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庫存超臨界點?車企嘗擴產苦果
鉅亨網新聞中心
車市3月份并未延續前兩個月的火爆,4S店庫存開始出現積壓現象,部分店超過了1.5個月的臨界值,生產商若繼續盲目生產觸發價格戰,最終將嘗擴產苦果。
據中國證券報4月9日報道,3月份,汽車市場并未延續前兩個月的火爆,4S店的庫存開始出現積壓現象,部分店的庫存還超過了1.5個月的臨界值,這意味著車市價格戰一觸即發。
“3月份終端需求出現了疲軟的苗頭,如果4月份還是這樣,5月份就得求變,經銷商降價后如果市場還不配合,就要繼續往上游反映,生產商也得讓利。”北京一家大型汽車4S店的副總經理說。
相比之下,生產商似乎沒有察覺到車市已經悄然發生的變化。江淮汽車董秘王敏在接受電話采訪時表示,“汽車市場至少5月份之前還是不錯,短期經銷商庫存積壓并不能說明太多問題。”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認為,由于存在經銷商與生產商話語權不對等、生產商向經銷商壓庫的因素,如果生產商繼續盲目生產、追求銷量,就會導致經銷商由于庫存積壓而甩賣汽車,并對產品的品牌價值和保值率造成負面影響。
渠道庫存劇增
“從市場表現看,3月份庫存比1、2月份增加了很多。1、2月份大部分是在消化去年的訂單,加上去年消費勢能的延續,仍比較火爆。但是,3月份市場需求已經沒有去年那么火了。”羅磊表示,由于沒有拿到具體的數據,因此還不好判斷是否超過了臨界點。
據介紹,平均庫存量在一個月到1個半月的銷售量為臨界點。如果比這個值小,就會出現排隊現象;如果比這個值大,就會出現庫存積壓。一般平均庫存不應超過200輛,因為09年平均每個店銷售超過1000輛,一個半月大概是150輛。
照此標準,部分4S店的庫存已經超過了臨界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少品牌經銷商店的庫存在1個月左右,有的甚至達到2個月。據了解,豐田、奇瑞、比亞迪、長安等品牌的渠道庫存都比較高。
市場調查公司新華信提供的數據顯示,乘用車3月份批發銷量約為90萬輛,零售銷量相比要小10萬輛,這些都是4S店的庫存。在得知這一數據后,東興證券研究員于特感到有些吃驚。他認為,數據反映的庫存量比較高,尤其是對于本應是旺季的3月份。
新華信汽車行業分析師鄭雪芹稱,庫存增加的同時,去年排隊等車的現象大為緩解,加價提車現象變少,有的則已經開始降價或者增加優惠。北京運通博奧汽車銷售服務的一位銷售顧問說,奧迪A6去年要等5、6個月,現在只要等1個月,而且不用加價,日子還比較好過,但中低檔車則沒這么好賣,消費者持幣待購現象比較普遍。
看到3月份渠道庫存增長,有人擔心車市即將面臨拐點。政策刺激的邊際效應遞減和對下半年經濟的不確定也成為重要的看空理由。
鄭雪芹表示,3月份汽車價格已經出現松動,初步調查顯示09年的慣性增長透支完畢。一家汽車經銷商的總經理稱,我們預測今年市場會有所增長,但10%以上的增長都會完成得比較艱難,更別說20%的增幅。
羅磊表示,這是一種“杞人憂天”的情緒,3月份渠道庫存出現積壓是一個正常的季節性現象,每個季度的最后一個月,生產商為完成銷售目標都會向經銷商壓庫。
“看到跟去年不一樣了,就產生恐慌。就跟2008年底時候說‘狼來了’,結果2009年比任何時候都好。最重要的是宏觀經濟還在良性運行,如果沒有通脹、萎縮的干擾,汽車市場增長是必然的。”
持類似觀點的還有不少其他業內人士。國海證券研究員王清濤認為,只要3-12月份的平均月度銷量增速達到5%-6%,或者平均每月的銷量達到135萬輛,全年銷量增速達到年初保守預計的10%-15%應該不成問題。
價格難再堅挺
即使銷量能夠實現預期的增長,價格卻難再堅挺。這主要是由于去年車市火爆,車企普遍對今年比較樂觀,紛紛調高了銷售目標,而實際的需求增長卻低于預期。
國內汽車企業普遍制定了今年銷量增長兩位數以上的目標,比亞迪、江淮、奇瑞等急于擴張規模、搶占市場份額的自主品牌車企更是將今年的銷量增長目標鎖定在100%以上。各主車廠今年給旗下特約經銷商都下達了增長指標,一般都是增長15%左右,有的20%,也有的100%。東興證券研究員于特表示,3月份本應是旺季,庫存積壓的情況顯示出旺季不旺,很可能是由于供給過于充裕,背離了實際需求。
據了解,正在興建和即將建成投產的新增汽車產能有望超過500萬輛,其中部分產能將在今年4月以后陸續上市,屆時供貨量將蜂擁而上,這將給市場帶來更大壓力。
部分汽車經銷商稱,生產商對市場依然很有信心,接下來還會加大發車量,我們任務很重。自稱為“樂觀派”的羅磊也擔心,生產商對市場的了解不如經銷商,如果不顧市場變化、一味擴產,價格戰將不可避免。
有分析人士稱,3-4月份,由于庫存壓力增大,自主品牌的讓利幅度也隨之會加大;到了5月份時,合資品牌為沖上半年銷量也會做出較大讓步。哈飛汽車4S專營店副總經理王迦順表示,經銷商在銷售環節的利潤比較薄,不可能出血經營,生產商屆時也需要讓利。
江淮汽車董秘王敏認為不必對生產商擴產過于憂慮,因為生產商對經銷商庫存的變化也很關注,相關部門有市場部、銷售公司,還有第三方調查公司,企業會根據實際情況的改變而調整生產,調整周期僅需二到三周。但于特認為,由于之前銷售目標較高,車企已經做好了生產方面的準備,壓縮生產意味著前期投入不能發揮本應有的效益。
建立庫存指數
由于生產商與經銷商關系不對等,前者的話語權更大,經銷商需要為生產商擴產的后果埋單。“生產企業才不會管4S店的死活。”羅磊說。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沈進軍表示,今年車市的增長步伐肯定跟不上大多數車企產能擴張的步伐,壓庫、價格戰等以往困擾經銷商的問題可能會再度上演。羅磊表示,去年70%以上的4S店掙錢,今年預計50%的經銷商會在銷售環節虧錢。
協會將根據經銷商的購進、銷售和庫存數據建立一個數學模型,做出一個庫存指數,目的是對供應商、經銷商和國家有關單位提供一個決策參考。納入樣本的4S店將達到1000個,除了有一個綜合的指數,還有針對不同品牌的指數。該指數預計今年能夠推出。
生產商向經銷商壓庫的問題也有望得到解決。羅磊透露,《汽車品牌管理辦法》(修訂稿)不出意外將于年內實施,這將對壓庫問題做出限制,經銷商的銷售目標不能由生產商單方說了算。
(杜琰?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