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災和全球小麥價格上漲對中國糧食供應影響不大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8-19 20:54
專家表示,由于充足的糧食儲備以及一系列平抑糧價措施的出臺,國際小麥價格上漲以及國內入夏以來頻發的自然災害,對中國糧食供應將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據新華社8月19日報道,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正河在目前正在舉行的第九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上說,中國糧食供應受俄羅斯小麥出口限令和近來中國多地暴發的洪災影響不大。鑒于中國目前的糧食進口僅占全國糧食消費量的5%,中國糧食生產仍然以自給自足為主。
由于全球第三大糧食出口國俄羅斯2010年創紀錄的高溫和持續干旱,導致近來全球小麥價格急速飆升,兩周之前,俄羅斯宣布小麥出口禁令并在本月15日正式實施。這引起很多國家對于糧食供應的憂慮,
然而,中國農業部的統計數字顯示,上半年中國進口小麥84.5萬噸,而中國年小麥產量為1.1億噸,進口量只占很小的比例。
“我認為俄羅斯小麥出口限令將不會推高中國小麥價格。”中國社科院農業分析師李國祥說,中國小麥市場是相對獨立的,況且小麥進口渠道非常豐富。除俄羅斯之外,中國還從美國和澳大利亞進口小麥。
中國今夏經歷了一系列自然災害,其中8月7日在甘肅舟曲暴發的大規模泥石流,共造成1,287人死亡,457人失蹤;中國糧食主產區吉林也暴發百年不遇的大洪水,致使125萬公頃土地受災,損失達450億元人民幣。但農業問題專家、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張正河說,“中國2004年至2009年糧食都獲得豐收,糧食儲備遠遠高于國際預警線。”
作為亞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業,長春大成集團糧食加工能力目前居世界第二位。在目前正在舉行的第九屆中國長春農博會上,長春大成集團副總經理紀建平表示,“從目前看,中國玉米滿足中國需要沒有問題。中國在10年內糧食自給自足的態勢不會發生太大改變。”
隨著經濟持續回暖,包括玉米在內的很多產品價格都在上漲,中國政府為了平抑物價上漲,采取了少量組織進口的辦法。實際進口數量與國內的糧食產量相比,微乎其微。
長春市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所長姜巖認為,中國四年來首次進口美國玉米,只是一個正常的世界貿易,不能說明中國糧食存在很大缺口。“我國的玉米沒有轉基因玉米,這是我們在國際上的優勢,歐洲、日本市場對非轉基因玉米的認可度很高。”他說。
“進口主要為了平抑物價,解決人們心中的恐慌。”紀建平說,“國際和國內糧價上漲和世界金融危機有直接關系,在各國都在解決由于金融危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些政策會帶來通脹的問題,所以價格上漲是必然的。一般來講,危機過后都會發生規律性通脹。”
他表示,從吉林省來看,糧食安全主要是在玉米方面。“今后也可能有少量進口,并不意味著玉米需求增大,供應不足的問題。”紀建平認為,玉米供應量應該能夠滿足加工需要、生產需要和人民生活需要。總體來看,中國糧食對外依賴度不大。
對于2010年吉林省糧食收成,主管農業的吉林省副省長王守臣信心滿滿。“我們主產區2010年不但豐收,還會是特大豐收。”他說。
吉林省在農業上的主要矛盾是旱災,對糧食生產影響大。“但2010年主要是洪澇災害,洪澇災害對基礎設施破壞很大,對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破壞很大。但對農業主產區影響并不大。”王守臣說。
中國政府正在努力避免農產品過快上漲,同時不遺余力地打擊國內推高綠豆和大蒜價格的投機者。政府18日出臺規定,各地擴大蔬菜生產規模,以改善一些大城市日益嚴峻的食品供應狀況。規定指出,各地方政府要穩定和增加大城市郊區蔬菜種植面積,實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切實增強本地應季蔬菜的自給能力。在北京和上海這些大城市建立蔬菜儲備制度,確保重要的耐貯存蔬菜品種5―7天消費量的動態庫存。
紀建平說,中國進口很少一部分糧食以及出臺一系列措施主要是為平抑物價,解決人們心中的恐慌。
由于全國多個地區暴發洪水,使7月份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推高至3.3%。這是CPI自2008年以來的最高值,超過了中國政府2010年3月確定的3%的全年目標。
(王敏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