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穩健貨幣政策 把好流動性總閘門
鉅亨網新聞中心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按照總體穩健、調節有度、結構優化的要求,把好流動性這個總閘門,把信貸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和中小企業。
據金融時報12月15日報道,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中國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以緩解金融危機給國內經濟帶來的沖擊。在這些政策的引導和作用下,2010年以來,我國經濟率先實現了企穩回升。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當前經濟發展環境仍然比較復雜,世界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因素不時出現,發達經濟體復蘇有所放緩,貨幣條件持續寬松,部分新興經濟體增長較快,但也面臨通貨膨脹和資本流入壓力。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穩健貨幣政策,把好流動性這個總閘門,旨在通過機智、靈活的政策組合達到多贏的調控目標;通過營造良好貨幣環境,減少市場投機炒作行為,合理控制通脹預期,保障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穩健的貨幣政策意味著讓貨幣信貸增長回歸到一個正常的增長水平,既要管理好泛濫的流動性,也要以信貸促進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以及為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并以此加強對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及風險管理,弱化系統性風險的累積,保持金融體系穩定。
總體穩健,就是要讓經濟運行的貨幣環境回歸常態,保持經濟的平穩健康運行,在“適度寬松”態勢上有所“收縮”,在具體操作上更具靈活性和應變性。同時,審慎嚴格的調控也將是穩健貨幣政策的具體體現之一。調節有度,意味著2011年M2和新增信貸將合理把握在“度”內。結構優化,則意味著貨幣政策在具體執行時,將會因產業結構、區域不同有所差異,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小企業、涉農領域、文化產業將可能會受到更多傾斜。
當前,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按照總體穩健、調節有度、結構優化的要求,把好流動性這個總閘門,就是要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增強宏觀調控有效性,根據新形勢新情況,著力提高貨幣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綜合采取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工具加強金融調控,引導貨幣信貸穩步向常態回歸,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
要進一步加強流動性管理,保持貨幣信貸適度增長。根據經濟金融形勢和外匯流動的變化情況,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貨幣政策工具組合、期限結構和操作力度,加強流動性管理,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適度,促進貨幣信貸適度增長,既要滿足經濟發展的合理資金需求,又要為價格總水平的基本穩定創造良好的貨幣環境,切實管理好通脹預期。引導金融機構根據宏觀調控要求和實體經濟部門的信貸需求,安排好下一階段貸款投放的進度和節奏。
要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加大金融支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優化結構的意義不僅僅著眼于保障信貸資金和金融系統的安全考慮,更是促進國家產業轉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要求。貨幣政策調整為穩健,信貸投放增量或將有所下降,要將有限的信貸資金用在刀刃上,加大信貸結構調整力度,著眼于經濟發展大局,貫徹落實好“有扶有控”的信貸政策,在保持信貸投放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著力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引導銀行機構大力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和產業改造升級、大力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要大力支持“三農”和中小企業,抓住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和薄弱環節,加快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全面改進和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如何開局、怎樣起步,關系到未來5年能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按照總體穩健、調節有度、結構優化的要求,把好流動性這個總閘門,把信貸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和中小企業,無疑對營造良好貨幣信貸環境、支持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轉型,做好“十二五”開局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付影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