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智慧"微博"的魅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自2006年7月全球首家微博網站T w itter網站創立以來,微博作為一個全新的互聯網交流平臺,正在全球快速發展。2 0 1 1年5月T w itter的全球獨立訪問用戶數已達1 .39億,日發送量高達兩億條。在我國,自2009年8月新浪網開通“新浪微博”服務以來,短短一年的時間,新浪微博注冊用戶就達到3000萬,截至2011年8月,新浪微博注冊用戶數竟創下了兩億的新紀錄。
微博呈現的這種爆發性的增長趨勢,微博在全球乃至中國所引發的熱潮,正在引起社會各方的高度關注。那么,微博的魅力在哪里?微博帶給世界的沖擊和改變有哪些?面對微博,我們該做些什么呢?
微博正在改變世界
如果在兩年前談論微博改變世界,也許不會有多少人贊同,但是今天,我們卻必須要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微博正在改變世界。微博改變了互聯網關注的重心、改變了信息的傳播方式,改變了普通人的社會影響力,也改變了技術的研發方式和商業運作模式。
四個創新性改變
改變了互聯網關注重心在互聯網大規模普及應用的十幾年時間里,人們使用互聯網,首先關注的一直是互聯網上的“內容”信息,搜索內容、閱讀信息是使用互聯網的主要目的。而微博的設計理念,則是引導人們關注他感興趣的“人”,并與其建立“關注”與“被關注”的關系。人們在微博平臺上,圍繞包羅萬象的話題,建立起由“人”匯聚成的社區,并在社區里相互分享信息、新聞、創意、觀點和激情。“人的關系”成為了人們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重心。關注你的人越多,你所傳播的信息內容就越有影響力。例如,截至2011年12月,關注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新浪微博的粉絲,就達1065.5萬人之多。
微博的這種關注“人”的創新,是一個質的轉變,也是互聯網重心的重大轉移。微博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因此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曾這樣描述:微博可以給你一種社交“第六感”,讓你了解你關注的人群當下的生活狀況。
改變了信息傳播方式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是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實現的。即便是后來的互聯網,也仍然是互聯網站主導信息傳播的內容。信息的傳播源頭是少數的,信息傳播方式是單向的,人們獲取信息的內容也是被動的。而以微博為代表的社會化媒體傳播方式,則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關注”、“被關注”網絡,將自己或自己所關注的人所發布的信息,通過“轉發”,一層層地對外傳播開來。這種裂變式的傳播效應,就像病毒感染一樣,一旦成功發起就會私下蔓延,快速復制,并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傳播效果。
改變了普通人的社會影響力在微博平臺上,每個普通人都是媒體,每個普通人也都是新聞的源頭。你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傳播者。微博的直播、轉發和評論,巧妙地將個人的聲音放大到了社會空間,將個人的行為放大成為了社會性行為,并通過微博這一公共空間獲得影響社會的能力,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輿論走向。2011年的“7·23”特大鐵路交通事故,就是由車上乘客首先在微博上發布的消息,并通過網友轉發很快傳遍全國。另一個典型的案例發生在2010年2月,為救治從山火中救出三個孩子的六旬老人,一名微博網友發起救助老人的捐助活動,引發了無數網友的關注和響應,最終幫助老人順利完成了治療。
改變了技術研發方式和商業模式用微博開展技術研發活動和市場運作活動,加強與客戶溝通,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一種新趨勢和新選擇。利用微博發布正在測試中的產品,通過用戶的體驗,檢驗研發產品的漏洞,并獲得用戶的反饋意見,是某些企業正在使用的一種技術研發方式。2010年初,國內手機生產商宇龍酷派宣布與新浪達成合作協議,宇龍酷派生產的手機中,將植入新浪微博的客戶端。手機巨頭愛立信也加入了類似的手機合作計劃。在商業營銷方面,美國的百思買(BestBuy)、百事可樂、戴爾、星巴克等,已經在利用T w itter賬戶進行產品推廣和客戶服務活動。一些小公司也逐漸認識到,可以利用微博以極小的代價開展企業營銷活動,因為微博有能力幫助他們構筑起遍及全球的客戶網絡。
