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苯企業北強南弱格局在改變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氯苯生產企業以前呈北強南弱的格局,但由于行業結構的調整,未來將形成南強北弱的態勢。
據中國化工報2月26日報道,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國氯苯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以遼寧、天津、河南、山西為主的北方地區,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50%以上,除滿足企業配套外,其純商品銷售量也在國內占近60%,形成北強南弱的格局。然而,這樣的格局正隨著金融危機后企業的結構調整和優勝劣汰而改變。
“由于企業分布的調整,原有格局將可能成為歷史,未來將形成南強北弱的態勢,2010年則是發生逆轉的關鍵一年。”河南開普集團有限公司市場部書記邵會文說。
氯苯作為重要的有機化工基礎原料,廣泛應用于染料、醫藥、農藥、助劑等有機中間體的制造,同時也是平衡氯堿企業生產的重要下游產品。目前國內氯苯裝置基本都是在氯堿企業的基礎上建立的,總產能在60萬噸/年左右,40%產量用于純商品銷售,在平衡企業氯氣消耗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邵會文介紹,前幾年,山西太化集團的裝置被強制停產后,2009年下半年開普公司的氯苯裝置因多種原因停車至今,錦西化工公司、天津化工公司兩家企業的裝置也一直處于低負荷開車狀態。因此,目前北方地區的氯苯企業數量正在減少,產能在逐步下降,商品供應量占國內總供量已經不足30%。
同時,南方地區一些企業卻在新建裝置或擬定擴產計劃,如中石化南化公司2010年計劃再建10萬噸/年裝置,安徽八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萬噸/年裝置建成,南方地區產能大幅上升已形成趨勢。并且隨著未來武漢葛化公司和中銀公司各5萬噸/年裝置開工率的加大,再加上南化公司計劃外銷,國內主產區將真正由北向南轉移,商品量主供區也同時轉移到南方地區,這樣的結果將在2010年表現出來。
這種格局的改變引起了下游企業的關注。北方的下游企業表示,由于國內氯苯供應能力向南方地區轉移,對原來采用氯化苯生產工藝路線的企業構成了壓力,導致運輸成本上升,貨源也受到很大的影響,企業原有的生產工藝只得作出相應的調整,以保證生產的正常運行。
2,4-二硝基氯苯生產企業河北正定星源化工有限公司經營副總經理李戰朝反映,企業原主要采購氯苯進行生產,由于貨源不足和運輸成本加大,公司現在主要采用對硝基氯苯工藝生產,僅保留小部分氯苯生產工藝路線,占總產能的30%左右。他同時無奈地表示,如果國內新的氯苯企業分布格局形成,當地資源的供應量勢必減少,原氯化苯生產工藝路線所占比例仍將會進一步降低。
由于南方地區的生產企業原來基本是自用平衡,下游外需商品量本身就很少,他們也對南強北弱格局的形成表示出了一定的擔憂。“南方地區氯化苯企業一旦產能大幅提高,勢必會多出部分商品量,而在當地消費能力有限,向北方銷售又存在運輸成本高、售價低等不利因素,制約著建成后的裝置開工負荷。”中石化南京化學工業集團的一位經營負責人這樣說。
從江蘇揚農集團瑞祥公司了解到,由于南方地區受焦化苯資源供應影響,生產成本遠高于北方幾個廠家,因此公司10萬噸/年裝置基本是以自用平衡為主,外銷量很少,雖然產能提高了,但長期開工率可能不高。“這有可能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該公司一位負責人說。
(王靜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