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考林在美遭集體訴訟 中國.com路在何方
鉅亨網新聞中心
麥考林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蜜月期”剛過不久,就被指控報告虛假、信息披露有誤,受到海外律師連環訴訟,股價隨之腰斬。業界普遍認為,在國內互聯網企業競相上市之際,麥考林的遭遇值得反思。中國.com企業要明晰自己的發展戰略,上市募資是為了讓企業能走更長遠的道路,而不應是獲利套現的手段。
據新華社12月15日報道,“中國電子商務第一股”麥考林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蜜月期”剛過不久,就被指控報告虛假、信息披露有誤,受到海外律師連環訴訟,股價隨之腰斬。目前,麥考林事件已引起業內高度關注,為當前中國互聯網企業海外“包裝上市”熱敲響警鐘。中國.com在海外上市的誘惑下,如何才能走得更穩健?
麥考林在美遭集體訴訟
麥考林于今年10月26日登錄納斯達克,成為“中國B2C上市第一股”,當時被業界譽為對中國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具有標志性意義。
然而隨著11月底公司發布上市后的首份財報,這家被光環籠罩的企業就迅速由天堂墜入地獄。截至12月14日,公司股價已下跌超五成,同時還遭遇美國當地的五起集體訴訟,被指控報告虛假。
從12月4日開始,美國律師事務所KahnSwick&Foti及其合伙人宣布,對麥考林提起集體訴訟,指控麥考林違反了美國《1933年證券法》,在IPO中披露的信息有誤。隨后,美國法律事務所Rosen Law Firm、Sarraf Gentile、Howard G.Smith、Brower Piven等公司也先后向麥考林提起集體訴訟。
針對接連出現的集體訴訟,麥考林曾于7日對外公開回應,稱公司及其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準備針對該訴訟請求進行有力辯護,訴訟不會對日常經營產生任何重大影響。
麥考林在聲明中表示,已獲知美國境內一些個人股東于2010年12月提交了至少一份集體訴訟請求,聲稱公司及其有關高級管理人員和董事在公司2010年10月的首次公開發行中違反了美國1933年證券法。
“公司認為上述其已獲知的訴訟請求沒有依據,公司及其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準備針對該訴訟請求進行有力的辯護。同時,公司相信任何該等訴訟并不會對公司的日常經營產生任何重大影響。”麥考林稱。
電子商務法律專家、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劉春泉律師表示,中國企業赴美上市遭遇集團訴訟本身不足為奇,是否會引發退市,要看案件進展,如果存在嚴重的違法行為不排除退市可能。
研究機構麥健陸顧問有限公司高級分析師張晨昊認為,此次麥考林事件將對中國互聯網企業近期赴美上市造成負面影響,將會影響到中國互聯網企業在海外上市的步伐。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主任楊堅爭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麥考林事件是繼騰訊與360爭端、盛大文學與百度文庫的盜版之爭之后,又一起應當引起大家對互聯網經濟秩序規制的深層次思考的事件。
麥考林“不代表中國電子商務”
就在麥考林接連遭遇海外訴訟之際,以優酷、當當為首的幾家中國互聯網企業于近日在紐交所上市,并受到海外投資者高度追捧。優酷網在上市首日股價上漲161%,創最近五年來美國證券市場上市首日股價漲幅之最。當當網首日漲幅也達到87%。
在業界看來,目前“中國+互聯網”概念正在海外資本市場掀起一輪高潮。而麥考林此次遭遇“滑鐵盧”的主要原因在于上市后發布的第一份財報數據。該財報顯示,麥考林今年第三季度毛利率同比下滑近400個基點、銷售及管理費用增長20.4%、營業費用增長19.8%。
“看到麥考林一夜之間被腰斬,我也暈了好一會兒。不過仔細閱讀他們自己的財報會議記錄,說得一清二白:低于預期,一是目錄電話銷售日薄西山,二是地面店減少——干互聯網何事之有?”國內另一B2C網站凡客誠品CEO陳年在微博中就麥考林事件這樣表述。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馮林在接受采訪時則表示,在美國,集體訴訟是一種常態,在起到規范信息披露作用的同時也不免有些組織為了獲取利益進行惡意訴訟。麥考林上市首日暴漲一定程度上歸因于“中國元素”產生的溢價,最近下跌的直接誘因是平淡的三季報,也是對前期漲幅的修正。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總經理胡延平在微博中表示:“麥考林既不是中國電子商務第一股,更不是中國電子商務第一站,只不過是融資上市技巧第一股而已;麥考林股價重挫,既不能說明中國電子商務的現在,更不能代表中國電子商務的未來,只能說明麥考林自己的過度包裝。”
張晨昊則指出,關于麥考林的此次遭遇,關注點不應在于質疑企業商業模式,而應看它是否如實陳述它的商業模式,是否存在過度包裝。在海外資本市場,企業一旦存在信用危機,公司股價肯定將被投資人拋棄。
在他看來,事件的深層次原因還在于缺乏一個正常的、具有較高話語權的獨立第三方機構,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和海外投資人之間架起一個信息橋梁或者服務橋梁的這樣一個群體。目前海外投資者看好中國市場,但有時卻“既愛之,又不知如何下口”,對中國企業的看法不得要領。
而另一方面,在海外IPO市場,投行急功近利,企業比較迫切,其他的獨立第三方機構如法律、財務、盡職調查公司等,通常處于一個相對弱勢地位,沒有很大的話語權。他們本應扮演一個質量控制的角色,但往往無法實現這樣一個功能。
中國.com應理性包裝
針對麥考林現象,業界普遍認為,在國內互聯網企業競相上市之際,麥考林的遭遇值得反思。中國.com企業要明晰自己的發展戰略,上市募資是為了讓企業能走更長遠的道路,而不應是獲利套現的手段。同時,要嚴格遵守海外資本市場的監管規則,切忌出現財務造假行為。
京東商城CEO劉強東近日稱,投資人有時是天使,有時是魔鬼,能敬而遠之最好保持距離!做好電子商務必須有實業家的心態和方法。如果這場集體訴訟敗了,麥考林很可能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第一摔’,對整個行業影響巨大!
在電子商務法律專家、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劉春泉看來,麥考林事件對行業來說也是好事,因為現在太多的企業過度包裝,到資本市場圈錢,如果沒有敲打,投資者的利益就會被玩弄于股掌之間。這件事的后果很可能是和解——之前的許多類似訴訟都是和解,這次很可能也不例外。
楊堅爭教授指出,麥考林美國上市是否屬于“過度包裝”尚有待核實,但上市公司過度包裝在國內已經屢見不鮮,特別是創業板公司。部分所謂“高成長、高收益”的企業,上市之后便露了馬腳。從報刊披露的統計數據看,已經有超過20%的新股業績迅速變臉。在成熟的資本市場,對違規者的處罰相當嚴厲,在法律和輿論監督的強大威懾力和高強度的處罰力度下,企業過度包裝、欺詐上市的行為受到極大的遏制。
他建議,希望到海外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對“上市包裝”應持嚴肅慎重的態度。為滿足國外上市的要求,需要按照當地上市法律的規則進行“包裝”,但“包裝”一定要適度,一定要堅持誠實信用的原則,控制上市風險,特別是上市后財務信息披露的風險。另外,民營的互聯網企業希望借助于風險投資公司上市時,一定要認真考慮風險投資撤出后企業持續經營的問題。
(徐志嬌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