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松山虹橋直飛 帶動兩岸生活改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6-15 09:26


「松山虹橋直飛 帶動兩岸生活改變」(彭群弼報導)

兩年前的五月底,松山機場加緊規劃,準備修建閒置已久的第二航廈,興建通關查驗設施,準備迎接兩岸直航包機,一個多月後,當年的七月四號,常態化週末包機正式飛航,松山入列。早年肩負國家門戶的松山機場,在歷經二十多年的沈潛,國內線大起大落之後,終於重新回國際航線的舞台。半年後,週末包機平日化,一年之後,2009年8月31號,兩岸直航,班機正常化。


松山機場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有限度包機,配合機場定位的修正,重要性被不斷放大,隨著上海世博今年五月開鑼,總統競選政見之一的「東北亞黃金航線」終於開始擦亮招牌,第一塊掛出的就是松山到上海虹橋的直飛航班,浦東之於上海如同桃園之於台北,搭飛機的旅客都必須先花時間,移動到國際機場所在地,舟車勞頓。但市區內的機場,則是受限於都會區的高度發展,腹地有限,環保與噪音的顧慮,機場本身就有存廢爭議,更不要說擴充班次。

有趣的是,上海辦世博,台北市辦花博,不約而同都把投資提升「市區」機場的條件進行提升與改善,當作是世博與花博重要的賣點與交通安排。兩岸的兩位直轄市長,五月下旬敲定,讓原本安排10月份才要納入航線的松山與虹橋對飛,硬是提前在六月中旬成行!台北市主動對外透露已經打通任督二脈的訊息時,連協商都尚未進行。套句正流行的世足賽用語:郝市長在十八碼禁區之外接獲韓正市長的妙傳,直接攻門破網!兩岸民航主管機關的協商,也就真的照劇本演出,順利通過虹橋納入新增航點。

16號一大早,每次都能搶到頭香的華航,搭載了150位旅客搭乘首航班機直飛虹橋。民航局長李龍文,交通部次長張邱春,都不約而同認為兩岸的有力人士,促成開航李龍文:各位有力人士的關心與促成,尤其是台北市郝市長在一個多月前,松山虹橋航線在六月十四號開航,我們這一次兩岸有關部門的協商,以這一天為目標,只准提早,不准延後,終於達成共識。張邱春:台北市郝市長,上海韓市長等有力人士的協助,促成開航。

有力人士很用力,同樣位在市區的虹橋與松山直航往返,旅客的反應是太方便,但,也太貴了,如果把時間與金錢拿來衡量一番,還是可以取捨:旅客許先生說這邊桃園要一個多鐘頭,浦東不塞車一趟要四、五十分鐘,一塞車要一個多鐘頭,來回要兩個多鐘頭,兩頭加起來要三、四個小時,對我們來說非常划算,我的目的地,差一個小時。

國內知名的元祖實業老闆娘則是大嘆,方便性大不同。方便到可以先吃飽早餐,大家在一起去搭飛機,以前都要趕快出門,怕塞車,現在不需要了,因為要準備會堵車,至少要三個小時。我兒子開玩笑說,現在可以準備折疊腳踏車,搭飛機回台灣,再騎自行車回家。

公司出錢買機票的許先生認為,時間節省之後,價錢反而是其次到桃園計程車也要兩萬多塊,時間的節省,對我們來說,比較重要。

一年要跑個四、五趟,到大陸看成衣的商人林先生說:雖然多花點錢,但因為往返時間不多,只要時間節省,多花一點,公司可以報帳,應該都可以接受。

但對於每年多次往返的台商,抱怨太貴的還是意見主流,搭機往返的台商面對蜂擁而至的媒體,幾乎都抱怨兩句,價錢太貴了,甚至同樣的花費,都可以飛一趟日本,甚至多加點錢就到了美國時間省了很多,票價實在太貴了貴得離譜。四千多人民幣,兩萬塊,太貴了。

飛航時間不到兩個小時,怎麼算都不合理,也怪不得消基會認為應該「殺到」一萬塊以內。不過,從載客率始終維持在八成以上的水準,班次無法提高的市場氛圍下,想要航空公司「自願」降價的呼聲不斷,但效果有限。不具備「市場機制」的市場,卻要遵循市場運作機制來定價,本就不合理,但消基會呼籲,應該引進「市場」外部力量,來干預市場價格,例如,開放外籍航空公司,多家飛航兩岸,以量制價等構想,面對兩岸的特殊關係與政治氛圍下,任何的動作都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市場力量要扭轉現況,似乎也不可能。

但人人都很難忽略,便利性帶來兩岸往返生活形態的改變許先生:到那邊就像到香港一樣,像我們去香港,也常常一天來回,去虹橋,如果說搭上午班機去中午跟客戶吃個飯,談點事情,晚上六七點,七八點搭飛機就可以回來,一天來回,搞不好,以後可以通勤上班了。

松山虹橋直飛的高度期待與對票價的不滿意,以及對便利的無法抗拒,不過是反映出兩岸互動特殊性的一種縮影。但更值得觀察的是,一旦當天往返成為台北與上海之間的常態,會有多少人的生活,兩岸間的多少事,會跟著一起轉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