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6月金融數據,測量宏觀經濟體溫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人民銀行7月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新增信貸6034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大幅下降到18.5%。
上半年我國貨幣增長繼續延續今年以來的增勢放緩格局,貨幣信貸增長逐月回落態勢明顯。多位專家表示,當前信貸節奏合理,M2增速的回落降低了流動性過剩的擔憂,說明通脹預期得到有效管理。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和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都表示,這一規模符合市場預期。
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增速從去年同期的28.46%下降到18.5%。郭田勇分析說,雖然回落幅度畢較大,但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降低了市場對于流動性過剩的擔憂。
連平也認同郭田勇的觀點,他同時認為,但是也要注意到另外一個方面,持續幾個月出現了負利率,這種狀態一方面對儲戶是不利的,同時對未來物價上漲還會帶來新的壓力,所以負利率狀態是不是應該有所改善,所以不排除有小幅度加息的可能性。
“央行發布的數據符合預期,信貸量處于正常范圍。”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但他同時提醒,M2增速快速下滑,透露經濟有下滑的苗頭。下半年,為了遏制經濟下滑的苗頭,信貸節奏應該適當調整,建議第三季度多放貸款。
去年我國信貸投放呈現明顯的“前高后低”走勢,波動曲線相對陡峭。目前來看,上半年新增貸款4.63萬億元,占全年7.5萬億新增貸款的60%以上,符合監管層要求的投放節奏。
央行對上半年的貨幣信貸增勢評價認為,總體看,貨幣信貸增速有所回落,金融體系平穩運行,鞏固了國民經濟向好勢頭。
信貸增長逐月回落態勢明顯
外儲小幅回升 熱錢試探性流入
中國人民銀行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4543億美元,同比增長15.1%。
數據顯示,2010年二季度國家外匯儲備僅增加近72億美元,同比少增加約1707億美元,與一季度1265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增幅相比也有較大幅度的減少。單月看,4月份增長434.28億美元,5月份減少510.06億美元,6月份又回升了147.69億美元。數據顯示,我國黃金儲備持有量依舊為3389萬盎司。
專家認為,二季度外匯儲備增幅減少,主要與外匯儲備中以歐元為主的非美元資產價值隨匯率波動發生變化以及5月份以來外匯凈流入壓力緩解有關。
根據央行公布的數字,4月份國家外匯儲備增加434.28億美元,5月份減少510.06億美元,6月份又小幅回升了147.69億美元。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說,受歐洲債務危機影響,今年5月和6月歐元走低、美元走高,給以美元記賬的外匯儲備帶來賬面上的匯兌損失,這在5月份表現得尤為明顯。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說,央行于6月19日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此后人民幣匯率兌美元雙向波動中小幅升值,跨境資本流入規模有所恢復,對6月外匯儲備增幅回升產生一定影響。
莊健指出,短期內外匯儲備增速放緩尚不能判斷中國外匯儲備增長態勢發生明顯變化。總的來說,中國希望避免外匯儲備增長過快,并實現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
海關總署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出口1374億美元,進出口2547.7億美元,兩項數據均創刷新2008年7月的歷史記錄,創出歷史新高。其中,出口增長同比增長43.9%,環比增長4.4%,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表示,出口增長超出此前預期,但“基本上已經見頂,下半年增速將持續回落。”
諸建芳稱,考慮到歐洲各國削減開支、減少赤字的影響在下半年會有所顯現,同時由于跟隨美元升值,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還會繼續小幅升值,國內出于結構調整的需要還可能進一步降低或者取消“兩高一資”行業的出口退稅等,出口增速將逐步回落,但可能超過此前預期的全年增長22%的水平。
他表示,上半年進出口的迅猛增長反映的是內需和外需的恢復性增長,預計下半年增速將回落。經濟增速也將放緩,但不會出現二次探底,全年仍將保持在9%左右。
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雖然數據顯示我國出口仍然強勁,順差也較大,但應該注意匯率調整導致8月份出口下滑的可能性,因此匯率政策調整應該具有前瞻性。”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