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汽車行業一周要聞回顧(3月6日至3月12日)
鉅亨網新聞中心
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表示,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將實行購置補貼,補助可能達數萬元,對于此前傳言中最高補助6萬元這個數字,李毅中只表示正在商談中;工信部副部長苗圩在談及“豐田召回”事件時表示,豐田在中國有多家合資企業,一年產銷幾十萬輛汽車,希望中國的消費者能夠得到和美國消費者一樣的待遇。
中汽協統計顯示,由于春節長假影響,2月份全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0.62萬輛和121.15萬輛,環比分別下降25%和27%;全國36個大中城市監測顯示,2月份全國汽車市場價格平穩微升,2月份,國產汽車價格比1月上漲0.08%,比09年同期價格上漲1.49%,預計后期汽車價格將會保持平穩運行態勢。
吉利收購沃爾沃項目新聞發言人袁小林確認,吉利將如期在3月底前簽署收購協議,預計吉利集團收購沃爾沃的出價不會高于20億美元,這一價格將創下中國收購海外整車資產的最高金額紀錄;東風汽車有限公司11日宣布,松元史明被任命為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總經理,真鍋雅文被任命為鄭州日產副董事長,兩人同時還擔任東風有限副總裁。
國內汽車行業一周要聞回顧:
1. 李毅中:個人購新能源汽車補貼將達數萬元
中新社援引新華社3月9日的報道稱,3月8日,財政部和工信部在全國“兩會”期間同時表示,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將實行購置補貼。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稱,具體補貼額度目前正在研究。而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則透露,“補助少了不起作用,可能補助幾萬”。對于此前傳言中最高補助6萬元這個數字,李毅中未置可否,只是說正在商談中,從節能環保長遠考慮,這個價格也不算貴。
張少春介紹,目前市場上存在的新能源汽車主要有兩種,一種為混合動力汽車,這類車型目前已經相對成熟,只要相關政府部門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幫助企業降低生產成本,便可以推廣開來。另外一種是氫燃料電池汽車和電動車,這兩種汽車在推廣時都遇到了一定障礙,即城市相關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因此要推廣這部分新能源汽車,單純的財政補貼企業或購車者是不行的,還要與相關部門溝通,率先建立城市的基礎設施,進行試點后方可推行。
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表示,政府將推動電動車和燃料電池車進入家庭。他說,“目前正處于研發階段,因為一次性投入比較大,價格比較高,為了鼓勵私人購買新能源車,正在和財政部協商補助政策,補助少了不起作用,可能補助幾萬元”。工信部副部長苗圩透露,汽車廠商和購車人極為關注的個人購買電動車的補貼標準也將在兩會后出臺。
2. 苗圩:召回事件中希望豐田公平對待中美消費者
中新社援引新華社3月8日報道稱,全國人大代表、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6日在談及“豐田召回”事件時表示,出現問題并不可怕,關鍵在于怎么對待。豐田在中國有多家合資企業,一年產銷幾十萬輛汽車。“我們希望中國的消費者能夠得到和美國消費者一樣的待遇。”
苗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豐田如此大規模召回是歷史上罕見的,但“降成本不能走過了頭”,產品質量是第一位的,這就啟示企業要更加重視產品質量,不能因為成本降低而忽視質量。同時企業還要注重管理,特別是應急管理。
苗圩說,2009年中國汽車產銷1300萬輛,雖然超過美國,但這是在金融危機的特殊背景下實現的,是一種此消彼長的狀態。正常情況下,美國每年產銷1500萬到1600萬輛車,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美國汽車市場產銷不到1100萬輛,中國09年才首次出現超過美國的情況。
“但我國的汽車普及率還很低,比如我國千人汽車擁有量在40輛左右,而美國是815輛,德國約620輛,說明我國汽車的市場空間還很大。”他說,另一方面,汽車普及也帶來負面效應,比如空氣污染、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增多等,“但要用發展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不能用限制的辦法來解決問題。”苗圩說。
3. 中國2月份汽車銷量達121.15萬輛環比下降27%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3月9日消息,中汽協9日發布2月份汽車產銷及經濟運行情況通報。當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0.62萬輛和121.15萬輛,比上月分別下降25%和27%。
在國民經濟繼續回暖向好,國家鼓勵汽車消費政策依然延續,以及節日需求效應的共同作用下,今年前兩個月汽車產銷仍延續了上年以來的較高增長態勢。2月汽車產銷量雖比上月呈現一定幅度的回落,同比仍表現為高速增長,當月分別完成120.62萬輛和121.15萬輛,比上月分別下降25%和27%,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9%和46%;1-2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2.10萬輛和287.5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2%和84%。1-2月,乘用車自主品牌共銷售112.48萬輛,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9.80%。
