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IS:台灣第2季食品業產值1326億元 年增2.9%
鉅亨網新聞中心 (工研院IEK ITIS計畫) 2010-08-20 12:26
食品所 ITIS計畫 黃秋香產業分析師
一、2010年第二季食品產業回顧
(一) 第二季食品業產值1,326億元
2010年第二季台灣食品業產值估計新台幣1,32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9%,主要由非酒精飲料製造業、屠宰業及未分類食品製造業所帶動,其他成長率超過5%的細項產業包括製茶業(10.1%)、蔬果製品製造業(10.1%)、調味品製造業(9.2%)、製糖業(8.6%)、冷凍冷藏蔬果製造業(8.3%)、乳品製造業(5.9%)。而碾穀業及其他酒精製造業第二季產值衰退幅度達5%以上,其他產值衰退之細項產業如啤酒製造業(-3.1%)、磨粉製品製造業(-2.5%)、肉品製造業(-2.2%)、冷凍冷藏肉類製造業(-1.1%)(詳見表1)。
據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資料,2010年第二季主要穀物每英斗平均價格為玉米3.6美元、黃豆9.6美元、小麥4.7美元、稻米11.1美元,皆較去年同期減少近一成,影響部分相關產品的生產成本。但在政府多項刺激經濟方案的實施下,今年上半年就業人口數較去年同期增加1.7%,促使消費市場購買力提高,活絡食品業的生產製造,故相關食品躉售物價指數皆較去年同期高,如農林漁牧業產品成長4.3%、食品6.9%、飲料0.6%。
(二) 第二季食品飲料進口值453億元、出口值142億元
隨金融海嘯威脅遠離,國際景氣復甦態勢逐漸確立,環球透視機構 (Global Insight)預測2010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由去年-1.9%提高至3.7%,其中經濟成長速度最快為亞洲國家;而台灣五成以上外銷食品主要出口至亞洲地區,受惠於該地區經濟回升,帶動台灣食品出口金額成長。進口方面,雖有出口引申需求激勵,惟國內薪資增幅尚緩,一般民眾消費謹慎以對,食品進口值略微減少。
2010年第二季台灣食品飲料進口值估計為新台幣453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0.4%。其中進口值成長的食品類別,包括非酒精性飲料、咖啡及代用品、乳製品、可可製品等,主要由包裝水、純果汁、汽水、發酵乳粉、加糖乳油、乳酪等細項產品帶動成長。而糖及糖蜜、穀類烘焙製品、殘渣及廢品、脫水食品等進口值衰退3%以上,主要受細項產品如果糖、薄餅、米果、麵包等進口金額減少所影響(詳見表2)。
出口方面,2010年第二季台灣食品飲料出口值約新台幣14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0.7%。細項產品中如冷藏冷凍鴨肉、甜餅乾、烤酥油、醬油、味精、醋等出口量值皆大幅增加,促使屠宰肉類、乳製品、穀類烘焙製品、動植物油脂、調味品、飼料等產品出口金額皆較上年同期成長8%以上。而糖果及巧克力、糖及糖蜜、殘渣及廢品、冷凍食品等品項出口值則減少3%以上。
[NT:PAGE=$]
二、2010年第二季食品產業重要事件
(一) 食品廠商積極佈局中國市場
台灣食品產業的海外佈局,以投資中國的金額與件數佔比最大(80%以上),中國食品台商包括統一、康師傅、久津、味全、泰山、福壽等,經營項目涵蓋速食麵、飲料、冷凍食品、調味品、飼料等;台灣廠商具豐富發展經驗及相對優勢,更重要是融合對中華飲食文化的瞭解,故較擁有先進技術之其他國家廠商經營成功。目前食品台商投資以沿海地區的廣東(16%)、上海(15%)、福建(12%)、江蘇(12%)為主,但中國沿海食品產業發展已趨飽和,廠商逐漸西進及北移其他地區。
