零時起微調
鐵道部網站4月23日消息,為進一步優化客車開行方案,滿足客、貨運增量需要,鐵道部組織相關鐵路局編制了2010年列車運行圖調整方案,定于4月26日零時起實施。鐵道部日前召開全路運輸電視電話會議,對新舊圖交替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并確定24日18時至29日18時為調圖實施過渡期。
調圖將使旅客運輸能力得到提升、客運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運輸效率得到新的提高。本次調圖新增直通旅客列車5.5對,其中特快列車2.5對、快速列車3對;變更運行區段5對,改變運行徑路2對,變更列車等級7對,停運列車1對。為滿足世博會旅客乘車需求,這次調圖將增開上海南至拉薩特快旅客列車0.5對、南寧至上海南快速旅客列車1對。此外,還將增開武漢至成都、沈陽北至齊齊哈爾特快旅客列車各1對,哈爾濱至重慶北、張家界至北京西快速旅客列車各1對。為促進貨運增量,蒲圻、達州、胡家營口各增加貨物列車4對。
調圖對直通列車編組作了調整。鐵道部要求各鐵路局要加強協調,科學調配,旺季滿編運行,淡季減編檢修,全力實現增運增收。票額分配調整方案與調圖同步實行。
4月24日18時至29日18時為調圖過渡期。為確保調整圖順利實施,鐵道部要求各鐵路局對有關準備工作再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特別是機車車輛整治、LKJ數據修改換裝、有關人員的培訓等一定要到位。新舊圖交替期間,各鐵路局要安排主管領導和技術人員24小時值班。客運、機務、電務部門的領導要上車添乘。各部門都要密切關注調整圖的執行情況,加強相互溝通協調,及時處理突發問題。
6、鐵道部官員建議兩岸組臺海鐵路公司
中新社援引香港文匯報4月23日的報道稱,鐵道部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何華武22日在此間表示,臺海通道工程研究目前恰逢其時。他建議,兩岸運輸業、建筑業、裝備業、金融業和其他專業機構聯合成立臺海鐵路公司,以捕捉立項和建造的最佳時機。
第八屆海峽兩岸通道(橋隧)工程學術研討會22日舉行。何華武稱,未來的臺海鐵路公司將主持研究臺海通道項目工程技術、項目總投資、融資方案、年度運量、成本運價以及“孵化”遞延效應需要兩岸提供的商業政策支持,使項目經濟評價可行。
隨著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臺海間客貨交流快速增長,陸路通道的優勢令兩岸專家、學者以及商界人士呼吁加緊臺海鐵路通道的研究。據觀察,中國鐵道學會今次首度以主辦方身份參與研討會,并由鐵道部官員闡述臺海通道的相關構想,意義非同一般。
何華武認為,鑒于英法海底隧道與日本青函隧道耗時長,加之臺海通道工程更加復雜,相關研究應提早進行。同時工程前期研究與實施涉及到臺海兩岸的相互協調,因此,臺海鐵路的研究需要兩岸分別成立常設的民間機構。
兩岸多位院士、專家以及建筑業界代表在當天會上研討臺海通道,涉及線路比選、建設模式、地質結構以及空氣動力、防災救險與經濟效益等相關議題。
據了解,兩岸專家經過多年論證,對臺海通道已形成北、中、南三線4方案的初步構想,分別為176公里的平潭至新竹、203公里的莆田至苗栗、241公里的泉州至臺中以及278公里的廈門至嘉義。
由于平潭至新竹的北線海峽寬度最窄、線路最短,海洋地質、水文條件較好,地震影響較小,該方案頗受專家青睞。而福州也將被視為未來臺海通道與大陸主要交通網連接的重要節點。目前,臺海通道重要組成部分的福州至平潭鐵路項目預可研已完成,福建與鐵道部正擬加速該線路的早日啟動。
7、鐵道部要求早做準備周密部署確保汛期行車安全
鐵道部網站4月22日消息,近期南方大部遭遇大到暴雨,塌方落石等嚴重影響行車安全的地質災害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對此,鐵道部要求各鐵路局切實加強有關工作,提高線路防洪能力,強化應急處置能力,確保汛期行車安全。
4月以來,江淮、江南、華南北部一帶頻繁降雨,尤其是近日,江南東部、福建出現過大到暴雨天氣。預計在冷空氣繼續影響下,江南、華南北部等地的雨勢將再度加強。鐵路防洪工作面臨嚴峻考驗。鐵道部要求各鐵路局切實提高對防洪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充分估計極端惡劣天氣對運輸安全造成的不利影響,結合實際,突出重點,早做準備,周密部署,全力以赴做好今年防洪工作。
相關鐵路局要特別加強新投入運營的武廣、鄭西、石太、合武等高速鐵路以及即將開通運營的福廈、成灌鐵路的防洪工作。對此,鐵道部要求相關鐵路局把這些線路作為日常檢查和防范的重點,密切關注線路基礎、邊坡擋墻、隧道口上方防護工程等變化情況,加大巡視檢查力度,一旦發現問題,要立即采取措施,確保行車安全。
當前晝夜溫差比較大。工務部門要加強鋼軌探傷檢查,防止發生斷軌。隨著雷雨天氣增多,各鐵路局要認真做好設備防雷工作,對綜合防雷地線和防雷元器件進行檢查、測試,特別是要加強對通信桿塔與信號設備接口等重點部位的檢查,一旦發現問題要抓緊治理。各鐵路局要加強雨天設備動態監測,及時發現設備機械特性和電氣特性變化;加強道岔設備的日常巡視檢查,開展好工電聯合整治,減少道岔轉換不良故障。
8、中國3月份貨物吞吐量較快增長 大宗貨物趨旺
