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券商“保薦+直投”面臨更嚴格監管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專家指出,監管層應斬斷利益輸送行為,而非否定模式本身。

據證券日報10月15日報道,目前,國內券商“保薦+直投”模式招致不少非議,更有人士提出應叫停“保薦+直投”的模式,對此,從相關部門了解到,監管部門對此問題非常重視,正在研究對券商直投以及其他形式的PE更為嚴格的防范利益沖突的監管措施。


據了解,目前市場對券商“保薦+直投”模式爭議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券商既是保薦機構,又是發行人股東,為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可能幫助發行人掩蓋相關問題,高估投資價值提高發行價;二是“保薦+直投”模式是近水樓臺先得月,而其在公司上市前突擊低價入股、高價發行的贏利模式,更有利益輸送之嫌。

對此,有學者提出,“保薦+直投”的模式應該立即叫停,禁止券商直投參與自己保薦的項目,以維護中介公信力。

“我們的投行業務和直投業務內部有嚴格的防火墻機制”記者采訪的多家券商直投負責人這樣表示,除了防火墻機制之外,違法違規成本巨大也被認為是券商直投沒有必要利益輸送的重要原因。因為國內券商從誕生起就面臨嚴厲的監管制度。特別是在當前監管體制下,保薦機構、保薦代表人負有更大的責任,違法違規的機會成本巨大,券商投行及保薦代表人缺乏為了券商直投的利益而放棄原則的驅動力。

“監管層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應是為直投與投行業務之間建立起有效的防火墻,而不是否定‘保薦+直投’這種模式本身或者為這種模式設置更多的限制。”一位券商高管這樣表示。

另一券商直投公司負責人也表示,不論券商直投是否參股企業,都必須嚴格按照證監會的有關規定履行保薦職責。因此,券商直投會充分考量投資價值和退出風險,投行儲備的項目中如果不符合投資價值和退出條件的,并不會盲目投資,會充分判斷風險,不會與政策對賭。

分析人士認為,只要券商直投獨立運作,具有完全獨立于投行的決策機構和風險控制體系,且防火墻機制嚴密有效,再加上現有的7%持股比例的限制,“保薦+直投”模式的潛在利益沖突完全可以有效避免。

事實上,在海外成熟市場,“投行+直投”模式也是一種國際慣例,海外資本市場并沒有對投行入股企業進行過多的禁止或限制。同時,直投業務目前已經成為眾多國際投行的重要業務組成部分和利潤來源,不但收益遠高于傳統的證券承銷賺取的利潤,而且有利于深層次地挖掘客戶價值,進而帶動融資業務和并購業務;同時由于投資和融資周期往往交替出現,直投業務和承銷業務有周期性互補的作用,從而增強了投行的抗風險能力。

據了解,目前開展直投業務的券商有20多家,事實上,真正投的項目和資金量很少。而且目前還沒有發現一單證券公司在開展直投的過程中出現違規的事。“監管部門應斬斷這種模式可能存在的利益輸送行為,而不應否定這種模式本身。”分析人士表示。

(嵇南濤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