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主要報紙大陸版要聞標題一覽 (3月23日)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工商時報》
■中國電信去年淨賺144億人民幣
中國第3大電信商中國電信,昨(22)日公布2009年年報,稅後盈餘144.22億元人民幣(下同),年成長逾15倍,獲利年增率大幅提升。
■瑞銀籌設人民幣基金
國際大型私募基金百仕通(Blackstone)、里昂證券、凱雷集團(Carlyse),先後在中國設立人民幣私募基金後,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指出,瑞士銀行(UBS)目前也正與北京市政府洽談,共同籌建一檔以人民幣計價的私募股權基金。
■中國今年能源進口 恐創新高
中國國家能源局有關人士表示,今年中國的能源進口量將繼續增加,並呈現「第1季緊張、第2季緩和、下半年平衡」的局面,成一「前低後高」的走勢,總體平穩。
■比亞迪電動車 月底深圳上市
比亞迪將於本月底於深圳向個人銷售電動汽車F3DM。這是深圳繼去年底啟動了全中國最大規模的汽車充電站之後,又將率先成為中國電動汽車消費的城市。
■中投投資標的 聚焦中國概念
中國國家主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風險長汪建熙接受訪問時透露,中投未來會選擇具有「中國概念」,即發展潛力、獲利與中國有關的投資對象,他表示,「這既可以是國外知名的優質企業,也可以包括在港上市和配股的大陸優秀公司。」
[NT:PAGE=$]
《經濟日報》
■溫總驚爆 3月貿易轉逆差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22)日對熱炒一星期的人民幣爭議及美中貿易爭端,提出極為有力的軟調訴求。溫家寶透露,中國大陸3月貿易收支轉變為逆差80多億美元,而且他樂見這個發展。
■深圳電子廠 加班拚山寨iPad
繼山寨版的手機、上網本及電子書後,深圳電子業的新歡是平板電腦,業界估計深圳目前將近有400 家廠商都在趕工生產山寨版的iPad,可望掀起另一波平板電腦銷售風潮。
■國際央行刊物:15年後 人民幣躍儲備貨幣
國際性中央銀行刊物組織調查顯示,世界各國央行高層普遍看好人民幣國際化前景,預期人民幣有機會在15年後,至少占全球外匯存底5%。
■吃定大陸 康師傅去年賺159億
康師傅「吃」定大陸內需商機,去年營收首度突破50億美元、年度獲利達到5億美元(約新台幣159.3億元),雙雙改寫歷史新高紀錄。
■台企聯會長 三雄爭霸
大陸全國性台商組織「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台企聯),將於4月16日左右換屆選舉。目前會長人選三雄鼎立:現任會長張漢文、常務副會長郭山輝、常務副會長林伯豐都有意出馬角逐下屆會長。
[NT:PAGE=$]
《聯合報》
■山西「記者村」 專坑非法煤礦
「當記者」,在山西省忻州漸漸成為無業青年的一種「職業」。他們許多人原來是當地礦工,熟知各處礦場,遂假冒記者「假報導,真歛財」。不料今年春節期間一場礦難,裡頭死了許多假記者,事情才被揭露。
■力拓案開審 胡士泰承認受賄
澳洲力拓集團駐上海首席代表胡士泰及三名內地員工,涉嫌侵犯商業秘密及受賄的案件,昨天在上海市第一中級法院開審,聆訊三天。澳洲駐上海總領事孔陶傑說,力拓集團上海首席代表胡士泰承認部分受賄指控確實。
[NT:PAGE=$]
《中國時報》
■ECFA金融早收清單 4月公布
金管會主委陳冲昨天表示,會在4月底前公布ECFA金融業早期收獲清單項目,未來與大陸談判時,將展現更大野心,幫業者爭取直接承作人民幣業務。
■航空營收無法匯台 立委要求爭取
多家台籍航空業者及航空業工會代表,昨前往立院參加「落實兩岸空運補充協議公聽會」,呼籲政府盡快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廿五條之二修正案,讓業界把大陸營收款匯回台灣。據透露,目前無法匯回款項逾十億人民幣(約五十億台幣),立委丁守中要求陸委會邀集相關單位,在一個月內組團前往大陸磋商。
[NT:PAGE=$]
《旺報》
■陸汽車產能爆發 埋過剩地雷 2015年生產目標逾3250萬輛 輿論憂成災難
一場汽車生產「大躍進」正風雨欲來。據大陸前12大車企所公布的生產目標顯示,至2015年生產目標總和竟高達3250萬輛,幾乎是全球汽車1年銷量6000萬至7000萬輛的一半。更令人費解的是,去年大陸汽車出口才33.24萬輛。輿論擔憂,生產過剩災難將席捲大陸車市。
■泛亞鐵路 打造全新貿易格局 黃金走廊形成 大陸與東協貿易更具成本效益
連接大陸與東協(大陸稱東盟)的泛亞鐵路──東南亞走廊東線,在柬埔寨逐漸克服基礎建設的落差後,可望逐步實現。這條長達5000多公里的路線一旦開通,將讓大陸與東協的貿易往來更加便利與符合成本效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