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外企在中國的日子怎么了

鉅亨網新聞中心


多年以來,在華經商的外企都盡量避免對中國政策進行批評,他們擔心此舉會破壞自己在中國市場的地位。然而,近來一些歐美大公司開始抱怨中國市場對待外企越來越不友好。繼通用電氣(General?Electric?Co.)首席執行官“外企在華越發難過”的報怨之后,德國兩位高管也向中國總理溫家寶訴苦,表達了對中國對待外企方式的擔憂。外企在華的日子到底怎么了?這些顧慮是否會改變外企和中國政府之間的關系?

外企高管頻抱怨

最新的例子來自兩位德國企業家:化工巨擘巴斯夫(BASF?AG)董事長賀斌杰(Jurgen?Hambrecht)及工業綜合企業西門子(Siemens?AG)首席執行官羅旭德(Peter?Loscher)。7月17日在溫家寶與訪華的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Merkel)舉行的中德企業家座談會上,他們就中國對待外企的一系列政策進行了抱怨。

賀斌杰指出,公司面臨“被迫暴露專有技術”的情況。根據德意志新聞社的現場報道,賀斌杰稱“這完全不符合我們對合作伙伴關系的看法”。羅旭德則表示,德國公司希望在中國被同等對待,技術轉讓應嚴格遵守自愿原則,而且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應該得到加犟。他還唿吁對在汽車和金融部門的外國投資減少限制。


這些言論反映越來越多外企高管抱怨企業在華環境日益惡化,但由于德國記者出席了會議,使這些聲明異乎尋常地公開。德國《商報》(Handelsblatt)記者邁耶(Finn?Mayer)說,羅旭德重申外企普遍抱怨中國起草的采購規則,這將使具有“本地發明”的企業獲得重大優勢,外企擔心這一政策將使他們在政府訂單中失去數百億美元。羅旭德還敦促中國摒棄某些領域的投資限制,而在這些領域中外企需要與中國公司組成合資企業才能進行投資。

此前,在6月份的All?Things?Digital技術大會上,微軟公司CEO鮑爾默(Steve?Ballmer)表示,中國薄弱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將會拖累科技產業的發展。對于中國的審查制度,鮑爾默稱,“微軟在中國的雇員有幾千人,我們必須做一些事來遵守法律,我們留下來并試圖成為改革進程的一部分。”在同一個月,通用電氣CEO伊梅爾特(Jeffrey?Immelt)在羅馬舉行的一次私人晚餐上說,外國公司在中國做生意越來越難了。中國正在發展自己的技術,與美國出口的技術和產品競爭。

高管和分析師表示,現在外企批評的聲音越來越大,說明中國市場太過重要,如果他們保持沉默,會對以后的發展造成傷害。中國美國商會會長孟克文(Christian?Murck)表示,過去人們更愿意私下抱怨,或者通過商會和政府雙邊談判來表達意見,但現在中國政府的政策和在華外企的待遇變得愈加沒有確定性。

中國駁斥投資環境惡化論

對于上述企業的憂慮,溫家寶給予了駁斥。新華社援引溫家寶在回應賀斌杰時的話稱,“目前世界上有一種輿論,(認為)中國的投資環境變得不好了,我認為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溫家寶說,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是堅定不移的,并指出中國將繼續接受越來越多的外資流入。今年上半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9.6%,其中6月當月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幅為39.6%。一個投資環境不好的國家,不會出現這樣大批外資蜂擁而至的情況。

外企高管關注的核心在于,現在的政策使他們在面對日益犟大的中國競爭對手時,處于不利地位。這些政策包括迫使他們不得不向中國轉讓有價值的知識產權,或限制他們進入從汽車到移動電話的各個領域。BDA電信咨詢公司董事長鄧肯(Duncan?Clark)表示,在這些問題中,有些是長期存在的。但事實是,中國對這些公司的成長非常重要,所以有更多的目光聚集于此。

德國方面還對中國政府明顯限制稀土原料出口的做法表示了擔憂。對此,溫家寶承諾:“我們絕不對各國封鎖稀土原料的出口。”目前,稀土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在電動汽車電池和其他高科技產品中,中國部分稀土金屬的儲量居世界首位。

(若谷?撰稿)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