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將靈活運用傳統貨幣政策工具
鉅亨網新聞中心
央行副行長胡曉煉稱,央行將繼續靈活有效地運用這些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另外,面對復雜的形勢,中國需要考慮引入新的政策工具,即建立宏觀審慎管理框架。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11月11日出席中國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會時強調,今年央行4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一次調整存貸款基準利率,這些都表明央行在努力使流動性供給和銀行體系流動性保持合理。今后央行將密切關注物價走勢,繼續靈活有效地運用這些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
胡曉煉認為,一些國家的貨幣政策目標出現了明顯偏移,在巨大金融危機的沖擊之下,刺激復蘇、增加就業和恢復經濟增長成為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盡管在經濟復蘇緩慢時期,短期內通貨膨脹還不是威脅,但是較長期的低利率水平和大規模量化寬松政策對長期通貨膨脹的影響現在很難斷定。寬松貨幣政策有兩個顯而易見的結果,即貨幣貶值和推高大宗商品價格,這兩個結果對未來通貨膨脹的影響和如何傳導都是值得關注的。
她分析說,全球化強化了主要發達國家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具有系統性重要性的國家政策溢出效應明顯擴大。總體來說,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框架下,受政策和利益驅動的國際資本流動對新興市場國家具有順周期的效果和負溢出的效應,而對發達經濟體來說則體現為逆周期的作用和正的反饋效應。
“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政策的主動選擇和被動接受的格局”,胡曉煉說,除了長期通脹風險之外,還有兩個因素應該考慮:一是人們對其貨幣政策及其貨幣的信心是否會持續性地喪失;二是現在的情況可能掩蓋了深層次的不平衡,并且使這種不平衡能夠得以持續,這對全球增長的持續性和穩健性有一定影響。
胡曉煉認為,面對復雜的形勢,中國需要考慮引入新的政策工具,即建立宏觀審慎管理框架。首先是通過宏觀審慎工具進一步有效熨平經濟周期波動,特別是要及時采用逆周期的政策措施;二是對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的部門采取審慎管理措施,比如房地產市場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等;三是考慮將資本流入納入宏觀審慎管理框架,除了傳統監管、檢查和限制措施之外,可以考慮通過對銀行資產負債表進行管理來實現應對資本流動的目的。
另外胡曉煉還建議,應該積極順應市場需求,進一步發揮人民幣在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作用,使企業能夠有效規避國際主要儲備貨幣波動的風險。在擴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和投資使用的同時,還應該積極深入地探討對國際貨幣體系進行改革的問題。“我們認為一個多邊的貨幣體系有利于國際金融和國際貨幣的整體穩定,這樣可以改善目前對單一貨幣嚴重依賴和對其政策被動接受的局面,使得整個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更加穩定。”胡曉煉說。
(付影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