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蔣明麟:政府財政應從經濟財政向公共財政轉變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國政協委員蔣明麟9日表示,社會建設領域的資源投入、制度建設和工作力度,都還很不到位,政府財政部門應從“經濟財政”轉變為“公共財政”。

中國政府網3月9日在線直播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16位委員代表作大會發言。全國政協委員蔣明麟發言的題目是《關于制定“十二五”規劃中有關民生問題的幾點建議》。

2010年是執行“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制定好“十二五”規劃是2010年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在編制“十二五”規劃工作中,我們要學習和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調整經濟社會發展結構為主要內容,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大力解決經濟長期高速增長遺留下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結構不合理、國內需求不足、收入差距擴大、社會建設滯后等問題,下決心破解一些制約發展的難題,推動經濟社會長期健康發展。

針對在“十二五”規劃制定工作中解決我國當前民生和社會建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切實提高國內消費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

我國內需不足的問題由來已久。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對外出口每年以百分之三十、四十的速度增長,而國內消費在整個GDP中的比例卻越來越低,已經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約62%,下降到2008年的35.3%,經濟增長對于出口和投資的依賴越來越強。我們這樣一個大國,許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還不夠高,經濟過度依賴外需和投資,不利于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也不利于在國際貿易中維護國家利益。內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勞動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例過低、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和穩定,公共服務不足,導致占人口大多數的中低收入群眾不愿消費、不敢消費。

在“十二五”期間,要確定“硬指標”,調整“三駕馬車”的結構,下大決心拉動國內消費,改變那種過于重視外需和投資的思路,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解除人民群眾的后顧之憂,使國內消費能力得以釋放。

二、切實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收入水平

提高人民群眾的收入水平,是擴大國內消費的前提和條件。為此建議:

一是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盡快明確調節收入分配結構的目標,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增加城鎮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加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建立企業職工收入合理的增長機制,改變企業未分配利潤增長過快的現象。

二是推進陽光財政,逐步實現一般性財政收支預算向全民公開,政府部門、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預算公開,以真正產生控制成本的動力。

三是大力促進就業,把促進進城務工農民就業、大學畢業生就業、下崗工人再就業、零就業家庭就業等作為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

四是繼續做好扶貧解困工作,特別是要向老少邊窮地區傾斜。變“輸血”為提高“造血”功能。

三、切實加快社會事業建設

近年來,雖然社保、醫改、住房和教育等民生事業有了巨大進步,但在實際工作中,中央的政策在有些地區落實得并不好。許多地方和部門沒有認識到社會建設的極其重要性,常常把社會建設置于經濟建設的附屬地位,社會建設領域的資源投入、制度建設和工作力度,都還很不到位,政府財政部門還遠遠沒有從“經濟財政”轉變為“公共財政”。

建議在“十二五”規劃中,著力調整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的關系,真正按照社會建設的規律去搞社會建設。

一是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推動政府財政支出向社會保障、醫療改革、義務教育、保障性住房、環境建設等民生事業傾斜,加強對財政部門和社會建設工作的問責。

二是加強公共服務機構建設,真正實現公立學校、公立醫院、保障性住房、公益性社會養老機構的公益性。以社會公平為目標,政府財政出資或者引導民間資本建立非營利性的機構,作為承擔公共服務的主體。

三是夯實社區、村鎮基礎建設,通過建設和諧社區、和諧村鎮,落實改善民生的政策。

四是加強制度建設,及時聽取人民群眾的呼聲,建立公共服務的民主決策機制,改革社會管理體制,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改善對居民的服務和管理。

(程曦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