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劉煜輝:可能在春節前加息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認為,加息可能只是平抑社會壓力的一個態度表示。如果是這樣的,預計中國的第二次加息很可能在春節前,因為2011年1月份的物價數據壓力明顯。

據中國證券報12月13日報道,統計局公布的11月CPI為5.1%,意味著新漲價因素較大超出機構預期。因為11月份的翹尾因素已經回落到0.8%,所以11月份的新漲價因素從10月份的3.1%一下子上升到4.3%。如果這一態勢保持下去,2011年1月份CPI有可能接近6%,因為明年1月份的翹尾因素將恢復到1.9%的高水平。

食品價格上漲已經連續兩個月超過10%,達到11.7%。更重要的是國內專家普遍認為官方CPI數據存在低估的可能,有專家猜測,實際通脹已高達5%-6%。低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一些服務業價格上升非常快,但官方數據沒有反映出來,而且CPI構成中,服務業的比重也明顯低于實際開支的比重。

即使不考慮低估問題,從8月到11月,CPI的環比增長已經分別為0.6%、0.6%、0.7%、1.1%。這說明,最近CPI環比增長年率已經超過13%,這不但遠遠超過央行確定的3%的目標,也遠遠高于一些經濟學家認定的5%的最高值,甚至是比較嚴重通脹的標準。判斷經濟指標的態勢,環比數據比同比數據重要得多,因為同比變化所反映的是過去12個月變化的累積,而環比變化反映的是最新態勢。這是為什么國際投資者和主要國家央行官員一般都不看同比數據,而只關注環比數據。


經濟數據超預期的強勁,11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34.9%,遠遠高于預期。這可能意味著來自發達經濟體的需求正逐漸恢復。中國10月出口增幅為22.9%。

11月的進口也遠高于預期水平,同比增長37.7%,而10月的同比增幅為25.3%。這說明國內經濟并沒有太多收縮的跡象,還處于比較強的擴張態勢,因為一般經濟分析中將進口的變化直接對應于中國的內需。

如此強的經濟數據下,明年貨幣政策的基調從“適度寬松”轉變為“穩健”。

上周五出臺的調控政策依然是選擇再次提升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加息與否已經變得不太重要。中國貨幣政策的未來取向已經清楚表明放棄了全局性緊縮政策工具的選擇。

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認為,因為啟動價格工具的效果需要經過一個傳導過程,關鍵在于要使得被調控者相信調控者堅決抑制通脹和資產泡沫的決心,然后作出相應的自覺調整,從而使得經濟指標達到政策目標。否則,價格工具的效果將難以顯現,因為恐怕很難使得市場相信貨幣當局敢連續加息。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加息可能只是平抑社會壓力的一個態度表示。如果是這樣的,預計中國的第二次加息很可能在春節前,因為2011年1月份的物價數據壓力明顯。

過去8年,中國的貨幣量漲了4倍,中國的高速工業化驅動著名義經濟總量漲了2倍,高估的土地和房地產像海綿一樣稀釋著溢出的貨幣量。

這期間美國的貨幣量才增加了多少?而人民幣對美元卻升值了20%。

現在海綿已經飽和。一旦海綿不再吸水,甚至往外一瀉而出(資產價格的下行),人民幣貶值將不可避免。

今天的海綿已經飽和,不但不吸水,還對外滲水來沖擊物價,這便是當下的通脹。

決策者非常清楚其中的邏輯。

他們已著手開始修正過往極寬的貨幣條件,回歸穩健,但還是要防止出現泡沫的剛性破裂;選擇的是“做實泡沫”的思路,提出了“穩健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的搭配。

穩健意味著2003年以來的貨幣口徑的“寬嚴”尺度的不會逆轉,簡單說,未來的貨幣條件要能維系當前中國的金融深化水平(人民幣資產的估值水平)。

財政政策屬于供給療法的主要著力點。通過在民生方向擴張供給,如大力推進公屋建設計劃,大力推進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建設,來消除家庭的不安全感,提升他們的實際支付能力和收入,實質性擴大消費的能力;通過減稅和減費(特別是減少企業上交的社保費用),推動私人部門和民營經濟發展,擴大就業;通過對中低收入者發放生活補貼,來增強其忍耐通脹的能力。

這是一條前人沒有嘗試過的路徑。因為我不清楚一個被成本上漲搞得焦頭爛額的時代,是否還有利于企業家精神再度激發?上世紀80年代初保羅·沃爾克是通過大幅加息把通脹和泡沫打下去后,制造了一個小型衰退,然后才有里根的結構性供給療法的功效。

(王敏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