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持續走強,謹防玉米期貨蹈大豆覆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9-08 10:00
近日,國內農產品期貨持續走出強勢,多個品種屢創新高。業內人士表示,農產品后市將整體震蕩上行,棉花與白糖尤被看好。而今年玉米進口量的激增,不由令市場猜測:玉米是否將步大豆后塵,越來越依賴進口。
國內農產品大漲
昨日,國內農產品期貨基本收漲。強麥1105主力合約收盤價2574元/噸,漲幅為1.06%。大豆延續前日上漲行情,收于4092元,成交量有所放大。玉米1105主力合約收于2046元/噸,上漲0.49%。鄭糖報收5609元/噸,漲幅為0.61%。鄭棉維持漲勢,報收18965元/噸,上漲1.17%。
對于近日農產品再度大漲,上海中期分析師經琢成認為,主要是短期雙節的臨近,使得近期市場需求趨旺。具體看,糧食類價格小幅上漲,豆油價格基本持平。從期貨盤面看,農產品主力合約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此外,國際農產品價格也在延續近期漲勢,尤其是大豆價格,對國內豆類盤面有影響。
倍特期貨分析師李曉麗表示,近日農產品大漲主要是受上周五美盤漲勢的傳導,另外,像棉花、強麥等幾個品種則是維持了前期漲勢,繼續領漲。
業內人士多認為,農產品期貨后期將整體走強,而白糖、棉花等品種尤被看好。經琢成認為,整體而言,農產品是一個震蕩上行的行情,但是短期有回調壓力。尤其要注意即將公布的CPI數據,要是數據超出市場預期,那么不排除國家會臨時性采取一些措施以期控制通脹。
長江期貨分析師王健也將農產品后期整體走勢概括為“震蕩上行”。他表示,棉花、白糖與其他農產品走勢節奏不同,這兩個品種很可能加速上行。
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周小球也表示,最看好棉花和白糖的走勢。“棉花和甘蔗去年減產,目前正處于青黃不接的時候,庫存相當緊張,從而造成現貨價格上漲,期貨價格同期走高,后市仍存上漲空間。”
記者實地調研發現,今年棉花主產區種植面積確有減少,供需缺口仍然存在,業內人士一致看多期棉價格。至于白糖,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經多次調研后發現廣西種甘蔗的越來越少,而種經濟作物的越來越多,預計未來食糖產量上限不超過2000萬噸,因而蔗糖價格后期看漲。
玉米會否重蹈大豆覆轍
據業內人士稱,我國玉米年消費量1.6億噸,2010年進口配額720萬噸,總體來說進口數量尚小,但進口量大幅增加已是不爭的事實。中信證券最新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7月和6月,中國的玉米進口量分別跳升至19.39萬噸和6.47萬噸,同比增長148.4倍和54.2倍。
記者了解到,我國大豆進口依賴度很高,因為大豆加工產業在加入世貿后加速發展,國內大豆產量遠遠不能滿足大豆需求量,而國外的大豆價低量大,進口量放大也是市場的選擇。2004年,外資趁大豆價格大起大落之時介入,導致國內大豆加工業半壁江山淪落。
那么,國內玉米是否將步大豆后塵,成為依賴進口的農產品?對此,各位分析師觀點不一。東證期貨分析師鮑紅波向記者表示:“在農產品中,玉米最有可能成為像大豆一樣,依賴進口的程度的越來越大。目前,大豆對外依存度為80%,玉米不到1%,但是我國玉米消費每年都穩定剛性增長,當前雖沒有大幅依賴進口,但進口在慢慢擴大,相信國內外玉米價格的聯動性將越來越大。”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人士告訴記者,三、四年后我國極可能成為玉米進口國。規模化生豬養殖在美國做得較好且采用豆粕玉米飼料配方,而歐盟主要推廣中型養殖模式且采用雜糧飼養,自我國開始興建飼料廠后,就基本采用美國飼料配方。不過,我國非糧主產區中小養殖戶還在用泔水和雜糧養豬。隨著2007年后我國生豬規模化養殖集中度迅速提升,畜禽養殖對玉米需求量進一步提升,未來我國很可能將大量進口玉米,并且玉米價格可能受制于美國。
上海中期分析師楊曉云則表示玉米不會成為依賴進口的農產品,“國家不會讓糧食受制于他國,因為糧食是國家的命脈。今年國家大量進口玉米,應該說是迫不得已,為了防止國內玉米價格飛漲。預計今年玉米產量應不會低于1.5億,甚至會在1.6億左右,基本可以滿足需求。”
分析師李曉麗也表示,國內玉米基本可以實現自給自足,除非下游加工業出現突飛猛進的增長,而且國內沒有放開對美國轉基因玉米的進口,轉基因玉米目前沒有獲得完全認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