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增長 起好步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日閉幕。在明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2011年經濟工作重點的同時,會議強調要使經濟增長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切不可盲目追求高速度。中國證券報認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成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
在分析明年經濟工作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時,會議指出,“宏觀經濟平穩運行面臨復雜形勢,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基礎不牢固,經濟結構調整壓力加大,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改善民生和維護社會穩定任務艱巨。”一句話中,“穩”字出現三次,可以說“穩”已成為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本世紀以來,中國經濟巨輪一直保持較高航速,但速度快了,穩定性可能會受影響,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重大沖擊下,中國經濟巨輪更需要穩定健康前行,增加抵抗風險的能力。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的信息來看,推動中國經濟巨輪穩定健康前行將從三方面著手:解決突出矛盾,完善內部結構,著力改善民生。
穩定物價,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宏觀調控的緊迫任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2011年要“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0年11月國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1%,創28個月來新高。1-11月,CPI同比漲幅達3.2%。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認為,由于多年經濟發展中積累的社會矛盾和物價問題交織在一起,使得社會容忍物價上漲的限度大幅縮小。物價問題,涉及民生,影響穩定,關系全局,須臾不可放松。
如何解決物價難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三條主要措施,一是把好流動性這個總閘門;二是確保農產品穩定供給,把信貸資金更多投向“三農”;三是以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強價格調控監管工作,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
除了物價“近憂”之外,中國經濟發展的“遠憂”不容小覷,只有調整經濟結構,才能找到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增強國際競爭力。重工業化過程在過去若干年里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引擎。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外部需求瓶頸再一次出現,人口、環境與資源的承載力也大幅下降。(下轉A02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一是重點提升居民消費能力,以內需的啟動消化既有的過剩產能,保持現有經濟引擎的驅動力;二是扎實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把握創新和產業轉型處于孕育期的特點,努力搶占未來發展戰略制高點,以期在未來形成傳統經濟與新經濟雙輪驅動的格局,使經濟發展的結構更加穩固。
在化解“近憂”和“遠憂”的同時,應通過一系列舉措改善民生,化解社會矛盾。
不斷深化改革,加大改革攻堅力度,是推動發展方式轉變,調整經濟結構的根本動力。轉變發展方式進展不快,關鍵在于配套改革措施有待進一步到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改革頂層設計”,這說明一些重點和難點問題在既有格局下已陷入僵局,必須在改革思路上有重大突破。
貧富差距懸殊已經成為當前擴大內需的嚴重障礙,也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的根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縮小貧富差距需要發揮財政政策在穩定增長、改善結構、調節分配、促進和諧等方面的作用。不僅要推進個人所得稅等一系列財稅制度的變革,還要通過財政支出結構的調整,在完善基本公共服務上做足文章,以教育、就業、社保體系、醫療改革、住房保障、文化體制等方面為抓手,重點突破,創新社會管理。
歷史經驗表明,一國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必須以穩定為前提,唯穩方能致遠。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