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復蘇艱難 增長速度持續減緩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世界經濟復蘇已持續了近一年半時間。一度較為強勁的經濟增長正在持續減弱,充分反映了經濟復蘇艱難、曲折和不平衡的特點。預計2011年世界經濟將繼續低速增長,我國外部經濟環境依然嚴峻和復雜,對我國構成重大挑戰。
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減緩
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隨著各國刺激政策效應明顯減弱,庫存回補接近尾聲,加上主權債務危機等新生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減緩。
1.GDP增長減緩。發達國家GDP環比增長呈放緩之勢。第三季度,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總體GDP環比增速為0.6%,比第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美國環比折年率增長2.5%,回落1.2個百分點;日本環比增長0.9%,回落0.7個百分點。歐元區第三季度GDP環比增長0.4%,與第一季度持平,但比第二季度放緩0.6個百分點;英國增長0.8%,比第一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但比第二季度放緩0.4個百分點。
主要發展中經濟體GDP同比增速大多回落。第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9.6%,比第一季度放緩2.3個百分點;巴西同比增速預計為5.8%,放緩3.2個百分點;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和馬來西亞GDP同比分別增長4.5%、5.8%、9.8%和5.3%,分別放緩2.7、1.2、3.8和4.8個百分點。此外,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第三季度GDP同比分別增長8.9%和5.8%,比第一季度小幅加快0.3個和0.1個百分點。
2.工業生產增長減速。今年以來,全球工業生產增長總體上在波動中持續減速。第一季度環比增長3.2%,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別放緩至2.1%和0.6%。從月環比來看,增速從1月份的1.5%降至9月份的-0.2%;反映工業生產發展趨勢的三個月環比折年率增速則從2月份的13.5%降至9月份的2.3%。
3.全球貿易增長減緩。今年以來,全球貿易量增長總體上在波動中持續減速。第一季度環比增長5.2%,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別放緩至3.2%和0.9%。從月環比來看,增速從1月份的3.8%降至9月份的下降0.6%,4月份和7月份同樣為負增長,分別下降1.6%和1.1%;反映貿易量趨勢的三個月環比折年率增速則從1月份的27%降至9月份的3.7%。
4.全球CPI水平走低。盡管國際市場大商品價格明顯上漲,但由于需求增長乏力,全球CPI水平在波動中走低:3月份同比漲幅為3.3%,為年內最高點;9月份回落至3.1%,比2008年全年漲幅大幅回落5.6個百分點。發達國家4月份CPI同比上漲2.3%,為年內高點;10月份回落到1.9%,比2008年全年漲幅回落2.4個百分點。發展中國家3月份和4月份CPI同為上漲4.9%,為年內高點;9月份回落到3.7%,比2008年全年漲幅大幅回落6.7個百分點。
5.主要經濟體失業率居高不下。今年以來,美國失業率在波動中略有回落,年內最高點為4月份的9.9%,6月份和7月份一度降至9.5%,但11月份又回升至9.8%,接近2009年10月份10.1%的歷史最高水平。歐元區失業率逐步攀升,從1月份的9.9%上升到10月份的10.1%,為1998年以來最高水平。上半年日本失業率逐步攀升,從1月份的4.9%上升到6月份的5.3%;下半年在波動中略有回落,10月份為5.1%,仍處于歷史較高水平。
經濟復蘇艱難曲折且不平衡
1.世界經濟自主增長動力薄弱。前一段時期,復蘇的推動力量主要來自于力度空前的刺激政策、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強勁反彈,以及庫存調整的周期性因素,反映經濟自主增長動力的個人消費以及企業投資雖然略有恢復,但依然薄弱。以美國為例,2010年第三季度個人消費支出環比折年率增長2.8%,為經濟復蘇以來最高增速,但仍明顯低于3.4%的長期趨勢;私人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增長1.7%,明顯低于4%的長期趨勢。
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應對金融危機而采取的政府擔保的金融業救援行動的資金估計為20萬億美元左右,相當于世界GDP的30%。為應對經濟衰退, 2008-2010年期間全球財政刺激措施總規模達2.6萬億美元,約占全球GDP的4.3%。
2.歐債危機擴散和蔓延等新生金融不穩定因素影響世界經濟穩定復蘇。國際金融危機造成了巨額損失,對金融系統造成巨大沖擊。一方面,銀行業為補充資本金和沖銷損失,惜貸傾向嚴重。另一方面,居民凈財富損失嚴重,在住房抵押還貸壓力下,預防性儲蓄增加,企業則因盈利前景不明而不愿擴大生產性投資,惜借現象嚴重。盡管政府注資和擴大流動性舉措釋放了大量流動性,但資金作為超額儲備大量沉淀在央行資產負債表內,三大經濟體金融市場雖略有恢復,但信貸條件依然偏緊,信貸余額停滯甚至下降,尚不足以支持經濟穩定復蘇。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衰退而采取的力度空前的刺激措施造成發達國家財政赤字劇增,政府債務急劇擴大,原有的結構性矛盾迅速暴露,2009年11月份以來,主權債務危機數度擴散和蔓延,是國際金融市場的重大不穩定性因素,其對于實體經濟造成了巨大負面影響。
2010年4月下旬,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爆發,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不斷加大救援力度,先后推出1100億歐元和7500億歐元的救援計劃,5月上旬危機暫時得到緩解。10月份以來,愛爾蘭主權債務利差持續擴大,為此,歐盟和IMF于11月下旬推出總額為850億歐元的救援計劃,12月份以來,愛爾蘭主權債務危機略有緩解。但與希臘和愛爾蘭同屬PIIGS的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目前的主權債券利差仍處于歷史高位,近期爆發主權債務危機的可能性明顯擴大,一旦西班牙陷入危機,總額為7500億歐元的歐洲穩定基金將捉襟現肘,可能會危及歐元的穩定。
