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股估值處在歷史低位附近
鉅亨網新聞中心
目前地產股正經歷一個反彈后的階段性調整,部分機構資金出現明確撤離跡象。但就此認為地產股將出現較為深刻的調整、或者說地產業是一個日益衰落的行業,筆者不敢認同。相反,當前股價的進一步調整,使得地產股再度面臨一個難得的低吸機會。當然,地產股低估是確定的,但何時價格回歸價值,則存在變數。
調控政策的影響
8月份的住宅銷售井噴,作為全國先行指標的深圳房價明顯上揚,使得管理層非常擔憂地產業會再度出現無法控制的上漲局面。于是,我們看到地產商的預售資金管理政策出臺了,預售資金不能用于購買土地,這是開發商最頭痛的一個問題;另外,物業稅也在各地緊鑼密鼓推進之中。那么,究竟如何看待這些政策?
筆者認為,住宅供求關系是本源,是主宰房地產業繁榮與蕭條的根本因素。其次,銀行流動性是直接推動因素。它是推動短期房地產業務上漲和下跌的原因所在。第三,政策則是處于二者之間的一種力量。政策能夠影響中短期房地產業的走向,但無法對改變行業長期走向。
政策的目的有多種,一是影響購房者的預期;二是影響行業流動性供給;三是對短期市場供求施加壓力,推動主宰中長期供求失衡格局下,中短期實現局部的平衡。
但政策也有其負面影響。頻繁政策之下,地產業的供應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反而會進一步加劇中長期供求關系的失衡。從2005年以來,我們的房地產行業一直處在被調控之中,但這種調控的效果反而使得供應始終無法有效放大,進而階段性使得住宅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之中,反而推升了房價的上行。最近五年的情況都說明了這一點。
什么決定房價走向
事實上,實體經濟的增長速度和真實的通脹水平,才是房價中長期上漲、還是下跌的根源。
在GDP增速維持在4%以下、通脹在3%以下的經濟體中,房價很難出現明顯走高。但如果我們的經濟增速在8%以上,實際通脹水平也在7%以上,那么,房價就很難有大幅下跌的理由。
衡量經濟增速和實際通脹之和的指標是廣義貨幣的增速。在過去25年(從1985年起),我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復合增長率高達23%。扣除實際的經濟增長大體9%左右,我們經濟體的實際通脹水平其實是蠻高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實際利率一直處在負利率的水平上,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這二十多年來,敢于貸款的人,賺的錢最多。
那么,未來中國的地價和房價會怎樣?事實上也就是判斷中國未來GDP增速與廣義貨幣增速如何。從市場較為一致預期看,中國GDP增速會回落到8%左右的水平,M2會回落到15%左右的水平。在這樣一個水平上,我們依然難以看到房價和地價下跌的推動力量。
價格終將反映價值
回頭我們再看看當前的房地產企業的狀況。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是,地產行業分析師在不斷上調地產上市公司的業績,但另一方面市場卻在不斷下調地產股的估值水平。到目前來看,地產股基于2010年的市盈率水平已經普遍回落到10倍左右了。與市盈率相對應的企業中長期增長速度方面,我們看到地產上市公司未來三年的利潤復合增速卻在30%左右。而且,過去五至八年的時間里,地產上市公司的利潤復合增速也基本在30%左右。這說明,即便從謹慎的角度,市場也應該給中國地產股25倍左右的市盈率。這意味著中國地產股目前估值正處在歷史低位附近。
我們無意就股價的短期運行做出猜測,但價格終將反映價值,則是我們的信念。事實上,如果以預售收入來衡量的話,地產上市公司反而是盈利前景最清晰的。比如,萬科今年銷售收入預計800億元,其隱含的年利潤則為120億元,萬科股票隱含的市盈率更是僅為6、7倍;其他地產公司的情況基本相當。另外,多數地產公司NAV折價在30%左右,預示板塊整體機會再度來臨。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