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走出低潮 楊淑君無辜丟牌
鉅亨網新聞中心
「跆拳道走出低潮 楊淑君無辜丟牌」(陳楷報導)
跆拳道這項運動由韓國人推廣到全世界,並且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但是由於計分判定標準不一,裁判跟規則也都掌握在韓國人手裡,南韓選手享有全世界的主場優勢,過去幾乎每屆亞運都產生爭議,98年曼谷亞運許芷菱奪金以後,大會硬是拖到第二天才發金牌,02年釜山亞運朱木炎踢得南韓選手全場跑卻拿不到分,伊朗選手也在場內靜坐抗議不公,廣州亞運則斷送了楊淑君衛冕金牌的機會。
回顧兩年前的北京奧運,中華隊在跆拳道只拿到兩面銅牌,寫下奧運史上最差戰績,比賽結束以後朱木炎、宋玉麒宣佈退休,蘇麗文也暫時離開道場,跆拳道隊陷入換血低潮;楊淑君本來也想退休,但劉慶文耐心溝通,把楊淑君勸回來。「這些選手都退休以後,我真的沒有好手可以打,所以那時候我才去找楊淑君,跟她談了很久,希望她繼續加強,因為她在北京輸掉不是技術,是輸在心理。我們要從這裡來建設。」
劉慶文說楊淑君不但要改變自己,也要擔負起領導責任帶領學弟妹,而她也真的不斷蛻變,「楊淑君當初奧運回來以後,特別找她進來,繼續練習,這一年當中,她真的進步,前幾腳完全不一樣,跟以前北京奧運比起來技術差了很多。」這次廣州亞運,劉慶文希望楊淑君好好比賽,打敗老對手吳靜鈺衛冕金牌,接下來就可以再次挑戰倫敦奧運,沒想到卻碰上護具違規,打亂了整個布局。
「這個量級我們設定目標就是金牌,中國的吳靜鈺也是設定金牌,我希望兩個人都能展現技術,我認為我們這邊一定可以贏到最後爭冠亞軍,她們兩個人誰發揮好能夠勝出,就是真正贏了對方。」楊淑君還沒有機會跟吳靜鈺對決就被判失格落敗,淚灑廣州再次退休,劉慶文看到子弟兵的努力,也覺得遺憾,跆拳道運動發展了這麼多年,還是沒辦法擺脫人治色彩。「大家互相把這個運動要推展的話,第一個要公平,有什麼瑕疵就來修正,讓它愈來愈完美,才是正當的方向。而不是打到這裡,是是非非,模擬兩可,這樣你怎麼進步。」
事實上跆拳道擠進奧運以後不斷被國際奧會檢討,也逐年修改規則,加重上端攻擊得分,也把時間縮短,讓比賽更刺激,「整個跆拳道為什麼要更改新規則,就是希望有更多的觀眾來參與,讓它更具可看性,不要跟以前一樣,踢一下就停,這樣競爭愈來愈激烈,攻擊變化愈來愈多,我們希望朝這個方向做,這樣跆拳道才有前途。」
電子護具同樣是世界跆拳道聯盟因應國際奧會對比賽公平的質疑採用的新器材,運用電子感應器取代傳統的人工計分,理論上可以大幅減低比賽爭議,德國跟韓國廠商看準商機競相開發產品,爭取世跆盟認證,一套護具所費不貲,教練不敢押寶統統都得買,「電子護具好幾種,到底要使用哪一種不知道,在亞洲比賽用Lajust,到歐洲用愛迪達,中南美又用Daedo的,我們無所適從,通通要買,通通要練習。」
2008年世跆盟開始推廣電子護具,劉慶文花了半年時間才到韓國買到全套裝備,然後才開始研究如何改變打法,增加得分。「我們一直摸索電子護具要怎麼打怎麼改變技術,往上方攻擊,怎麼應用,我們都下了很多苦心。選手練得也很辛苦。」
當時電子護具在國內並不多見,選手在左訓適應的過程需要改變打法,但是國內大部分比賽還是沿用舊規則由裁判計分,練了電子護具的培訓隊選手回去打國內賽,反而輸得一塌糊塗。「我們選手去比賽,輸了回來又怕被教練罵,他也不知道怎麼辦。」所以劉慶文告誡選手,培訓隊目標是在國際賽,另外也要統一國內裁判、教練的觀念,才不會出現不同的計分標準。劉慶文不但要研究新規則新技術,又要讓選手保持國際競爭力,實在很辛苦。
2009年哥本哈根世錦賽,首次採用電子護具計分,結果中華隊只有曾珮華拿到一面銅牌,其他選手全軍覆沒,劉慶文以前帶隊出國從來不怕拿不到金牌,那次卻恨不得鑽地洞躲起來。「破了紀錄只有一面銅牌,我心裡很難過,理事長到那裡我都不知道怎麼辦,真的很想鑽下去,看到選手被人踢來踢去,頭被人家掃來掃去,回來以後檢討,要怎麼結合新規則,真的很難過。」
但是劉慶文知道,跆拳道要留在奧運,一定要改變,一定要跟上國際潮流,所以聘請了南韓教練金洪一,韓國人原本都不看好金洪一來台灣,「你來這個地方穩死的,台灣跆拳道已經掉下去,不可能的。我到韓國跟他談了很久,最後他來了,他來了就抱一個心態,從不好,我能帶起來,才是一種成就。」中華隊過去用了不少南韓客座教練,但金洪一帶了許多新的觀念跟打法,劉慶文認為他是最聰明也是最投入的一個。而且為了訓練選手抗壓性,亞運之前還特別在高雄夢時代辦對抗賽,讓選手在百貨公司眾目睽睽之下鍛鍊膽識,種種準備就是為了廣州亞運奪金。最後楊淑君雖然飲恨落敗,但是新秀黃顯詠初試啼聲就摘金,也算是給教練團過去的努力一點補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