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回望2010一聲嘆息 A股表現再次全球墊底
鉅亨網新聞中心
繼2008年之后,在全球主要股市中,A股的表現再次墊底。雖然10日A股漲了30點,但同比跌幅仍達到13.3%。全年大致呈“V”型走勢。
據錢江晚報12月11日報道,經過2009年的強勁反彈,今年初的時候,A股的投資者都曾對A股市場的前景充滿了期待。然而,現實卻給了投資者當頭一棒,雖然昨天A股漲了30點,但與去年底的收盤指數相比,跌幅仍達到13.3%。
放眼全球主要股指,到本周四收盤,美股道瓊斯指數今年以來漲幅為9.02%,英國股市和中國香港恒生指數分別上漲7.3%和5.9%,德國股市漲幅甚至達到了16.9%。法國股市和日本股市(到昨天收盤)也僅只是微跌,跌幅不到4%。繼2008年之后,在全球主要股市中,A股的表現再次墊底。
宏觀調控成“達摩克利斯之劍”
今年初,眾多機構似乎也對全年的行情滿懷信心,不少券商預測全年指數高點會達到3600點以上甚至4000點,有的甚至預測會達到5000點。
可有誰想到,年初時的3300多點竟成了全年的高點,之后大盤就一路下跌,7月2日最低時跌到了2319點。之后大盤開始回暖,國慶節后在資源股的帶領下,大盤重新站上3000點大關,直到11月中旬以后,隨著宏觀緊縮政策預期的加強,大盤再度掉頭向下。全年大致呈“V”型走勢。
分析今年大盤不振的原因,宏觀調控成了始終懸在A股市場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從去年底以來,針對房地產的調控措施一直沒有停過,雖然房價并沒有被打壓下來,但金融、地產股卻跌幅慘重,到昨天收盤,地產指數和金融指數分別下跌了25.82%和22.6%。受房地產調控政策拖累的鋼鐵股同樣遭受重創,整個板塊跌幅達到了26.69%,超過了金融、地產板塊的跌幅。
10月份以來,在全球流動性泛濫的背景下,A股市場也重拾升勢,以煤炭、有色金屬為代表的藍籌行情大有卷土重來之勢,然而,在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加息以及貨幣政策轉向等宏觀緊縮政策預期越來越強的背景下,這波反彈正面臨夭折的危險。
今年4月中旬推出的股指期貨則起到了“幫兇”的作用,從4月16日推出股指期貨到7月1日,這段時間也正是全年股指下跌最為慘烈的時候,兩個半月的時間跌幅達到了25%。
中小盤題材股一路狂歡
在大盤一蹶不振的同時,中小盤的題材股則受益于國家對新興產業的扶持政策、區域振興規劃等因素一路狂歡,從年初的海南板塊、海西板塊到后來的新疆板塊、西藏板塊,從以鋰電池為代表的新能源板塊到稀土永磁板塊,從“園林三劍客”到高價酒類股,許多個股漲幅喜人,股價不斷刷新歷史新高,股價翻倍的個股成批涌現,一些個股股價甚至漲了三四倍。
今年以來,雖然大盤跌跌不休,但中小板指數卻一再創下歷史新高,到昨天收盤,中小板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達到22.86%;中小板綜合指數漲幅則達到29.1%,最大漲幅37.89%。創業板指數經過前期的調整后,從10月中旬開始也連續走強。
雖然最近一段時間許多個股股價出現調整,但同花順(300033)iFinD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到昨天收盤,股價翻倍以上的個股達到77只,股價翻了兩倍以上的個股有14只。如果剔除廣發證券(000776)、ST威達這些長期停牌后復牌的個股,漲幅最大的是廣晟有色(600259),達到了340.93%;其次是萊寶高科(002106)和ST光華,漲幅分別為264.75%和263.06%。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跌幅居前的個股幾乎被鋼鐵、房地產股包攬。跌幅最大的是鞍鋼股份(000898),達到了50.02%,股價剛好被腰斬;華菱鋼鐵(000932)、ST東源(000656)緊隨其后,跌幅分別為48.37%和46.46%。跌幅超過四成的個股達到19只。
新股漲幅如同坐“滑滑梯”
大盤陰晴難測,新股的表現也如同孩兒臉,說變就變,過去“新股不敗”的神話一次次破滅。全年新股出現了兩輪“破發潮”。
雖然今年“新股不敗”的神話破滅,但新股市場上,新的神話仍在不斷上演。有創下歷史最高發行價的海普瑞(002399)(148元),本周一又有第二只發行價站上百元的湯臣倍健(110元);有11月底剛發行、發行市盈率創下歷史紀錄的星河生物(300143)(138.46倍),沃森生物(300142)的發行市盈率也達到133.8倍。
新股上市首日的漲幅如同坐“滑滑梯”,讓投資者摸不著頭腦。今年上市的新股中,首日漲幅最大的是新亞制程(002388),達到275.33%,其次是艾迪西(002468)和涪陵榨菜(002507),分別為235.04%和191.64%。而上市首日破發的新股也達到26只,最差的奧克股份(300082)上市首日跌9.91%,差不多一上市就跌停,其次是齊翔騰達(002408)和天虹商場(002419),上市首日跌7.55%和7.35%。
新股首日的表現往往與大盤的表現休戚相關,而與發行價、發行市盈率的關聯度相對較小。1月下旬大盤開始快速下跌的時候,新股破發開始成批出現;2月中旬大盤回暖,尤其是中小盤股開始活躍,破發現象暫時消失,新股上市首日表現越來越佳。4月后半個月大盤開始持續暴跌,從5月份開始,新股破發現象出現井噴。直到7月份開始大盤回暖,7月后半個月開始破發現象才基本上消失。
(付影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