3.世界經濟復蘇進程不平衡持續加大。世界經濟復蘇進程不平衡主要體現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同樣體現在歐元區核心國家和“外圍”國家之間。本輪世界經濟復蘇始于發展中國家,兩年來,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速度一直明顯高于發達國家。
據IMF2010年10月份估計,2010年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為7.1%,比發達家高出4.4個百分點,這一差距比1992年至2008年平均擴大了2.1個百分點。2010年第三季度,中國和印度GDP同比增速分別為9.6%和8.9%,分別比OECD國家整體增速高出6.5個和5.8個百分點。2010年第三季度,歐元區GDP同比增長1.9%,其中,德國和法國兩個歐元區核心國家分別增長3.9%和1.8%,而作為“外圍”國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別僅增長1.5%和0.2%,希臘甚至下降4.5%。
4.發達國家高失業率問題制約經濟復蘇。目前美國和歐元區失業率維持在10%左右,日本也高于5%。此次經濟衰退與金融危機相伴,房地產市場大幅下挫,加上大量結構性失業的存在,使得就業復蘇明顯滯后于二戰以來的歷次經濟周期。失業率居高不下,不僅會影響到當期居民可支配收入,還會通過預期收入因素降低消費傾向,使得占發達國家總需求70%左右的居民消費支出增長緩慢,是導致經濟自主增長動力薄弱的重要原因。
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取向分歧加大,國際協調舉步維艱
1.三大經濟體持續釋放流動性。為刺激疲弱的經濟實現增長,三大經濟體陸續采取了傳統的和非傳統的擴張性貨幣政策。
傳統貨幣政策方面。今年以來,美國和歐元區分別將政策利率維持在0至0.25%以及1%的歷史最低水平不變,而日本則在10月5日將政策利率從0.1%降至0至0.1%。非傳統貨幣政策方面,三大經濟體貨幣政策繼續擴大流動性,美國和日本重啟量化寬松,歐元區擴大流動性。
11月3日,美聯儲決定,到明年中之前,將購買總額為6000億美元的美國長期國債(QE2),平均每個月為750億美元,加上到期收回的國債,總額和月均購買額將分別達到9000億和1100億美元,比同期美國國債發行額高出10%,足以為財政赤字提供融資。12月5日,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暗示可能會擴大QE2的規模。12月2日,歐洲央行將年底到期的無限向市場提供6個月期限信貸的有效期延長至明年4月12日,并計劃于近期擴大購買歐洲主權債券。
2.主要發展中經濟體甚至一些發達國家收緊貨幣政策。為應對通脹上升和資產價格泡沫,主要發展中經濟體甚至一些發達國家持續收緊貨幣政策。印度央行11月2日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印度商業銀行向印度央行借款的回購利率升至6.25%,印度央行從商業銀行回收流動性的反向回購利率增至5.25%,這是印度央行今年以來第六次加息;澳大利亞11月2日加息25基點至4.75%,為2009年10月以來第7次加息;韓國央行分別于7月和11月兩度上調基本利率25個基點至2.5%;巴西央行在年內三度上調政策利率之后,12月3日決定,從12月13日起,將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從15%大幅提高至20%。
3.宏觀政策的國際協調難度加大。由于宏觀經濟政策取向不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息差持續加大,加上美國和日本重啟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導致流向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資本迅速擴大,這導致兩方面的后果。
一是美元貶值和主要發展中國家貨幣明顯升值,巴西、韓國、泰國、中國臺灣等經濟體紛紛采取了干預匯市、加強資本管制和鼓勵對外投資等措施來抑制本幣升值,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匯率政策針鋒相對。
二是給發展中國家穩定通脹和抑制資產價格泡沫造成巨大困難,使發展中國家貨幣政策處于緊松兩難的境地,嚴重擠壓了貨幣政策空間。
此外,匯率戰風險加大還導致貿易保護壓力驟增,而在經濟衰退初期全球凝聚起的“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共識卻在持續淡化,G20峰會等機制的國際協調效果十分有限。
明年世界經濟增速將回落
發達國家經濟自主增長動力薄弱,加上歐債危機可能繼續擴散和蔓延的影響,2011年世界經濟將繼續低速增長,增速較2010年有所回落。
1.經濟增速回落。按照匯率法GDP加權,據聯合國12月1日預測, 2011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1%,比2010年回落0.5個百分點;據英國共識公司11月份預測,2011年世界經濟增長3.1%,比2010年回落0.7個百分點。
按照購買力平價法GDP加權,據IMF10月份預測,2011年世界經濟增長4.2%,比2010年回落0.6個百分點。綜合以上國際組織和研究機構的預測結果,2011年美國經濟將增長2.2%至2.4%,比2010年放緩0.2至0.5個百分點;歐元區將增長1.3%至1.5%,放緩0.2個至0.3個百分點;日本將增長1.1%至1.5%,大幅放緩1.3至1.6個百分點。
2.全球貿易量增長放緩。據聯合國12月1日預測, 2011年全球貿易量將增長6.6%,比2010年放緩3.9個百分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1月18日預測,2011年全球貿易量將增長8.3%,放緩5個百分點;IMF10月份預測,2011年全球貿易量將增長7%,放緩4.4個百分點。
在世界經濟增速回落和全球貿易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加上匯率紛爭增多、貿易保護措施加劇、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持續上漲以及歐債危機可能繼續擴散和蔓延的影響,2011年我國外部經濟環境將依然嚴峻和復雜,需要更好地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綜合采取有效措施,妥善應對外部挑戰。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