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個股

一波三折的寶鋼工程

鉅亨網新聞中心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后,中國人民在抒發了"勝利的十月永難忘,杯中灑滿幸福淚"的無限感慨后應該做什么?"

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甘灑熱血和汗水".可是,怎么才能實現"四個現代化"?至少在這首歌傳唱于大江南北的時候,最高當局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認識.

但是,這種"四化"意識在促使國人自省的同時,也讓中國睜開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橫向的比較使人們發現,中國經過了三十多年的奮斗,"趕超英美"不僅仍然停留在空洞的口號上,甚至比人家落得更遠.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也遠遠地把我們甩在身后.強大的反差反過來促進了人們要盡快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愿望.

這種意識當然是好的,但另一面也帶來了盲目躁動\急于求成的情緒.1978年"兩報一刊"的元旦社論《光明的中國》,把發展速度問題提高到政治問題的高度,指出:"建設的速度問題,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一個尖銳的政治問題."


1978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1976年到1985年發展國民經濟十年規劃綱要(草案)》有這樣一組數字:到1985年,鋼產量要達到6000萬噸,原油產量要達到2.5億噸.從1978年至1985年,建成14個大型重工業基地.黨中央認為,靠中國自身的力量達不到這樣的速度,要利用外資,大量引進國外先進設備.這一年,我國引進了22項大工程的成套設備.上海寶山鋼鐵總廠即為其中之一.

寶鋼引進的過程

1977年3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先念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發言以及接見全國冶金工業工作會議代表的講話中,強調鋼的重要性:"我們確實想鋼啊!想得很哪!全國人民都在想,世界革命人民也跟著我們想啊!想多搞一點.沒有鋼,什么農輕重都上不去."提升鋼產量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因此引進鋼鐵成套設備,是當時人們的共識.

1977年9月,冶金部副部長葉志強率領包括國家計委在內的"中國金屬學會"代表團訪日.回國后向國務院提交的報告中,考察團認為,從日本引進一些新技術新設備,把中國的鋼鐵工業搞上去,正逢其時.

這年10月,鄧小平訪問日本,參觀新日鐵君津制鐵所.他對陪同的新日鐵會長稻山嘉寬和社長齋藤英四郎說,你就照這個工廠的樣子幫我們建設一個.

11月,中央政治局在聽取冶金部關于鋼鐵工業長遠規劃計劃時,對從日本引進技術和裝備建鋼鐵廠就有所討論.稍后,政治局又經過幾次討論,決定從"新日鐵"引進成套設備,在上海建廠.下旬,國家計委\冶金部\外貿部聯合向國務院呈上了《關于引進新技術和裝備,加速鋼鐵工業的報告》,建議"搶建上海煉鐵廠","擬引進兩座4000立方米高爐","擬在1980年建成第一座高爐".這個報告經國務院批準并指示:"對于支付能力,首先要立足于出口和各方面節約外匯."11月29日,李先念接見日中長期貿易協議委員會委員長\新日鐵會長稻山嘉寬,談及雙方合作建設大型鋼鐵廠時,稻山積極回應.于是,1978年3月30日,中央正式批準了寶鋼建設項目.

這個大型項目落戶上海,與上海鋼鐵業的發展現狀及上海市委的積極爭取有很大關系.

上海鋼鐵廠曾是我國重要鋼材生產基地之一,鋼產量占當時全國總產量的1/5.但上海的生鐵產量卻僅有100萬噸,缺口需要從鞍鋼等大型鋼鐵企業調運,令計劃\調撥\轉運部門頭疼不已.當得知冶金部有從日本引進鋼鐵設備的消息后,上海市委認為這是個難得的機遇,應當積極爭取將這一項目放在上海.時任上海市委領導的蘇振華\倪志福\彭沖\林乎加\陳錦華等,為了能在與其他省市的競爭中獲勝,都分別找中央領導人"攻關";而國家計委\經委\建委和冶金部則支持上海.國務院派出專門的工作組到上海考察,經過全面權衡,最后決定把第一套引進項目建在上海.

