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產業體系提振 49只機械設備股創新高
鉅亨網新聞中心
11月以來有49只機械設備個股創出歷史新高。由于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大,機械設備行業全面回暖,機械設備行業中有104家公司有92家年報預喜。
據證券日報11月6日報道,11月以來,隨著大盤快速震蕩上揚,268只A股紛紛創出歷史新高。在這些創新高的股票中,機械設備股多達49只,占比18.28%。如此強勁的上漲,與機械設備股具有明顯的抗通脹預期有關。眾多研究機構認為,從需求、成本、政策、估值等因素判斷,仍維持行業“推薦”評級。
88.46%業績預告公司預喜
據《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與財匯資訊最新統計,機械設備(申萬一級)行業中有104家公司發布2010年度業績預告,其中,92家公司預喜,占該行業上市公司總數的39.83%,占該行業已公布業績預告公司的88.46%,由于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大,機械設備行業全面回暖。
今年前三季度,機械設備行業每股收益為0.3706元、每股凈資產3.7536元、每股營業總收入4.5584元、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0.0606元、凈資產收益率為9.8648%;以11月5日收盤價計算,機械設備板塊動態市盈率為39.579倍(行業數據均為加權平均所得)。
具體來看,該行業27家個股預喜,其中,沈陽機床、京山輕機、廈工股份、方正電機、中集集團、拓日新能、精功科技、江特電機、山河智能、方圓支承、河北宣工、匯川技術、柳工、山推股份等14家個股業績預增超過100%。沈陽機床由于大額補助利潤增長,2010年三季報披露,2010年1-12月公司凈利潤預計為18,500萬元。上年同期:凈利潤2,703.52萬元,每股收益0.05元。業績變動原因為,公司已收到大額政府補助,全年利潤大增。
由于經濟向好工程機械需求量增加,山推股份業績增長。公司公告稱,預計2010年度每股收益約0.84至1.12元,凈利潤約63,321至84,428萬元(上年同期凈利潤為42214萬元)。業績變動原因為,因國內宏觀經濟的進一步向好和市場需求量的攀升,報告期內主營產品業績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提升。
另外,該行業中有44家公司略增;16家公司續盈;中捷股份、上風高科、*ST思達、*ST阿繼、東睦股份等5家公司扭虧,其中,中捷股份隨行業回暖實現扭虧,2010年三季報披露,預計2010年將扭虧為盈,凈利潤為4,700-5,200萬元,09年凈利潤-8,619萬元。變動原因為,縫紉機行業快速回暖使公司主營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現代產業體系提振行業景氣
由于傳統制造業、新興產業、現代能源產業、現代農業、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等都是未來重點發展的產業,因此以工程機械為代表的機械行業無疑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先,未來人工成本上漲趨勢明確,這將使工程機械的應用率越來越高,單位固定資產投資將更明顯地拉動工程機械的需求。其次,目前國內工程機械行業規模占全球的比重只有20%左右,并且挖掘機等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不高,進口替代空間較大。再次,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是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將帶動工程機械的需求持續增長。
上市公司中,工程機械一線龍頭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機械均規劃2015年達到1,000億元收入規模,二線企業柳工、山推股份也規劃達到500億收入規模。國泰君安認為,工程機械行業短期受益流動性和業績高增長利好,中期受益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替代人工、行業整合。
9月份工程機械主要產品產量均保持了2010年以來的增長態勢,盡管受季節因素影響個別產品產量出現了小幅的環比下降,但較去年同期相比均實現了大幅增長。其中,起重機產量同比增長了8.97%;挖掘、鏟土運輸機械同比增長了35.56%;混凝土機械同比增長了11.76%。
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工程機械并沒有受到樓市調控的影響,盈利增勢依舊迅猛;機床工具行業盈利增速雖有回落,但仍在恢復之中;而電氣設備由于發電設備和一次輸電設備需求增速下滑,表現相對平穩;重礦機械部分公司訂單增長,盈利降幅也有收窄。
展望未來,民族證券預計整個機械行業仍將維持穩定增長,子行業中,工程機械和機床工具增速可能下滑,但仍將維持增勢,重礦機械預計復蘇可能加速,電力設備相對平穩。鑒于整個經濟中充滿了流動性,民族證券將行業評級上調為推薦,未來關注重點為兩大塊:一是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低碳經濟,主要為核電、光伏和高鐵;二是未來經營情況可能改善的重礦機械。此外,每年年末都是重組股和高送配股活躍的季節,可予重點關注。
下半年享受估值“泡沫”
機械行業是國家戰略支柱產業,“十二五”規劃好于預期,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未來10年將集中發展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將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健康發展、協調推進的基本格局,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作用顯著增強,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8%左右,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5%左右。分析人士指出,工程機械行業“十二五”規劃預測,到2015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銷售規模將達到9000億元人民幣,年平均增長率大約為17%,其中出口占200億美元左右,成為第一大出口國。
“城鎮化投資主線”再次得到了市場的驗證。今年新開工項目增長率因去年高基數而回落,但是工程機械銷售全年超預期。雖然今年部分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但是與基建與房地產相關的投資仍保持較高增長,城鎮化的大趨勢對工程機械的拉動完全超出市場預期。城鎮化正是通過高速鐵路的建設來加快完成的,同時區域振興也拉動了工程機械需求。
招商證券認為,上半年機械行業受業績推動,下半年則將享受估值泡沫。之所以說是“泡沫”,是因為市場普遍認為機械股的合理估值是15倍,而受益中國產業結構升級的機械裝備制造業,合理動態市盈率在20倍左右,所以稱之為“享受泡沫”。2007年機械行業市盈率曾達到30倍,今年相比具有相似之處:內需強勁;新興經濟體的通脹尚未傳導至全球;進入緩慢的加息周期,經濟增長信心在回升;人民幣資產處于快速升值階段。與2007年相比不同之處在于: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固定資產投資在行業和區域發生了變化,歐美經濟復蘇乏力。當然,投資周期性行業最重要的是把握投資時點,即使是長期看好,短期政策和預期波動都可能影響估值,從需求、成本、政策、估值等因素判斷,仍維持行業“推薦”評級,但短期漲幅較大勿追漲。
(毛崇才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