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宇宙監視衛星8日升空 24小時監控太空垃圾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美國空軍花費 5 億美元打造的「天基宇宙監視衛星」,定於 8 日從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隨後將在距地球表面 630 公里的軌道上運行,首次 24 小時專門監視外層空間的衛星和太空垃圾。
美聯社報導,「天基宇宙監視衛星」主要監測外層空間衛星和宇宙碎片。美國空軍有望借助它 24 小時、不受阻礙地看到地球軌道上越來越繁忙的「交通景象」。
美國波音公司 (Boeing) 是「天基宇宙監視衛星」項目最大承包商。它與「鮑爾航空航天和技術公司」合作在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生產這顆衛星。
這顆衛星有一個可旋轉支架,支架攜帶一個光學攝像機。這樣,攝像機可以自行拍攝多角度畫面,而不需要依靠整顆衛星移動。位於科羅拉多州施里弗空軍基地的地面控制中心將負責監控「天基宇宙監視衛星」運行狀況。
現階段,美國空軍依賴分布在全球的陸基雷達和光學望遠鏡監視大約 1000 顆在役衛星和 2 萬塊宇宙碎片。
但光學望遠鏡只能在晴朗夜晚才可以使用。另外,並不是所有雷達都可以監測到距離地球表面大約 3.5 萬公里的衛星。
「天基宇宙監視衛星」可以完全不受日光和天氣條件等因素影響, 24 小時監控外層空間衛星和太空垃圾。
波音公司負責高性能宇宙和情報系統研發的官員托德‧西特倫說,「天基宇宙監視衛星」「能力強大」,將為「宇宙態勢感知」帶來革命性變化。
「宇宙態勢感知」指不僅清楚宇宙空間中的物體在哪裡,而且知道它們要去哪裡、以什麼途徑到達目的地。每天能做 400,000 次觀察。
[NT:PAGE=$]
另外,與陸基雷達和光學望遠鏡不同,「天基宇宙監視衛星」不會跟蹤監視某一目標,而是展開「抽查」並利用所得數據預測這一物體的運行軌跡。
《大公報》指出,太空垃圾就是空間碎片,是人類空間活動的產物,包括完成任務的火箭箭體和衛星本體、火箭的噴射物、在執行航太任務過程中的拋棄物、空間物體之間的碰撞產生的碎塊等,是空間環境的主要污染源。美國空軍退役官員布萊恩‧威頓說,現階段數以百萬計太空碎片正圍繞地球運轉。
擔任美國航空顧問公司 TriVector Services 總裁的考夫曼 (Timothy F. Kauffman) 表示,太空垃圾可以是廢棄的衛星,衛星碰撞後的殘骸,或太空人不小心弄掉的螺絲釘、手套等,會環繞地球周圍的軌道極速飛行。
「垃圾有些可能很小,但因它以每秒 8000 米的速度運行,一個籌碼大小的垃圾如同子彈,就連空間站的玻璃 (厚度達 1.5 吋) 也能打裂。一塊 1 厘米的垃圾就可擊穿航空飛行器。」
近 20 年間至少發生兩次太空垃圾擊毀人造衛星事件。 1996 年,一枚法國衛星遭火箭殘片擊毀; 2009 年,美國銥衛星公司「銥33」商業通信衛星與俄羅斯廢棄軍用通信衛星「宇宙2251」相撞後受損。
另外,大型空間碎片進入大氣層時,會對地面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
如何對付太空垃圾?從法規上,主要是訂立規章,規範航太發射,盡量減少太空垃圾的產生。在技術上,所提出的措施則多種多樣。其中一個要加強觀測,通過天文望遠鏡觀察太空垃圾,及時發出警報。但是,天文望遠鏡只能觀察到 10 厘米以上的垃圾,小的還看不到。為此,有的科學家提出給宇宙飛行器加上有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製成的盾牌,抵擋小垃圾的撞擊。
另外,還有人提出,使用小衛星和離子火箭,緩慢接近垃圾,然後或是將其軌道改變或是摧毀它,以便減小威脅。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