1978年12月22日,即標志中國歷史大轉折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當天,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和日本新日鐵公司在上海簽訂了關于訂購上海寶山鋼鐵總廠成套設備的總協議書.23日,寶山鋼鐵總廠正式開工建設,預定分兩期\用7年時間建成.

在質疑聲中堅持"干到底"

寶鋼投資規模巨大,對國民經濟全局影響甚巨.很多當初沒有全面考慮的問題,開工后都暴露出來.公路等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建鋼鐵廠需要新建配套;華東電力\用水本來就緊張,再加上一個寶鋼就更困難.1979年6月在國務院財經委員會會議的發言中,李先念談到這種情況時說:"寶鋼放在上海是為了解決調鐵的問題.開始并不想搞這樣大的規模,由于高爐很大,上海現有鋼廠吃不了這么多鐵,發生了 大茶壺小茶碗 的問題,于是增加了煉鋼\軋鋼設備,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鋼廠."

為配套設備而引起的寶鋼追加投資,自然引起人們的議論.為什么議論?因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央已經意識到此前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中的"冒進"傾向.

1979年1月6日,鄧小平同余秋里\方毅\谷牧\康世恩4位副總理談經濟建設方針問題時指出:我們要從總方針來一個調整,先搞那些容易搞\上得快\能賺錢的,減少一些鋼鐵廠和一些大項目.引進的重點要放在見效快\賺錢多的項目上.今年計劃有些指標要壓縮一下,不然不踏實\不可靠.3月21日至23日,國家計委向中央政治局提出修改1979年計劃的建議,指出1978年建設規模搞大了,引進搞急了,鋼搞多了,加劇了國民經濟比例的失調,要下決心進行調整,加強農業和輕工業,縮短基本建設戰線,工業速度由12%降為8%.4月5日至28日,中央召開工作會議,李先念作報告,確定了用三年時間對國民經濟實行以調整為中心的"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4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通知,同意并批轉國家建委黨組《關于改進當前基本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要認真清理在建項目,縮短基本建設戰線.當前一項迫切的任務,就是要對那些不急需和不具備條件的建設項目,實行停\緩\并\轉\縮,以便騰出人力\物力\財力,加強薄弱環節和直接關系人民生活設施的建設,使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協調起來.

在這一大背景下,社會各界對1978年引進的一批大項目提出了種種質疑.破土動工不久的寶鋼要不要停建或者緩建,成為眾說紛紜的熱門話題.

既然調整的重點是縮短基建戰線,尤其是鋼鐵工業,而寶鋼預算總投資為200多億元,是建國以來引進和建設規模最大的一個企業,理應下馬.有的部門甚至提出了上百條不同意見,甚至把寶鋼說成是"洋冒進"的產物,強烈要求停建.

而在中央高層,對此也有過議論.在中央工作會議期間,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委員都表過態,寶鋼不下馬,要干到底,要勇往直前.可是,面對各種意見,中央不得不謹慎地考慮這個問題.

1979年2月15日,李先念在冶金部一份簡報上批示:有的同志對寶鋼有意見,冶金部這份簡報究竟如何?我建議谷牧同志找些有不同意見的同志展開辯論(如有時間的話),不過工程進度還是不變為好.

5月底至6月初,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財經委員會主任陳云到上海,對寶鋼建設問題作調查研究,聽取了各方面專家干部的意見.6月16日開始,國務院財經委員會連續召開四次會議,專題討論寶鋼工程問題.在第一次會上,陳云和李先念分別在會上作了講話.陳云強調,對這個工程要"干到底","店鋪開門不怕買賣大".又特別指出:"對寶鋼要有嚴格的要求,甚至要有點苛求.只能搞好,不能搞壞.這是為了取得經驗.寶鋼是四化中的第一個大項目,一定要做出榜樣來."李先念則坦陳肺腑之言:"有生之年不多了,想把國家搞得好一些,搞點實力起來,你弱了,人家不理你那一套!"最后,他要求全國"各條戰線都要支持寶鋼".

7月4日,國務院副總理王震到寶鋼工地視察.他表示:我們現在要搞四個現代化,寶鋼就是現代化的象征.不要對寶鋼潑冷水.搞現代化,就是要有氣魄.

