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保險業經受住了考驗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1月21日指出,2009年保險工作是近年來成績最為顯著的一年,是十六大以來保險業改革發展成果的集中體現,為保險業在新起點新階段取得更大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實現“防風險、調結構、穩增長”目標,是對保險業防范化解風險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水平的重大考驗。保險業不僅經受住了考驗,而且積累了在復雜環境中推動行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寶貴經驗。
吳定富指出,一年來,保險業把風險防范作為首要任務,積極采取措施,有效應對了金融危機。一是完善風險防范機制。建立完善季度保險監管工作會議制度,健全風險排查、預警監測和應急機制。建立針對重點區域、重點公司、重點業務領域的風險跟蹤報告制度。對保險業風險狀況實施動態監測和壓力測試,制定風險應急預案。開展保險集團公司風險排查。二是突出風險防范重點。督促公司提早調整萬能險結算利率和分紅險分紅水平,有效控制新型產品退保風險。加強日常監測,妥善處置個別公司分支機構非正常退保問題。堅持風險可控、循序漸進原則,調整投資政策,增加投資品種,擴大資產配置空間,較好防范了低利率帶來的錯配風險。制定保險機構股票投資和信用風險管理能力的基本標準,提升投資管理能力。批準45家公司增資225億元、10家公司發行次級債180億元。各保險公司通過加強管理、降低成本、調整結構、加大分保等方式,提高盈利能力,積極改善償付能力狀況。啟動大型商業風險純風險損失率修訂工作,防范化解產品定價風險。三是加強監管合作。參加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年會和執行委員會會議,推動國際保險監管戰略調整。成立保險監管規則工作組,參與國際保險監管規則制定。發揮應對金融危機小組的作用,建立金融危機跟蹤研究制度。密切關注外資保險機構母公司的經營和風險狀況,有效防范風險跨境傳遞。開展第六次中美保險對話。
吳定富強調,2009年保險業之所以取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階段性勝利,主要是注重把握了幾點。一是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充分估計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性。二是提前謀劃,全面布局,做好政策儲備,把握應對金融危機的主動權。三是高度重視防范化解風險,對風險點進行全面排查,提高應對金融危機的針對性。四是全行業思想統一,圍繞“防風險、調結構、穩增長”的工作主線,團結協作,共同應對。
吳定富指出,一年來,保險監管部門堅持把推動結構調整和應對金融危機、轉變發展方式結合起來,為增強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創造條件。一是加強窗口指導,下發關于促進業務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明確結構調整的目標、原則和評價指標,引導公司發展風險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業務。二是發揮償付能力監管的約束作用,從制度上促進結構調整。三是從強化產品審查入手,著重從源頭促進公司調整結構,重點審查保險責任、責任免除、最低保證利率等主要風險點。提高投資型產品銷售資格標準。四是加強市場動態監測,建立業務結構調整的月度和季度報告制度,合理把握結構調整的力度和節奏。
吳定富指出,2009年全行業以新《保險法》實施為契機,把制度建設作為加強改進監管的根本性、全局性和長期性工作,不斷健全保險監管和保險經營的制度體系,全面推進依法監管和依法經營。
一是監管機構、保險行業協會和保險學會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開展新《保險法》的宣傳、培訓工作,為新《保險法》的實施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配合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制定相關司法解釋。
二是全面梳理現有保險監管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做好規章制度的廢、改、立工作。《保險公司管理規定》、《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保險公司中介業務違法行為處罰辦法》等9部規章制度已經修訂完成。
三是各保險公司按照新《保險法》的要求,在業務經營、風險防范、內控合規等方面,修訂完善相關制度。行業協會和各保險公司及時做好保險產品的清理、條款修改和報批報備工作,較好實現了保險產品的平穩升級改造。
吳定富指出,一年來,保險監管部門切實加大市場行為監管力度。一是嚴格執行2008年70號文件,對財產險業務財務基礎數據不真實、不嚴格執行報批報備條款費率等違規行為,加大查處力度。二是開展銀保業務專項檢查,嚴肅查處賬外暗中支付手續費。開展收付費檢查,打擊集資詐騙、侵占挪用保費等非法行為。規范短期意外險市場。三是開展保險中介專項檢查,按照同查同處的原則,重點查處保險公司利用中介業務進行違規操作的行為。四是深入開展打擊假保險機構、假保單、假賠案專項工作,初步形成了多部門配合的執法協調機制,打“三假”取得階段性成果。查處各類假冒保險機構案件32起、虛假賠案1.6萬件,涉及保費金額超過1億元,涉及賠款金額4.2億元。五是建立綜合性檢查機制,加大對總公司的檢查力度,對3家公司進行了檢查。開展數據真實性檢查。建立保險司法案件報告制度,向司法機關移送案件298件,移送442名涉案人員。2009年共對976家次保險機構進行處罰,其中停止接受新業務51家次,吊銷營業許可證35家,責令撤換高管113人;分別對機構和個人罰款4241萬元和597萬元。
