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美中貿易逆差之濫觴 華爾街日報:統計法過時

鉅亨網編譯吳國仲 綜合外電 2010-12-16 14:45


美國生產高科技消費產品輸出全球,被視作改善經濟低迷的藥方之一。但亞洲開發銀行兩位學者研究發現,最具象徵的蘋果iPhone,去年卻使美國貿易逆差「增加」19億美元。


其原因是──iPhone雖是美國公司設計發明,多數零件卻是其它國家供應,再由中國組裝。從貿易統計的帳面看,iPhone反成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遂被計入美中的貿易逆差。

亞銀研究員Yuqing Xing和Neal Detert近期發表報告指出,此問題無涉產品類目,而與統計方法學有關。產品由一國設計,零件由他國生產、第三組裝的複雜流程,傳統統計方法根本無力反映。

WTO秘書長Pascal Lamy也曾說:「在全球化的影響下,產品製造的起源概念,逐漸變得過時」。Lamy認為,若依各國對產品真實價值的貢獻來調整數據,美中的貿易逆差─約2268.8億美元─可能需減半。

但要糾正統計偏差十分困難,須充分瞭解產品的產製細節。

亞洲開發銀行估算一支iPhone的躉售成本,組裝只佔3.6%,即179美元中的6.5美元。統計時,整支iPhone產值卻都被算到中國那邊。

這暗示著,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不見得能改善雙方貿易逆差。依照價值貢獻法計算,假設人民幣兌美元漲20%,iPhone在中國的組裝成本僅由6.5美元升到7.8美元,幅度僅0.7%。

iPhone去年在美國共賣出113萬支,中國出口產值20.2億美元;扣除中國進口的美製零件,中國輸出iPhone為順差19億美元,美國則是逆差。

但亞銀估計,依照價值貢獻計算,中國去年出口iPhone產值僅7350萬美元。若加上美國提供的零組件,中國反而逆差出口iPhone,美國變貿易順差。

加州大學針對iPod的研究,也出現相似結論。研究指出,即使將iPod產值全歸於中國,中國的勞工成本也只占iPod價值的幾美元左右。因此並非中國產品取代美國人工作,而是iPod支撐了美國成千上萬個高薪職位。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