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評論:熱錢流出或將重創中國資本市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2月9日晚間消息,Dromeus資本管理公司Achilles Risvas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稱美聯儲升息將使熱錢流出中國,中國或面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泰國等國面臨的困境。以下為全文翻譯。


套利交易資本流動轉向是否會導致中國房市和股市突然下跌,引發人民幣快速貶值,惡化投資者對中國前景的看法?

這一后果相比一般人的看法更可能出現。

數十年來中國經濟強勁增長,因此助漲了一種偏見:中國國家規劃者能夠戰無不勝,上證綜指2004年中以來上漲了60%就是明證。

然而,眾所周知,中國數十年來將資本錯配至經濟中不具生產效率的領域,經濟繁榮時期滋生了槓桿。由於全球投資者尋求高收益,中國私營領域債務飆升,報導稱中國銀行業資產為25萬億美元,約經濟規模的三倍,而此時中國經濟正在失去增長勢頭,而官方數據也值得懷疑。

中國期房銷售價格下滑,工業生產面臨壓力,工廠產出增長於2013年至2014年放緩,貸款增速也在放緩,生產者價格通縮持續了三年時間。

中國外匯儲備已經在萎縮,從2014年8月的峰值降低了1500億美元以上,為歷史上最大降幅。這反映出過強的人民幣正在損害中國競爭力,加劇了中國經營成本上升的影響。

中國央行發現自身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是該降息刺激放貸並讓人民幣貶值?還是人為保持人民幣堅挺,但卻面臨施壓經濟增長的風險?

將2015年的中國與1997年的遠東進行類比會引發擔憂,1997年泰國經濟發展火熱,套利熱錢助漲了該國經濟,印尼和馬利西亞的情況也類似。在資金配置和商業機會上,三國都存在裙帶資本主義問題。泰國、印尼和韓國有巨大的經常帳赤字,加劇這種情況的是固定匯率。廉價外部債務導致這些國家對海外熱錢的敞口巨大。

隨美國經濟從衰退中復甦,美聯儲升息,使美國對熱錢的吸引力超過東南亞國家,套利交易資金流動發生逆轉,泰國尋求維持匯率,未能成功。

1997年金融危機后果慘重,泰國股市暴跌75%,泰銖貶值過半。泰國公司大幅裁員,相對其6000萬人口,60萬境外勞動者被迫離開。

對於中國央行說來不幸的是,歷史顯示,央行對市場力量戰無不勝只是個神話,英國央行當年被迫退出歐洲匯率機制,17年前泰國無法維持泰銖匯率,甚至瑞士央行也放棄了瑞郎兌歐元匯率下限。

中國央行保持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而過去兩年日本成功的讓日元兌美元貶值了25%,因為推出QE歐元兌美元也在走弱。中國出口商競爭力將下降。

中國央行過不了多久就會轉變態度、推動人民幣兌美元顯著走弱,當然這會在國內引發問題,公司外幣債務負擔將加重,這將演變成滾雪球般的資本外逃以及國內資產價格重挫。對於中國銀行業,對影子銀行的顯著敞口、房地冷卻在金融上或是致命的。但中國3.8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能夠救急。

這就是突然的金融和市場逆轉讓人倍感意外的本質,如油價暴跌、盧布劇跌、突然的資產逆轉。今日,市場並未預計中國命運會發生U型逆轉、或人民幣走弱。但明日會有所不同。(谷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