吳定富指出,保險監管機構抓執行、重效果,不斷提高監管的有效性。一是穩步推進分類監管。根據試運行情況,完善分類監管辦法,健全工作機制,基本實現了分類監管與償付能力監管的有機結合。對保險公司進行分類評價,采取針對性的監管措施。二是創新監管方法。建立承保理賠信息查詢制度,全面推行車險見費出單制度,大幅減少了應收保費,提高了經營效益。推廣人身險零現金收付費制度,強化了管理,控制了風險。建立違法違規機構和高管人員不良記錄系統,向社會公眾披露相關處罰信息。推進保險公司屬地化監管試點,完善上下聯動的監管機制。全面加強監管信息化建設,建立保險機構和高管人員管理以及分類監管信息系統,組織開發了第二代保險稽核軟件。三是強化償付能力監管,對償付能力不達標的10家公司采取停止批設分支機構、停止新業務、限制業務規模等監管措施。四是完善保險公司治理監管。成立保險公司治理監管委員會。舉辦保險公司獨立董事培訓班。建立對問題公司董事會、主要股東、獨立董事及監事長的通報制度,以及對問題公司的質詢和監管風險提示制度。五是保護被保險人利益工作進一步加強。舉報投訴處理機制逐步完善,全年接報處理舉報投訴5150件。
吳定富指出,在過去的一年里,保險業干本行、想全局,全力服務“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一是圍繞服務“保增長”,充分發揮保險“經濟助推器”的作用。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穩定外需的政策措施,大力發展出口信用保險。短期出口信用險累計承保額902.7億美元,同比增長122.6%,超額完成國務院部署的840億美元承保任務。主動服務國家十大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積極推動新型車貸保險、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和科技保險試點。二是圍繞服務“保民生”,積極服務“三農”和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大力發展農業保險,保費收入133.9億元;提供風險保障3812億元,同比增長59%;參保農戶1.33億戶,同比增長48%。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推動保險業參與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爭取相關部門支持,推動上海市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試點。穩步推進小額保險試點,截至2009年底,小額保險保費收入2.3億元,為871萬人提供風險保障1364億元。三是圍繞服務“保穩定”,切實發揮社會風險管理功能。大力推動醫療、交通、教育以及環保等領域的責任保險發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在8個省市試點,醫療責任保險在16個省區市的56個地市啟動。醫療責任保險成為中央綜治辦建立平安醫院的重要措施,在化解醫患事故糾紛、分擔醫療責任風險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指導有關公司做好嬰幼兒奶粉事件患兒醫療賠償基金管理工作。積極應對東北地區旱災和部分地區雪災,做好理賠服務。
吳定富強調,經受考驗的保險業積累了在復雜環境中推動行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寶貴經驗。第一,必須堅持推動發展和改革創新相結合。近年來特別是十六大以來的保險工作實踐證明,保險業的快速發展,源于改革創新,得益于改革創新。改革創新是保險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提升保險業服務水平和競爭力的關鍵。只有立足保險業實際,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才能準確把握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情況,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不斷推動保險業科學發展。第二,必須堅持促進長期發展和推動短期增長相結合。從長期看,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堅持又好又快發展,著力解決保險業發展水平不適應經濟社會和人民生活需求的主要矛盾。從短期看,要根據形勢發展變化,適時制定階段性目標和發展戰略,確定工作重點。同時,在任何時候都要注重短期增長目標和長期發展目標的銜接,既著眼于克服短期困難,也要著眼于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既增強監管措施的針對性,也要保持監管政策的連續性。第三,必須堅持加強監管和強化內控相結合。要切實把加強監管和強化內控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加強保險公司內控建設和合規建設,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公司在防范風險中的主體作用,促進保險業長期穩健發展。第四,必須堅持推動自身發展和服務經濟社會全局相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是保險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立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謀劃保險工作,才能找準保險業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定位,不斷拓寬發展空間,確保保險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