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初戰三星告捷或將引發連鎖反應
鉅亨網新聞中心
蘋果此番重拳出擊的目標顯然不只是三星,這在這場浩大的專利官司開打之前已有共識。
可以預見的是,蘋果在聖何塞聯邦地方法院初戰告捷後,其他安卓(Android)系統廠商都將面臨被蘋果起訴的風險——除非它們已經准備好“蘋果稅”,來獲得專利授權。三星如果最終未能上演“大翻盤”,那麼消費者也可能要為此買單——選擇更少,價格更高。
誰是受益者
看上去,電信運營商、硬件廠商和消費者都很難從這場官司中受益。
此前,華爾街就預計,包括AT&T、Verizon和Sprint在內的iPhone運營商要給每一台iPhone提供400美元的補貼。一些運營商已經承認,這部分補貼遠高於他們給Android用戶的補貼。還有更多的例子,去年Sprint因購買價值155億美元的iPhone,而導致股價下跌;AT&T則因為其用戶購買iPhone數量創下新高,導致第四季度利潤下滑。
《華爾街日報》稱,這就是為何電信運營商對降低蘋果在智能手機行業的統治地位表達出熱切期望的原因。
消費者也可能要為專利費、品設計更改的成本買單。
在庭審中,蘋果高管曾透露,公司願意授權專利給三星,在2010年10月,蘋果對三星智能手機授權費用是每台30美元,每台平板電腦40美元。如果三星也授權專利給蘋果,三星還能獲得20%的折扣。
顯然,三星並未接受,如果未來包括三星在內的Android廠商使用蘋果專利,那麼這些授權費將由運營商、製造商和消費者來買單。
微軟是這場專利大戰的潛在受益者。
至少,在專利糾紛上,微軟少有能被競爭對手抓住的“小辮子”。無論是電信運營商還是硬件廠商,在支持微軟時不會有後顧之憂。蘋果還曾在庭審中稱讚過Lumia系列,但有檔案顯示,事實上微軟獲得了蘋果一系列的授權。
諾基亞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當季智能手機銷售量超過1000萬部,其中Lumia非凡系列智能手機的季度銷量增長到400萬部。有分析認為,如果不是因為10月以後有新款Lumia要亮相,銷量數據應該會更好看。
谷歌或現身支持手機廠商
可資“安慰”的是,谷歌眼下還不用擔心其全球智能手機霸主的地位會遭到動搖。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副總裁貝克認為,谷歌或許會出現在一些官司中,來支持這些手機廠商的訴訟,但也要取決於它想支持誰,“蘋果的業務主要在硬件品上,所以它們會嘗試阻止那些被認為是侵權的商品。”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克里斯托爾·謝帕德提到,這場訴訟可能成為游戲的改變因素。
瑞銀的一份報告指出,迫使競爭對手重新設計並推出新品,可能會對蘋果帶來風險,“有可能傷害蘋果,因為真正的威脅是競爭對手正在改變這場游戲。”
[NT:PAGE=$]
有律師表示,三星已經為一些侵權專利准備好了替代方案。
但即便已經有了替代方案,短期內三星也不可能做出調整。
專利制度改革聲起
正如《華爾街日報》所言,這場勝利給了蘋果新的優勢,就是在其主導業可以獲得更多利潤。
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文章認為,蘋果將讓三星和其他Android廠商俯首稱臣,這要拜蘋果創始人喬布斯所賜,這是其生前就已經規劃好的一場進攻。而蘋果勝訴的結果也就只有兩種,廠商要麼是向蘋果支付專利費,要麼就是不堪忍受高額的授權費而被迫退出競爭。
該文章稱,如此一來,蘋果在智能手機以及平板電腦上的優勢將明顯擴大,無人能敵。
上述評論還指出,蘋果在科技行業恃強凌弱。那麼這又引發另一個問題,美國專利法是否有待改革?
這是此次裁決中脫離具體事實層面的一個爭議點,蘋果為何能如此“猖狂”。無論這個詞用的是對還是錯,蘋果利用其在專利上的優勢對競爭對手打壓,讓人開始考慮美國現有的專利制度是否合理。
曾有論者說,專利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而不是為了攻擊他人。如果最後因為濫用專利霸權而帶來壟斷,恐怕並非市場願意看到的。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