近年來味全積極佈局中國市場,其杭州低溫食品工廠、麵包廠等陸續建廠,鞏固既有奶粉、麵包、冷藏食品等業務,並搶攻龐大外食商機,與日本業務用沙拉醬品牌Kenko共同合作,期能成為中國最大沙拉醬及調味料供應商。初期味全先滿足杭州地區超商及西式餐飲連鎖店的沙拉醬、調味料需求,未來將跨足至北京、成都等地設廠。另外,看好中國農畜產業的發展,大成集團旗下全能營養技術公司將透過第三地轉投資方式,至當地設廠,因應中國飼料添加品與營養品快速成長的需求,提前進入市場卡位。
而近期啟動的統一集團昆明廠,是一座具速食麵、飲料、製瓶等生產線之綜合食品工廠,除強化中國西南地區(如雲南、貴州等)發展之外,該工廠亦扮演進軍東協國家的重要角色。因昆曼公路自中國延伸到中南半島等國家,統一昆明廠的產品將透過公路供應東南亞市場。統一集團規劃善用昆曼公路的硬體資源,該交通管道亦銷售其他食品公司產品,一方面掌握東協各地區的銷售網絡,一方面擁有產品品牌引進的優勢,任何食品欲進入東協市場,皆需仰賴統一的銷售通路。此外,2010年統一集團大規模投資中國飲料市場,設立11個生產基地,主要集中於大西部地區,同時搶攻中國次級城市的經營。
除中大型食品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外,食品中小企業則是台商進入大陸食品產業的主體,包括景岳生技搶攻中國腸胃道、保肝和減肥保健食品市場,其乾酪乳桿菌獲得了中國新資源食品批准,並將提供蒙牛、伊利等乳品飲料公司生產代工服務;另外,中天生技已與中國大潤發合作販賣30項保健食品,且規劃於上海設廠生產,以滿足中國大潤發兩百多家店之銷售需求。其他廠商則透過銷售管道進入中國市場,例如萬通鳳梨酥於易趣網台灣館及中國郵政通路販售、金格蛋糕正計畫設立自營店或尋求經銷商合作。
(二) 兩岸廠商合作密切,以利雙方優勢互補
兩岸食品廠商的互動較過往更加頻繁,無論在中國或台灣食品市場,雙方希望藉由彼此的核心優勢及競爭力,截長補短開拓兩岸市場。例如泰山將與北京同仁堂太豐公司簽約,合作品項主要為保健食品和飲品,涵蓋台灣高檔與平價產品市場,包括高價雪蛤與燕窩、平價山楂露等。泰山負責產品規畫、行銷、食品安全與品質監控,而北京同仁堂提供配方與生產技術。中國北京同仁堂係以藥品為主,食品與飲料市場對其而言為新領域,未來該公司食品飲料相關新產品,可能藉由泰山新產品規劃行銷能力,並由泰山中國廠生產、行銷,與台灣新產品同步在中國上市。
愛之味亦與光明集團合作開拓中國低溫食品及飲料市場,主要著眼於光明集團擁有完整低溫物流網絡及零售通路優勢,而光明集團希冀藉由愛之味在五穀奶、燕麥奶等保健飲品的研發能力,及農業、環保、品牌行銷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力,補足其於相關產品市場欠缺之能力。光明集團是以食品產業鏈為發展主軸的企業,旗下包括食品製造業、物流業、各類銷售體系等,而台商於中國低溫食品市場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因此雙方在愛之味既有產品線的基礎下,共同推出具競爭力之新產品。初期雙方合作發展以華東地區為主,未來將持續朝其他地區擴展。另外,愛之味規劃將其生技產品透過中國聯華超市進行推廣,以加速愛之味在中國市場的佈局。
[NT:PAGE=$]
(三) 大宗物資供給不穩定,影響末端食品售價
