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枯竭是最要命的 股市樓市債市依然命懸一線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22 08:21
專欄作家吳迪撰文指出,中國資產價格的要害是流動性之源的根本變化,過去中國貨幣發行主要靠外匯占款的增加,但如今資本流出成為主流后,外匯占款不僅不能再增加流動性,反而收縮(流走)國內流動性,目前正在加速,8月份凈流出接近1000億美元。如此一來,如何保證國內流動性不急劇緊縮,便成了央行的難題,傳統的降準已經不足以彌補了,故此,最近央行才祭出了"取消75%存貸比"和"信貸資產再融資"的空前的超級武器。但這樣雖然短期提供了國內流動性,但稀釋了人民幣內在價值,使人民幣貶值預期更強,資本外流更快。因此,上述兩個超級貨幣寬鬆工具雖能一時刺激股市、債市和樓市,但很難持續,即此三大市場仍會繼續探底,甚至可能還會出現崩潰性下跌。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全世界都在找底部,底在這里。中長期而言,人民幣資產價格與m2同比增速高度正相關,m2同比增速目前還在探底的過程中,因此,股市樓市乃至債券市場的下行壓力不會解除,一切好的跡象都只是反彈,不是反轉。股市樓市要向持續的抬起牛頭,確立底部,m2同比增速就必須確立底部。在時間點上, m2同比增速確立底部的時間附近股市樓市就會確立底部。
目前流動性依然在枯竭的過程中,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債異常火爆,不少企業債券收益率與國債比肩是非常危險的,預示著企業債投資資金杠桿很大,投機氛圍嚴重,可不要把企業債做成6月12號之前的a股。
主流經濟學界主要是通過貨幣指數的絕對值來窺測流動性寬鬆程度,其實絕對值大小一點意思沒有。比如貝樂斯就認為目前中國的m2同比增速13.1%很大。這是他的原話:“自然界的規律是長期13%以上的復合增長不可持續。如果還是13%,5年后m2會高達250萬億,10年后是460萬億。 ”
其實從86年開始至今近30年時間內,中國的m2增速一直高於13%。貝樂斯講長期不可持續,不知道在他的心目中30年算不算長期?哪位熟悉他的讀者麻煩幫忙問一下他。
他說他的模型預測12月份m2增速拐點要到了,m2增速要下滑了。可是看下圖
m2增速的拐點早在2009年11月份就到了,從那個時候的近30%一路崩塌到如今的13%。m2的拐點拐了近6年,怎么他的模型才感覺到?難道他的模型是植物人嗎?
m2增速坍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的貨幣供應機制坍塌了。中國的貨幣供應80%左右來自於外匯占款,外匯占款的增速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貿易增速,而中國的貿易增速,出口增速,貿易順差增速都已坍塌。讓我們來看下面三個圖:
08年金融海嘯以來,中國的貿易增速,出口增速,貿易順差增速都已坍塌,所以外匯占款的增速也在坍塌。
看到了嗎?外匯占款的增速已經是負的了。中國的貨幣供應機制已死,流動性枯竭是擋不住的了。為啥?你能讓美國和歐洲大量進口中國制造,從而使外匯占款的增速進入正數區間並不斷增加嗎?
那有什么辦法救中國呢?流動性枯竭可是要命的,房地產和股票在流動性枯竭的趨勢下只有死路一條。
過去九年多的數據表明,上證綜指和彭博中國金融(寬緊)指數呈高度正相關。(編者注:彭博中國金融(寬緊)指數是信貸平均增速,真實利率和中國的真實有效匯率的加權平均值,表示中國流動性寬緊程度,其數值越高表明流動性越寬鬆。)也就是說,中國流動性越寬鬆,股市越牛氣。看得出自2012年以來,中國的流動性越來越緊,股市也跟著一路向下,奇怪的是到了2014年八月,股市卻和彭博中國金融(寬緊)指數開始出現背離,進入瘋牛階段。股市提前透支了流動性寬鬆的預期,預期不兌現,股市就命懸一線。
7月份彭博中國金融(寬緊)指數-指數雖然回升到今年的高位64.5,但是仍比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水平低,反映貨幣供應狀況依然十分惡劣。央行今年上半年為應對復雜的經濟形勢,頻頻出手,三次降息、三次降準,降息、降準、定向降準、降準+定向降準舉措不斷,結果顯然沒有實際扭轉貨幣供應狀況惡化的局面,怎一個然並卵了得。這表明央行的這些貨幣政策就像用電擊來喚醒撈上來的溺水的人一樣,溺水的人已經沒有反應了。
m2增速必須筑底,否則股市樓市債市依然命懸一線。央行各種花招都使變了,流動性依然在趨向枯竭,為什么還要嘴硬說目前的政策工具足夠釋放流動性呢?流動性釋放的效果呢?
心力衰竭,強制心臟啟動是沒有用的,必須做心臟移植手術,中國貨幣供應(流動性)的心臟已經死了。
中國貨幣供應的心臟移植手術怎么做?這是個超級大手術。這是央行必須思考的問題,嘴硬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m2增速的底部才是市場真正該找的底部,因為在目前的流動性格局下別無出路。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