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深淺欲占先機 企業賠錢搶灘海上風電引爭議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的風電企業還是和6年前一樣不成熟,就像幾年前(他們)對陸上風電不知深淺一樣,現在對海上風電一樣不知深淺。”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昨天在“2010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說。
李俊峰感嘆的是引發業內關注的一系列“賠本買賣”。
近日揭曉的中國首輪100萬千瓦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價格被指過低。
多位中標的風電制造企業負責人昨日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做“賠本買賣”只是為了搶占市場先機。
中標價接近陸上風電有悖常識
中國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于今年5月啟動,共有4個項目,均位于江蘇,其中2個近海風電項目位于濱海、射陽,各裝機30萬千瓦,另外2個潮間帶項目位于東臺和大豐,各裝20萬千瓦。
開標結果顯示,大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標濱海項目、中國電力投資有限公司聯合體贏得射陽項目、山東魯能集團有限公司拿下東臺項目、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斬獲大豐項目。
盡管最終的中標價格已經剔除了最低的投標價,但四個項目的中標價最高僅為0.74元/千瓦時,最低只有0.62元/千瓦時。
其中,地處潮間帶的東臺項目報出的0.62元價格,僅比江蘇當地陸上風電固定電價0.61元高出1分錢,這與海上風電運營成本遠高于陸上風電的業界常識相悖。
中國風能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此次中標電價水平過低,已經接近于江蘇省的陸上風電報價。而海上風電的設備和發電成本要遠高于陸上風電。
全球最大風機制造商維斯塔斯全球技術研發總裁馬德森告訴本報記者,雖然各個項目略有出入,但單位裝機的海上風電項目的投資要比陸上風電高出兩倍。
施鵬飛認為,上述招投標結果一方面與企業急于占領市場先機的發展戰略相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這些企業對海上風電項目缺乏開發經驗。
而針對此輪4個特許權項目的中標企業均為大型能源央企子公司的情況,李俊峰表示,能源行業必須依靠大規模經營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能源資源向大型能源投資商集中符合普遍市場規律。
如何理解“富有挑戰性”的價格
作為中標東臺項目的設備提供商,上海電氣風電設備公司一位高層在風能大會展覽會現場明確告訴本報記者,他們所報的是一個“虧本價格”。
金風科技(002202.SZ,02208.HK)是中標大豐項目的設備提供商,其董事長武鋼昨日也在會場對記者表示,中標價格偏低,如果企業要實現盈利,至少需要0.8~0.9元/千瓦時左右。
維斯塔斯中國區總裁唐瑪勒周二接受記者采訪時則稱,剛剛公布的中標價格“與全球其他地方比非常具有競爭力”,但沒有為海上風機的運行維護留下足夠的空間。
李俊峰認為這次的企業投標是“重復6年前的故事”。
2003年中國啟動首輪陸上風電特許權招標,結果當時江蘇如東10萬千瓦風電場報出了0.44元/千瓦時的超低價格,甚至比6年后政府核定在江蘇執行的0.61元固定上網電價還要低接近三分之一。
李俊峰說,參與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經營投標的企業中只有一個企業有著多年的海上作業經驗,這家企業便是中海油,但中海油報出了超過1元錢的電價,很值得市場思考。
上述上海電氣高層認為,市場不需要對目前這個中標價過分擔心,“大家只是(將這次投標)作為一個探索,可以理解,下一步關鍵是要把整個海上風電產業盡快建設起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