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農產品引發的通脹為何屢屢出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6-21 08:36


近幾年,農產品價格屢次引發整體價格上漲。今年以來,粳米、玉米等糧食品種,大蒜、蔬菜、綠豆等農副產品價格上漲較多,從影響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因素看,包括利率水平、生產資料、水電油等基礎性產品的價格,以及政府稅費的變化等,也存在著一些非市場因素,如西南地區旱情、中東部地區持續低溫等不利天氣影響,更與極少數經營者捏造散布不實信息、惡意囤積、哄抬價格相關。

 眾所周知,中國的農業以小農經濟的經營形式為主,生產、加工、銷售等許多環節都非常落后,而在近幾年城市化速度不斷加快的情況下,許多城市的農產品市場面積縮小,經營戶減少,從而使得農產品銷售環節更加不暢。雖然政府在不斷鼓勵農超對接,但超市卻存在一些結構性問題,一是布局不合理;二是大量超市的規模偏小,無法大規模收購農產品,而且儲藏、物流、融資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嚴重的問題。可以觀察到,同樣品質的農副產品,在超市的價格比農副產品市場的價格要高,城市百姓主要是在農副市場采購農產品。所以從農產品的生產、銷售鏈條看,都是低效率的,而且生產和銷售各方的風險都非常大,價格容易受到沖擊。近幾年,不管是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還是蔬菜價格的上漲,都與這個體系的低效率運行有關。

 為了應對上升的農產品價格,國家一是嚴格監控物價信息,二是動用國家儲備增加進口釋放庫存糧,三是嚴厲打擊囤積居奇者,四是給予城市低收入階層臨時補貼。但是從整體看,這只是暫時解決了價格過度波動的問題,并沒有解決農產品市場的深層次問題。2009年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國家出臺了十大產業的振興計劃,但都缺少農業這樣一個涉及到所有人的切身利益的產業。如果農業產業發展長期與現代化的工業與城市脫鉤,農產品價格過度波動在所難免,并可能引發農產品危機。

 盡快將農業產業化。農產品生產與銷售的二元結構,不僅嚴重影響了農產品市場的效率,而且使農業生產長期維持著小農經濟的經營狀態,使農業越來越落后于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這其中,政府的失位是一個核心問題,如生產設施、信息服務、儲藏、物流等嚴重滯后。在農產品生產的組織上,政府也基本上是袖手旁觀,投資嚴重不足,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低。


 要改變小農生產方式,就是讓農業生產規模化,而且是在政府的指導和扶持下實現的。政府應該提供基本的前提條件,使農業生產建立在一個更為科學的生產結構之上,這一點其實中國的工業化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經驗,低價工業化就是其中之一。我們應該認識到,農業并不必然就是天生以小農經濟的形式出現,大規模的現代農業,是中國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要做到這一點,靠農民自己的自發組織是不可能實現的,政府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和管理上的投入,真正將農業作為一個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來對待。只有中國的農業在一個現代化和市場化的平臺上運作,才能使農產品的生產和供應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才能穩定農產品的供給,當然價格也就相對穩定了。

 目前中國正處在一個宏觀政策選擇的敏感期,為了使剛剛恢復的經濟得以平穩運行,應避免出臺過激的宏觀調控政策。

 目前,國際經濟局勢不明朗,國內的若干經濟數據也相互矛盾,這說明,國內宏觀經濟也處在一個選擇時期,并沒有一個明顯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過度依賴數據有很大的風險。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發展表明,宏觀政策與人的行為是相互影響的,現實經濟就是政策與人相互之間博弈的結果。在博弈各方信息都不完善的條件下,結果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會使博弈各方行為更加謹慎。政策上小范圍的試錯及信號的釋放,有利于引導市場向政府所希望的方向走;而劇烈的宏觀政策變動,則可能造成市場預期混亂,加劇市場波動。國內歷次宏觀調控的經驗證明,稍緩一步的調控政策,效果要好于過激的宏觀政策。因為市場本身是有恢復能力的,只有市場真的失控了,政府強烈干預才會取得好的效果。現在市場正在恢復中,如果政府過度干預,則可能使得市場信號混亂,宏觀經濟失控。

 目前,貨幣政策的退出已是大勢所趨,因為市場價格已經出現了一定的上漲,再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不利于經濟穩定,但退出也不宜過急。2009年增發的大量貨幣,事實上大部分進入了基礎設施建設,它對價格的推動力已經在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中體現出來了,下一步如何傳導,是否真的會推動整體物價的上漲,其實還是個未知數。中國經濟的貨幣化過程并沒有完結,如城市化就是一個重要的貨幣化領域,貨幣并不是完全中性的,其對價格的推動力也不明確,所以過度收緊貨幣沒必要。財政政策可以考慮適當延期退出。因為東部的工業化已處于中后期階段,工業投資的預期收益率降低,社會投資意愿不強,國內的固定資產投資大多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這一塊市場化程度低,風險較大,還需要政府引導和實際的投入。如果財政退得太快,增長動力更顯不足。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