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程序化交易,克服恐懼與貪婪的"利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1-20 11:03


在程序化交易的小圈子里,既有高人,又有新手。他們將賬戶交給了程序,程序則在幫助他們實現夢想。

“維根特斯坦”(化名)應該是“機組”里的成功人士了,熟悉他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維根特斯坦”自己有一家公司,幾臺電腦一直在執行他的程序,雇來的幾個員工就是幫忙看一下電腦是否斷電。而“維根特斯坦”自己一天到晚在全國各地旅游,從不盯盤,其成績也是穩步上升的。據說,“維根特斯坦”曾是一名國企職工,辭職回家后做起了期貨,一度虧損,后來100%使用了程序化交易。做了五年,從10萬元到身家近億,基本實現了財務自由。

鄧方則是“機組”里的年輕人。出生于1982年的他,2004年從湖南農業大學畢業后,就開始了職業期民的生涯。“一開始肯定是虧錢的,不過從2009年6月到現在,我一直用自己設計的程序做,基本取得了穩定盈利,雖然沒有暴利,但至少不虧錢了。” 不過家在湖南永州的鄧方表示,做程序化交易很孤獨,身邊幾乎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鄧方說,他的方法是做跨品種套利,其理念就是“如果兩品種價差在縮小,就會繼續縮小;如果價差擴大,就會繼續擴大。”他將自己的這一思路編成了程序,這樣可以覆蓋到很多期貨品種,也避免了因為手動來不及操作而錯失機會。“我的這套程序,從2008年12月開始測試,用模擬盤運行了半年,差不多了才真正做實盤。”


而現在已經是一家期貨軟件公司總經理的陳劍靈,不僅是某程序化交易平臺的設計者、推廣者,而且是在內地A股、商品期貨、恒指期貨、日經指數期貨等市場上擁有十年程序化交易經驗的職業交易員。如今的他,絕大部分的倉位是用自動化的程序在操作,其中一部分做套利,一部分做投機;剩下的一些倉位用來人工操作,以保持自己對市場的敏感。

“程序化交易追求的就是不回撤,”陳劍靈說,程序化交易就是回頭一看,發現已經贏了不少。對于主觀交易而言,考慮的是“我要多少利潤”,而程序化交易先考慮的就是風險,“系統”總是先付出,再索取。而且系統是一個“閉環”,從進場到出場,全部都已經安排好了,并且考慮的是多次重復的交易。“想想我們的傳統交易,大家往往在買的時候沒有想過賣,連完整的一次交易都考慮不周。”

但是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不少投資者對于程序化交易還是望而卻步。因為確實有許多瓶頸,讓普通人難以窺見程序化交易的美麗真容。

首先,是計算機語言的要求。程序化交易者或多或少必須有編程知識,能寫指令。其次是英語要求,因為多數復雜的指令都必須用英文編寫。其三,投資者的思維要有極強的邏輯性,能將自己的感性經驗準確地轉化為程序。這些門檻,讓程序化交易與多數人產生了距離。

而且,國內市場的短暫歷史,也讓程序化交易的有效性打了折扣。一套好的程序,必須有多年的數據進行測試,國外測試數據可以拿到50年的歷史,而目前中國的歷史數據很短,股市的發展與國外不可同日而語,期貨的許多新品種才剛剛上市幾個月。即便是流動性很好的滬銅,在2004年之前交易量也很小。由于許多程序化交易的系統都參照國外設計,“水土不服”的現象也較為普遍。

據了解,目前國內許多期貨公司已經開始為普通投資者提供程序化交易的客服,即使是沒有任何基礎的投資者,也可以有相應的人員代為編程,或者先使用一些嵌套了程序化交易的軟件“練手”。“但是真正做得好的,還是要自己來,”上海中期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程序設計也是一種藝術,很多高手往往是半夜突然有靈感,爬起來自己就能寫下來。”

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要讓所有投資者都吃到這塊蛋糕,國內的期貨市場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