根據中汽協統計的汽車整車企業出口情況看,2月汽車企業出口2.65萬輛,比上月下降30%,比上年同期增長22%,其中乘用車和商用車分別出口1.30萬輛和1.35萬輛,比上月分別下降34%和24%,與上年同期相比,乘用車增長83%,商用車下降了7%。
4. 發改委:2月份全國汽車市場價格平穩微升
國家發改委網站3月11日消息,對全國36個大中城市監測顯示,2月份全國汽車市場價格平穩微升。
2月份,國產汽車價格比上月上漲0.08%,比09年同期價格上漲1.49%。其中,乘用車價格與1月持平,比09年同期價格上漲0.36%;商用車價格環比上漲0.41%,比09年同期價格上漲3.03%。進口汽車價格小幅回落,環比下降0.50%,比09年同期價格上漲7.51%。
預計后期汽車價格將會保持平穩運行態勢。
5. 吉利確認3月底前與沃爾沃簽署收購協議
中新社援引南方日報3月12日的報道稱,瑞典一家商業日報本周三報道稱,中國吉利汽車集團已籌得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所需的資金。吉利收購沃爾沃項目新聞發言人袁小林12日確認,吉利將如期在3月底前簽署收購協議。
“錢已經躺在吉利集團的戶頭里。”瑞典媒體引述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吉利已經敲定21億美元的融資,資金來自中國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部門。據了解,預計吉利集團收購沃爾沃的出價不會高于20億美元。這一價格將創下中國收購海外整車資產的最高金額紀錄。但十年前福特收購沃爾沃的價格是64億美元,與此相比吉利算是撿了“便宜”。
袁小林11日未否認吉利已經成功融資的說法,他表示:“收購的具體細節都必須在簽約之后才能對外透露。”但他強調:“此前確定的在一季度簽署收購協議的計劃沒有變化。”在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已經完成收購融資一事也未予以否認。
按照吉利集團此前的規劃,成功收購沃爾沃后,將在北京或天津成立年產能約30萬輛的新工廠,將沃爾沃汽車的全球年產量提高近一倍;再通過利用中國市場的消費潛力及低勞動力成本,在2011年前實現沃爾沃轎車公司的扭虧為盈。
6. 東風有限旗下東風日產乘用車和鄭州日產“換將”
據中新社3月12日報道,中國最大的汽車合資企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11日宣布兩項重要人事變動。松元史明被任命為東風有限副總裁兼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接替大谷俊明。真鍋雅文被任命為東風有限副總裁兼鄭州日產副董事長,接替岡崎晴美。
松元史明目前擔任日產汽車西班牙公司社長,畢業于東京大學經濟系,他于1981年加盟日產。真鍋雅文目前擔任日產總部商品企劃部部長,畢業于筑波大學信息系,于1981年加盟日產。就任后,他們將分別在廣州和鄭州工作。
東風有限發布的消息稱,大谷俊明和岡崎晴美結束任期,將調回日產總部。大谷俊明將擔任執行董事,負責電池事業。兩項任命將于4月1日生效,并將獲得東風有限董事會批準通過。
7. 湖北省全面進入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階段
據新華社3月10日報道,10日上午,湖北省電力公司與武漢市人民政府簽署關于推進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戰略合作協議,這同時標志著全省全面進入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階段。據悉,為落實國家“十城千輛”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湖北省電力公司將與各地市政府密切合作,分階段推進充電設施建設。各地市今年試點建設大中型電動汽車充電站將達16座,優先在供電營業網點、政府機關、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區等區域的停車場建設交流充電樁共300個,總投資1.27億元。
其中,武漢市將新建3座電動汽車充電站,分別是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一座大型充電站、一座中型充電站以及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內的一座中型充電站。5年后,武漢市將建成30座充電站、500個充電樁。
此外,武漢市今年還將在供電營業網點、政府機關、小區、超市、大型樓宇、停車場等處建設150個充電樁,每個投資約2.5萬元。目前,全市社區小巴有300多輛,電動自行車10萬多輛。充電樁可以為這兩種車輛提供更經濟的服務。
按規劃,未來5年內,湖北省將根據市場需要加快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建設速度,遠期目標要做到各縣城城區及重要集鎮至少建有一座電動汽車充電站,一般鄉鎮要具備充電條件。
8. 上汽通用43.5億啟動五菱乘用車項目
中新社援引京華時報3月11日的報道稱,上汽通用五菱乘用車零部件生產項目在柳州河西工業園開工。該工業園將為上汽通用五菱乘用車項目的零部件和物流方面提供全面的配套。這意味著上汽通用五菱乘用車項目獲得重大進展。
此次開工建設的上汽通用五菱工業園項目用地總面積為139.59公頃,將建設的系列項目預計總投資達43.5億元,建設地點為柳州市河西工業區,主要包括上汽通用五菱乘用車主要零部件生產、配套發動機主要零部件生產,以及整車及零部件物流等五大項目。
“這個工業園的開工,為我們發展乘用車項目提供了極大的支持。隨著項目的動工建設,上汽通用五菱首批將引進19家國內外有實力的乘用車以及發動機配套商進駐柳州投資建廠,后續還將有幾十家企業陸續進入園區。”上汽通用五菱總經理沈陽表示。
2008年底,上汽通用五菱已完成對西部工廠產能的全面提升,其目標就是使西部工廠具備更高的柔性化程度,能夠生產更高級別的乘用車。同時,去年7月啟動的柳州發動機工廠Ⅱ期項目也將在明年年底完工,屆時上汽通用五菱的發動機產能將提升到87.5萬臺。
(杜琰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