關注人就是關注世界
微博的出現,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改變,引發了我們對微博現象的深層次思考。研究表明,一種傳播媒體普及到5000萬人,收音機用了38年,電視機用了13年,互聯網用了四年,而微博只用了14個月。
創新的力量有多大,微博給出了最好的回答:140字、關注“人”以及內容“轉發”的創新,成就了今天微博的高度社會化。
微博看似簡單的“140字”規則,巧妙地將手機短信和互聯網的博客結合在了一起。140字,使微博留言更加簡潔、坦誠和清晰,省去了形容詞和限定短語,更加符合現代人的信息需求。140字,也孕育著一種平等,它最大限度地縮小了作家和農民之間的語言鴻溝,讓普通人更容易使用。140字的創新,便將微博逐漸演變成了一個高度社會化的傳播平臺。
關注“人”,是微博的又一創新。以“人”為關注對象,進而再關注“人”所傳遞的信息,這是“人”與“信息”的一種統一。曾經有學者這樣描述微博:“這個世界什么樣,微博就什么樣。每個人都會通過微博來描述所處的世界。那些零散的片段組合起來的,就是一種復雜多樣的真實”。因此,在微博上關注人,其實就是在關注世界。
微博的“轉發”創新,則成就了微博信息的快速傳播。
微博現象,引發了人們對科技影響力的再思考。自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在全球逐漸普及應用以來,網絡已經演變成與人們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世界和現實世界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網絡通信、網絡辦公、網絡教育、網絡購物等等,當今司空見慣。互聯網的影響力,實現了將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緊密結合。
手機的出現,尤其是數字手機的普及,則使互聯網應用得到了更大的擴展。
微博,再次見證了科技的影響力。微博的應用,需要互聯網構建的虛擬環境,也需要手機作為主要用戶終端,微博的以人為中心所構建的人際網絡,賦予了個人和群體新的內涵,使人們對虛擬和現實、空間和時間、個人和群體又有了新的認識。有專家認為:微博是一個很人性的東西,每個微博的后面都是一個鮮活的、具體的個體生命。微博已經成為一種黏合劑,正在把虛擬和現實、個人和群體、空間和時間,用其獨有的小巧、靈便串聯起來。
如果說科技成就了互聯網、成就了手機、成就了今天的微博,那么,互聯網的影響力、手機的影響力以及微博的影響力,也就是今天科技對世界的影響力。
熱度的高漲與冷靜
微博的可信賴性,是指微博信息傳播內容的可信賴性。微博的信息傳播方式,使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也都可能成為信息的接收者,發布、分享、瀏覽信息是微博用戶的權利。但是,微博迅捷的傳播速度,會使信息在不經任何考證的情況下,就迅速散播開來,并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存在不負責任的微博信息發布,則勢必會給社會或某些特定人群帶來傷害。
因此,如何有效整合民意信息,避免某些人不負責任地隨意發布消息,確保微博傳播內容的可信賴性,需要相關部門予以足夠的關注。有專家認為,當前推動微博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規范網上信息傳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網絡環境,是我們正在面臨的全新課題。
微博的可擴展性,也面臨著諸多發展中的問題。隨著我國移動互聯網絡的發展,以開放平臺為基礎的微博將會有更大的擴展空間。微博可以承載許多適用于手機的移動互聯網應用,例如LBS(LocationBased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務)———用地理位置信息經手機用戶與現實生活中的場景聯系起來等等。
當前,微博還只是以提供基本的通信、社交和媒體傳播功能為主,但若僅僅停留于此,微博則只能稱得上是互聯網上的一個普通應用。而開放微博的應用開發接口,擴展微博的應用功能,吸引企業和開發者在微博平臺上創建新穎的應用,是微博平臺下一步發展應解決的問題。尤其在我國,由于至今還沒有形成開放平臺的傳統,微博的可擴展性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
微博的可贏利性,是微博商業模式探索的重點。國內外企業已經開始重視微博營銷問題,如T w itter就開發了“品牌頻道”,企業可以在T w itter上構建品牌頁面,同時組建多種品牌小組,同一品牌的粉絲能夠聚合在一起,而企業也可以通過平臺向用戶發送各種新品促銷信息。
但從總體上看,全球的微博均未實現明顯贏利,目前仍處于商業模式的探索階段,微博至今仍未發展出一種清晰的商業模式。微博在我國雖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