2010年中國水旱災不斷出現,穀物產出不如預期,澳洲小麥則面臨近年來最大規模蝗災。但全球其他地區的穀物栽種情形樂觀,例如美國穀物種植面積增加且氣候佳,預計秋季美國穀物產量將會大增,因此芝加哥交易所12月份各大宗穀物遠期期貨價格分別下跌:玉米2.9%、黃豆2.1%、小麥1.5%。
另外,國際可可組織指出最大可可生產國-象牙海岸,其可可樹遭逢可可腫枝病毒侵襲,估計至2010年第3季全球可可豆產量較需求短缺6.9萬公噸,5月份開始可可的國際期貨價格持續走高,並創下歷史新高價。此外,咖啡存貨自2009年9月以來下跌四成,咖啡價格出現短期飆升現象。
而國內大宗物資調降關稅是因應短期特殊經濟狀況,不宜長期運用、影響經濟發展,加上近期國際大宗物資價格開始回跌,進口成本應可緩解。因此財政部關稅稅率委員會決議,大宗物資(包括硬粒小麥、雜麥、小麥粉、玉米粉等)、嬰兒奶粉、芝麻等11項產品機動降低關稅至2010年5月,僅保留奶油及酒釀糟粕繼續機動降稅至11月。由於國際奶油價格尚未回穩,奶油機動降稅25%,另酒釀糟粕降為免稅,並擬改其於海關進口稅則為永久免稅。
在原物料供應不穩定及進口關稅優惠取消情況之下,國內依賴進口的黃豆、玉米及小麥三大穀物價格波動較大,但第二季國內糖價台糖調降26.5%,對烘焙、飲料與蜜餞等用糖大戶受惠較大,顯見原料供應對末端食品價格之影響,而經常性的價格波動已屬新常態,因此未來廠商核心優勢必需具備有效平衡原物料成本的能力。
(四) 飲料標示新上路,提供綠色、優質產品
2010年6月財政部針對具保健概念之機能性飲料,且產品標示使用劑量限制者,免課徵15%貨物稅,進一步說明作認定原則。機能性飲料包括取得衛生署健康食品許可證者、產品標示具保健概念者、國稅局或關稅局認定之機能性飲料;而產品標示方面,參酌藥品標示、標示建議飲用量、標示飲用量不超過一定用量、標示一定用量為限、經國稅局或關稅局認定標示具使用劑量限制。雞精、蜆精、養生液等機能性飲料,有標示使用劑量限制,符合此一規範;但一些市售的機能性茶飲料,未標示使用劑量限制,仍須徵收貨物稅。目前符合該原則的產品多屬小包裝保健飲品,而獲得健康食品認證飲料者無需限定飲用量,因此該原則對現階段非酒精飲料市場之影響尚不大。
2010年8月台灣消費者將可飲用到鮮(羊)乳標章與CAS雙標章的產品。現今農委會鮮乳標章是唯一可確保牛乳品質的標準,中華民國養羊協會驗證的GGM羊乳標章則確保羊乳品質,為更加保障乳品品質、穩定價格及增加產品競爭力,農委會修改「優良農產品驗證管理辦法」,在既有14項CAS農產品之外,新增乳品項目。雙標章認證著重乳品生產環境、設備、製程、包材及運輸倉儲等方面之管理,加深消費者對國產乳品的購買信心,更可鼓勵業者進行相關產品認證,目前已有七成以上牛羊乳製造商具申請意願。
衛生署授予碳足跡標籤的產品已經上市,碳酸飲料亦是獲得認證產品其中之一。該認證強制產品本體、包裝盒或說明書,擇一處標示台灣碳足跡標籤,並揭露產品碳足跡資訊,讓製造者瞭解產品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而促使生產技術的改善。近幾年尤以塑膠瓶使用量最大的飲料業者,較為積極進行包裝輕量化之動作,對減少碳排放量有相當助益:而碳標籤的碳足跡盤查,將本為降低成本的內部節能措施,變成可對外訴求的綠色行銷,若能吸引更多消費者認同購買,將帶動更多業者投入參與。
[NT:PAGE=$]
(五) 食品包裝問題突顯衛生安全之重要性
2010年國內陸續爆發多起肉毒桿菌中毒事件,造成民眾食用豆製品的恐慌,根據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問題核心在於滅菌不完全的真空包裝,以及相關業者與消費者在運輸、銷售、保存過程處理不當,導致厭氧的肉毒桿菌易於無氧和常溫空間生長、產生有毒物質。