7月21日,鄧小平到上海視察.他在接見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時明確表示:"寶鋼國內外議論多,我們不后悔,問題是要搞好.第一要干,第二要保證干好."1979年9月,他在中央一次會議上指出:"歷史將證明,建設寶鋼是正確的."

根據中央領導的指示精神,中央和國務院20個部\委\局\總局\銀行,研究寶鋼建設的具體措施.9月,李先念批準了國務院財經委和冶金部等單位關于寶鋼建設的肯定性意見,鄧小平等均同意.寶鋼在"調整"聲中得以繼續建設.

"下馬風"再次吹到寶鋼

1980年國民經濟的三年調整進入第二年,為了加大調整力度,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取代國務院財經委員會.寶鋼的建設問題,又一次成為自上而下關注的焦點.引發這一焦點的是,寶鋼在建設過程中,產生了基礎樁位移的問題.

1980年夏季,正在打樁的寶鋼初軋工地發生了樁基位移.消息不脛而走,社會上議論再起:"寶鋼地基松軟,今后可能滑進長江."

盡管寶鋼請來了寶鋼顧問委員會的顧問\專家\教授們,經過現場踏勘,認為"大面積土建位移屬于正常情況","位移量并未超過上限".然而,樁基位移以及其他寶鋼建設中的若干問題,再次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1980年9月,五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上,"檢查了因1977年特別是1978年經濟建設上的高指標\新冒進所造成的一百幾十億元的財政赤字",寶鋼問題再次成為爭議的焦點.北京\天津\上海等代表團的人大代表就寶鋼建設問題4次向冶金部提出質詢.代表們共提出60條意見,歸納為:為什么要上寶鋼;廠址為什么選在上海軟土層;寶鋼會不會增加上海的環境污染;關于樁基位移;寶鋼投資是不是無底洞;進口礦石有沒有保證.冶金部部長唐克等誠懇地向代表們匯報了有關情況,表示要認真聽取代表們的意見,一定要建設好寶鋼.《人民日報》公開報道了這一事件,更加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

1980年11月,在國務院召開的在全國省(市)長會議上,提出了寶鋼工程是否停\緩建和下馬的問題.不久,國務院正式通知上海:寶鋼工程"一期停緩,二期不談,兩板(指熱軋鋼板和冷軋鋼板)退貨".11月4至5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決定:寶鋼工程一號高爐系統(一期工程建設)推遲到1984年建成;二期工程全部停\緩建.

12月23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再次討論寶鋼工程調整問題,決定:寶鋼二期工程停建;關于一期工程是否繼續建設,采納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陳國棟的建議,組織專家論證;同時,要求寶鋼現場保持穩定,做好停\緩建工作.會議提出,寶鋼工程建設"要調整\退夠,要下好."

12月30日,兼任寶鋼工程指揮部政委的陳錦華向國務院領導寫信,陳述對寶鋼工程調整問題的意見.為了"把損失減到最小程度",陳錦華建議"不作下馬處理,而叫緩建,即在國家給寶鋼安排下馬必不可少的開支金額內增加幾千萬元,讓工程緩中求活","……只需再增加3億元投資,總支出保持4億元水平,即可細水長流\緩中求活,工程不致完全中斷."

由國家計委\建委主持召開的寶鋼一期工程建設論證會,1981年1月7日至11日在北京\12日至31日移至寶鋼現場舉行.中央17個部委,上海有關委\局\院校,以及寶鋼工程指揮部\寶鋼顧問委員會的領導\專家和教授200多人參加論證.經過論證,形成三種意見:一\停建,將到岸設備分到其他鋼廠;二\按原進度繼續建設;三\縮小規模\延長工期\分段建設,再花25億元投資,把已投入的103億元的工程救活.

1981年2月10日,國務院召開寶鋼問題會議,聽取寶鋼論證會的情況匯報,決定寶鋼自備電廠繼續建設.8月7日,根據國務院的指示,國家計委\建委聯合發出通知:寶鋼一期改列為續建項目.

此后,寶鋼一期工程進展順利.1984年2月,鄧小平視察寶鋼,回京后提出:"寶鋼二期要上".1985年9月,經過長達7年多時間的籌建,寶鋼終于勝利建成投產.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