據中國水運報4月21日報道,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港口(以下簡稱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6.2億噸,同比增長12.3%。其中,沿海港口完成4.4億噸,增長13.7%;內河港口完成1.8億噸,增長9%。
國民經濟持續向好,國內對大宗商品需求趨旺,特別是鐵礦石、煤炭、原油、糧食等需求高位運行,集裝箱也穩定增長,3月份港口貨物吞吐量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速逐月遞減,2010年前三個月增速分別為35.6%、20.1%、12.3%。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09年2月份開始,4萬億投資效應顯現,國內因基建需求加大了原材料進口,基數逐月增大。受益于外貿快速增長,沿海港口增速已連續兩個月超過內河港口,改變了近幾年來內河港口增速快于沿海港口的格局。
3月份,外貿貨物吞吐量完成2.1億噸,同比增長16.3%;內貿貨物吞吐量完成4.1億噸,同比增長10.4%。3月份,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110萬TEU,同比增長13.6%。
港口貨物吞吐量繼續較快增長。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8.09億噸,同比增長22.2%。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2.7億噸,同比增長23.1%;內河港口完成5.35億噸,同比增長20.2%。旅客吞吐量呈下降態勢。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旅客吞吐量2138萬人,比去年同期下降17%。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559萬人,同比下降10.8%;內河港口完成579萬人,同比下降30%。外貿貨物吞吐量大幅增長。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5.98億噸,同比增長30.2%。其中沿海港口完成5.49億噸,同比增長30.5%,內河港口完成4,922萬噸,同比增長27.5%。國際集裝箱吞吐量保持較大增長。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國際標準集裝箱吞吐量3,186.65萬TEU,同比增長22.1%。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882.24萬TEU,同比增長21.4%;內河港口完成304.40萬TEU,同比增長29.4%。
9、中國將加快推進以港口為樞紐的多式聯運發展
據中國交通報4月20日報道,由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主辦的2010年中國港口可持續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以及科研院校、港口航運等企事業單位的代表,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框架下,就港口“十二五”發展思路、加快港口轉型升級、推進以港口為樞紐的多式聯運發展等方面進行交流探討。
會議透露,“十二五”期間,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思路將從著重于基礎設施建設,向基礎設施建設與運輸服務方式創新并重、偏重于運輸服務方式創新的方向轉變。運輸網絡化、信息化服務技術的創新,以港口為樞紐推進多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配合,并在此基礎上拓展港口增值服務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
以港口為樞紐的多式聯運、特別是集裝箱海鐵聯運是此次會議的關注重點之一。構建完善綜合運輸體系,統籌協調各種運輸方式,發揮綜合運輸整體效能,已成為交通運輸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切入點。港口是集裝箱多式聯運最重要的樞紐節點,鐵路是綜合運輸體系中大運量、長距離地面運輸的主要手段之一。與會代表認為,隨著我國港口集裝箱貨源地向腹地、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延伸,應充分發揮鐵路的作用,加快發展集裝箱海鐵聯運,促進港口集疏運結構優化調整,有利于港口可持續發展。
為進一步加快多式聯運發展,與會代表建議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做好港口規劃和鐵路規劃的銜接;加大投入,加快港口集裝箱海鐵聯運機械、庫場、信息系統等配套設施建設;加大集裝箱碼頭增加鐵路作業能力的改造力度;加快鐵路延伸到集裝箱港區的步伐。加強體制機制和政策創新,深化港航企業和鐵路部門之間的合作,共同發展海鐵聯運樞紐;制定集裝箱海鐵聯運樞紐管理規定;完善集裝箱多式聯運單證,研究建立單證體系;推進港口和鐵路集裝箱系統互聯互通;最大限度地簡化相關程序和手續。
(王敏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