目前食品藥物管理局已擬訂「真空包裝即食食品良好衛生規範」、「市售真空包裝即時食品標示相關規定」及修正「罐頭食品良好衛生規範」等3項規範,以全面管理真空包裝即食食品,並要求食品業者明確標示保存條件,以利消費者正確辨識及食用。相關法令主要針對含水量高、水活性高於0.85、可能產生肉毒桿菌毒素的食品,規定業者必須進行商業滅菌及確保殺死肉毒桿菌孢子,產品才可於室溫下銷售;另外,除高鹽濃度的燻鮭魚、降低水活性或pH值的醬菜類、糖漬煮熟的豆類或添加亞硝酸鹽的火腿、香腸等產品之外,其他冷藏真空包裝即食食品的保存期限不可超過10天,且在包裝明顯處必需標示「須冷藏或冷凍」。
三、2010年展望
(一) 2010年食品業產值微幅成長2.1%
由於國內整體經濟發展逐漸復甦,刺激消費市場的購買需求增加,而食品為重要民生物資,將直接受惠於景氣發展帶來的產業成長,故2010年台灣食品產業的發展狀況,估計第三季產值約1,504億元(與上年同期比成長6.38%),而全年度產值約5,406億元、成長率2.1%。
(二) ECFA協議對食品業之影響尚待觀察
6月底簽署之ECFA協議並未將農產品(含加工食品)開放議題納入,現階段兩岸食品業貿易尚未完全開放,雙方維持原有交流模式。雖食品業未納入ECFA協議,食品廠商經國內同業間的激烈競爭及全球化的歷練,在產業鏈整合、研發生產技術、行銷規劃等方面能力提高許多,足以因應中國變化甚大的食品市場。加上台灣製食品品質高、受中國消費者信任,雖售價較高,消費者仍願意購買台灣產品,顯見台灣食品廠商的競爭優勢。若未來ECFA協議涵蓋食品業,將可促使兩岸產業各項資源更加流通,且關稅減少或零關稅更能提升台灣食品的競爭力,同時可能增加產品由中國轉銷東南亞國家的機會,但兩岸ECFA協議後續商品貿易協商尚未展開,對台灣食品產業之影響仍待觀察。
(三) 原物料價格持續波動
全球原物料價格長期將維持成長態勢,短期價格波動較大。受到中國、印度及巴西等新興國家經濟快速崛起,其所帶動的食品消費力不容忽視,大幅提高玉米、小麥及黃豆等大宗穀物需求。在穀物供給端,全球農作物可耕種面積逐漸減少,加上氣候異常因素干擾,影響穀物生產量的穩定;近幾年雖有生物技術挹注及農民轉栽種大宗穀物,對整體市場而言是短期效果,且期貨市場投機性操作,加劇短期穀物價格的波動。當原物料價格波動成為常態現象,原物料成本上升的壓力無法即時轉嫁於末端消費者,未來食品業經營模式應採整合供應鏈的策略,以緩和原料供應不穩定的衝擊。
(四) 廠商向上整合原物料來源
為了有效掌握原物料來源及穩定價格,部份食品業者跨入上游原物料的經營。例如聯華公司看中經濟價值及利潤高的開心果,於新疆地區大面積種植,期能多角化發展成原料供應商;另受惠中國健康意識抬頭,佳格葵花油銷售量增加,為鞏固原料來源、穩定成本與品質,佳格可能規劃於內蒙古栽種葵花。以往掌控零售通路可以決定食品是否能於重要管道銷售,而面對原物料供應的問題,未來掌握食品原料來源將成為顯學,亦為主導食品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五) 健康訴求產品仍為市場主流
全球食品健康趨勢盛行已久,台灣相關市場的發展脈絡則亦步亦趨,多數健康訴求的產品集中於果汁、乳品及機能性飲料,但過去較難彰顯健康特色的包裝水,2010年廠商積極應用新穎技術,開發具健康概念的新產品,如金蘭公司的低氧化還原電位水及台海公司經脫鹽萃取、生產富含鎂等微量元素的產品。除飲料之外,由於食品業者研發生產技術的精進,台灣健康訴求的產品種類不斷擴大,包括以天然菠菜、番茄、紅蘿蔔等食材製造的麵體,使用甩肉技術鎖住肉汁、減少肥肉比例的香腸等。未來食品廠商開發相關產品,不再侷限於原材料為構思基礎,會更加善用製程既技術及設備,達到開發健康訴求產品之目的。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