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秋糧豐收和宏觀調控將拖累玉米出現調整

鉅亨網新聞中心


“十一”過后,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以及中國通脹預期不斷升溫的大背景下,國內外玉米期貨市場均呈現強勢攀升態勢。
  
一、量化寬松政策以及通脹預期升溫推漲玉米價格
  
1、量化寬松政策導致流動性泛濫,商品價格水漲船高
  
近期大宗商品價格的強勢上漲主要源于全球主要經濟量化寬松的政策預期不斷升溫導致的流動性泛濫。作為價值洼地的農產品勢必是大家競相追逐的對象之一,玉米價格受推動水漲船高。從CFTC基金持倉看,自CBOT玉米價格處于6月底低點起,基金凈多即呈現上漲態勢。截至10月12日當周,CBOT玉米期貨期權基金凈多持倉至463507手,較上周增加了20050手,表明市場做多熱情高漲。但需警惕的是,如果美聯儲最終的量化寬松規模不及市場預期,或將導致市場出現大規模獲利了結的狀況,屆時商品價格將面臨回落風險。
  
2、國內通脹預期升溫,央行意外加息,商品短期承壓
  
熱錢的流入使得中國輸入型通脹形勢較為嚴峻。我國8月CPI同比上漲3.5%,而目前市場普遍預期9月份的CPI指數將再創年內新高,配合之前有專家主張國家調控CPI的目標放大至4.5%的消息,國內通脹的現實已經形成,商品價格上漲動力猶存。19日央行意外宣布加息,市場紛紛解讀為政府對9月高通脹的提前反應。因近期農產品價格輪番上漲,其占CPI比重也較大,中國要實現年內控制CPI漲幅在3%的壓力明顯增加,此次加息反映了政府調控通脹預期的決心,因此農產品價格有可能出現一定的回調。

二、美國玉米庫存偏緊的影響逐漸淡化,季節性的供應壓力將占上風

1、美國玉米庫存消費比滑落至15年來低點
  
與9月相比,美國農業部10月月度供需報告對美國2010/2011年度玉米單產、產量以及結轉庫存等數據進行下調,且降幅遠超出市場預期。2010/2011年度美國玉米產量較9月減少4.96億蒲式耳至126.64億蒲式耳,單產預估調低4%至155.8蒲式耳/英畝。加之需求量顯著提高,2010/2011年度美國玉米結轉庫存較9月大幅減少2.14億蒲式耳至9.02億蒲式耳,庫存消費比滑落至15年來的最低水平,對于玉米價格提振顯著。
  
2、美國出口銷售較前期減緩,抑制價格
  
美國玉米出口銷售呈減緩態勢。截至10月7日當周,美國玉米出口量較前一周下降18%,至80.77萬噸,較前4周均值低20%。迄今為止,美國2010/2011年度玉米出口累計值為510.49萬噸,低于去年同期的551.68萬噸以及5年均值562.12萬噸。而美國玉米凈銷售量自前一周上升49%,至90.6萬噸,較過去4周均值高35%。
  
3、中國玉米增產成定局,市場存在高開低走風險
  
各機構紛紛上調了對本年度中國玉米產量的預估。大商所近期組織東北收獲期玉米考察,經過實地調研,農民及用糧單位均反映今年玉米產量、質量好于去年,增產幾成定局。在供應增加的形勢下,隨著新糧上市,季節性壓力將逐步顯現,玉米價格承壓。
  
目前東北地區新作玉米僅少量上市,絕大多數的用量企業以及貿易商仍在觀望中。而華北黃淮地區,由于近期天氣較好,有利于新玉米的收獲上市,因此上市量大幅增加。從部分地區上市情況看,新玉米收購價格普遍較高,符合市場預期。但由于今年增產已成定局,隨著后期新糧上市量增加,季節性壓力將逐漸顯現。
  
4、新糧上市臨儲玉米拍賣承壓
  
近期國儲玉米拍賣成交量、成交價格均出現下滑,市場觀望情緒漸濃。國家屢次出臺政策對于參與拍賣臨儲玉米的企業資格進行限制,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市場采購熱情。此外,目前黃淮及東北主產區的玉米陸續上市,由于新作玉米質量較好,飼料企業以及深加工企業轉戰收購市場,導致玉米拍賣量價齊跌。自東北臨儲玉米拍賣啟動以來,拍賣成交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對玉米價格形成指引,拍賣價格的下滑將對連玉米價格產生一定拖累。
  
5、節后生豬存欄量減少,削減玉米需求
  
雙節過后,整個養殖市場呈現出“節前跌節后小漲”的走勢,同時豬糧比也打破了12周維持在6.3:1左右的格局,上漲至6.6:1。這主要是由于雙節前生豬集中出欄導致節后出欄供應短期下降,并不能說明養殖利潤有所好轉。事實上,由于飼料成本居高不下,養殖戶對養殖利潤的擔憂導致補欄意愿不強,仔豬價格持續下降。短期看,節后生豬存欄量的減少使飼料需求對玉米價格的提振作用有所減弱。
    
再從技術上看,在上一輪牛市中,美玉米的價格區間已由原來的200—350美分上升到350—800美分區間。金融危機后,美玉米價格回落到目前的400美分上下,該點位附近形成了新價格區間的底部。此次農產品的牛市由美麥啟動,目前美麥進入回調之中,美玉米在600關口遭遇強阻力,牛市一浪呈現衰竭之勢,預計將展開二浪回調。
  
綜上所述,CBOT方面,此前10月USDA供需報告顯示美國玉米單產低于預期以及庫存消費比滑落至15年來的最低水平,引發了市場對美國玉米供需關系由寬松向偏緊轉變的擔憂,而美國環境保護部門批準增加汽油中乙醇含量亦對市場形成支撐。但由于收割推進以及出口銷售減緩,季節性壓力導致高位回落風險加劇。技術上同樣發出回調的信號,本輪牛市由美麥啟動,目前美麥已展開回調走勢,周邊農產品同現上漲乏力之勢,美玉米牛市一浪已現衰竭,預計將展開牛市二浪調整。而國內方面,連玉米較外盤以及周邊商品顯得更為堅挺。但目前國內玉米收割已接近尾聲,在11月前后玉米大量集中上市的壓力下,連玉米市場同樣面臨季節性回調風險,而此次央行意外加息的消息,或將成為季節性壓力釋放的導火索。

(永安期貨 丁丁 侯建)


(劉洋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