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QDII主戰場首選香港
鉅亨網新聞中心
日前,證監會發布《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管理試行辦法》,允許具有QDII資格的證券公司開展境外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意味著管理層對券商海外業務的支持,券商海外業務將得到進一步拓展,而香港市場將成為內地券商系QDII的主戰場。
據了解,證監會相關人士表示,截至今年7月底,證券公司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受托資金余額總計640.33億元,客戶總計475人,其中機構客戶196人,個人客戶279人。然而,目前境內已經取得QDII資格的券商只有9家,其中5家已經獲得外匯額度,但已經開展海外投資集合資管業務的則只有中金公司一家。
根據上述人士透露,境內券商向證監會報備發行境外定向資管計劃,須獲得QDII資格、具有資管業務資格至少滿一年,以及獲得外匯額度等硬指標。假如計劃開展境外定向資管業務,各公司可在已獲得且未使用的外匯額度允許的范圍內開展業務。
然而,無論是“專戶式的QDII”還是“普通QDII”,產品出海的業績仍然是投資者最關心的話題。而QDII究竟選擇哪一個境外市場作為“主戰場”,與QDII的業績有著直接的影響。對此,《國際金融報》記者從已經具備QDII資格的券商了解到,考慮到未來境外市場的風險因素,大部分券商仍愿意將境外投資的主戰場選在相對熟悉的中國香港。
國泰君安QDII產品——君富香江集合計劃投資經理陳義進向記者表示,在相同的基本面下,香港市場有著更便宜的投資機會。
根據彭博公司和招商證券(香港)數據統計,截至6月30日,香港主板市盈率水平為14.71倍,低于A股19.32倍的市盈率,與美國等發達市場相當,表現出了明顯的估值優勢和成長優勢;同時,香港還有著更持續的政策支持。
陳義進同時指出,從長期來看,香港市場在風險收益上也占據優勢。公開資料顯示,如果以上證綜指與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中華指數各以50%的權重組成組合,則其10年間的風險收益明顯高于其他全球主要市場。
此外,由于香港市場比鄰內地市場,因此無論是地域還是資源,其都是內地資產管理人比較熟悉的市場;而和其他更遠的經濟地域相比,其投資管理的難度和成本也更低。綜合政策、估值等各方面因素來看,香港市場和港股都具有較大的價值成長空間和投資優勢,港股掘金潮的出現勢在必行。
可以看到的是,除了以上券商QDII對港股表現出極大興趣外,基金近期也對港股投入了高度關注。前不久發行的華安香港精選,也明確打出主投港股的大旗。在政策“給力”券商系QDII的背景下,業內人士認為,未來或將出現一波券商QDII對港股的掘金潮。
然而,也有業內人士對QDII的募集情況表示擔憂。從基金QDII的表現來看,相對2007年首批QDII基金發行時動輒300億元的規模,今年以來發行的8只QDII基金規模普遍縮小,平均募集規模5.18億元,其中首募規模最大的易方達亞洲精選也僅募集了5.92億元。因此,券商系QDII也可能同樣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尷尬。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