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自身不利

鉅亨網新聞中心


分析人士表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自身的最大威脅,對發達國家會進一步壓縮總需求導致價格再度下跌,對發展中國家則將引發通貨膨脹。

綜合媒體10月12日報道,目前大宗商品價格再度上漲,令市場猜測這次的結果是否會和2008年的大幅上漲一樣。

2008年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主要是原油價格上漲,油價從年初開始一路攀升,7月份達到每桶超過145美元的最高點,上漲了大約50美元。當時高企的油價破壞了經濟增長,為2008年晚些時候經濟的崩潰埋下了伏筆,期間還發生了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的事件。

目前油價走勢相對平穩,過去兩個月僅上漲約10美元,至每桶85美元左右。然而現在真正有上漲動能的是糧食價格。7月份以來,美國商品研究局(CRB)的糧價指數已上升25%左右,油脂價格指數的升幅超過三分之一,小麥等大宗商品的價格較夏季時上漲了三分之二。


糧價上漲一定程度上與受天氣影響的供應問題有關。另外,對發達國家央行將采取更多定量寬松措施的預期也推動糧價走高。一方面,投資者認為更多定量寬松措施將最終推動全球經濟復蘇,另一方面,定量寬松措施將導致通貨膨脹,無論經濟是否實現根本性的增長。

有人認為,通過定量寬松措施刺激經濟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通貨膨脹,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只會證實他們的猜測。這些人的核心預期一定是經濟將快速反彈,至少會暫時出現一輪增長高于趨勢水平且通脹上升的周期。

然而,Lombard Street Research的Charles Dumas等經濟學家并不這么認為。發達國家經濟的疲軟暗示,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只會進一步壓縮總需求。這意味著為了更好地應對艱難時期,人們將減少消費并增加儲蓄。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也將蠶食公司利潤,因為它們無法將成本轉嫁給處于困境中的消費者。其結果是,大宗商品價格將再度下跌。

對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引發通貨膨脹。在中國,若央行繼續決心將名義利率人為保持在低水平,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很可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之所以將名義利率維持在低水平,是因為中國政府擔心利率的上升將給經營利潤率微薄的國內工業帶來沖擊。

難以置信的是,通貨膨脹竟能使中國家庭的儲蓄進一步增加(中國家庭的儲蓄遙遙領先,居世界之首),因為通脹會使他們存款的實際收入變得更低。中國儲蓄率的上升將導致更多國內投資進入出口相關領域,而這將使全球產能過剩的問題更為嚴重。而中國投資的增長短期內將可能成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又一推動因素,并對發達國家消費者構成更大沖擊。

分析人士表示,對于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及大宗商品價格,上述兩種作用機制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內都不是特別利好的因素。正如時常提到的那樣,真正的問題在于時機。

(徐明明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