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數據:美政府"下刀"中企新"利器"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方在種種壓力下,為保護本國企業而打擊他國企業。其中,將信息披露機制尺度或標準提高就是個好辦法。意欲在美國上市的企業要及時了解和適應目前的監管尺度
國外媒體又對中國企業“挑刺”了。這一次,他們批評的對象瞄準了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內地企業。3月3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在美國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正被面臨訴訟,原因是他們的招股說明書涉嫌包含虛假或誤導性信息。
據報道,目前在美國面對集體訴訟的中國公司約有16家,訴訟理由包括:使用企業內部估計的數據,而非實際歷史營收和利潤數據;由于主要高管人選在IPO前沒有落實,導致薪酬成本高于預期等。
報道援引亞洲公司治理協會(ACGA)秘書長艾哲明的話稱,在美國受到集體起訴的外國公司多來自中國內地,這表明中國企業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嚴重問題。
“確實,中國赴美上市企業可能會在主觀上發生故意隱瞞等錯誤。”昨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東南大學法學院張馬林教授表示,“但不完全熟悉美國資本市場可能是另一個因素。由于不同國家在信息披露上的規范是不同的,相較而言,美國資本市場很成熟,而中國企業相對年輕,因此,可能還沒有完全適應這種監管節奏。”
張馬林認為,為解決這類問題,中國相關企業除需主動適應當地法律和文化外,還可以聘請國際知名專業機構或事務所詳細進行信息披露方面的工作,以達到“花小錢辦大事”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一份統計顯示,在過去十年間,美國國內針對外國企業提起的證券集體訴訟案數量穩步上升,2009年此類案件占到總數的20%左右。
對此,張馬林指出,“從大環境上說,這已不完全是企業方面的原因。美方在種種壓力下,為保護本國企業而打擊他國企業。其中,將信息披露機制尺度或標準提高就是個好辦法。因此,意欲在美國上市的企業要及時了解和適應目前的監管尺度。”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