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國際石油價格波動與俄羅斯經濟增長》筆談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2-24 16:25


作者程亦軍(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經濟室主任、研究員) 本文摘自《歐亞經濟》2015年第5期

(一)“陰謀論”缺乏真憑實據,且難以自圓其說


多年來,每當國際上發生重大的政治變故或經濟變故之時,總會有人出來用“陰謀論”加以解釋。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規律。2014年中期國際油價出現暴跌以來,“陰謀論”再度興起。一部分人認為,此輪油價下跌是美國人的陰謀所致,目的是打壓嚴重依賴能源出口的俄羅斯經濟,迫使俄羅斯政府在烏克蘭等問題上對西方作出讓步。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油價的下跌緣起沙特阿拉伯的陰謀,為的是打擊非常規能源開發商,擠壓其生存空間,從而確保自身的利益。但是,這些說法都只是推論和臆測,因為直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人能夠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來證明“陰謀論”的存在及其實際作用。

筆者完全不認同“陰謀論”,理由很簡單。首先,在當今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哪一種政治力量或經濟力量具有單純依靠“陰謀”來改變世界政治、經濟發展進程的能力,美國沒有,遑論沙特阿拉伯。其次,刻意打壓油價既不符合美國政府的戰略利益,也不符合美國非常規能源開發商的經濟利益。

不可否認,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諸多領域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主導作用,短期內還不可能有哪個國家能夠取而代之。但是,同時也必須看到,伴隨著一大批新興經濟體的迅速崛起,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美國的相對作用已經明顯下降,並且還處在不斷下降的過程當中。美國在世界范圍的經濟影響力已經不能與20年前相比,甚至已經不能與10年前相比。美國經濟總量在全球經濟總量占比的變化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這一點。在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多數年份中,美國的經濟總量在全球經濟總量中所占比重超過30%,而近年來這一比重顯著下降。綜合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數據,美國經濟總量在全球占比已經歷史性地降至20%以下,2014年大約只占16%。回顧歷史,從1894年超過大英帝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算起,在過去的100多年里,上述發展趨勢還從來沒有出現過。這說明美國在相對衰落,盡管它的作用仍然不容低估,但其所具有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遠不如以往確是不爭的事實。限於當前的經濟實力,美國不具備長時間影響、甚至左右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能力。美國沒有這種能力,經濟實力遠遜色於美國的沙特阿拉伯當然就更不可能具有這種能力。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國內某些學者在論及全球綜合影響力時極度唱衰美國,甚至把美國說得不值分文,而在主張“陰謀論”時卻又過分夸大美國的作用和能量,這著實讓人匪夷所思。

其實,因國際油價的下跌美國經濟所承受的壓力恐怕要大於其他國家。眾所周知,美國是“頁岩革命”的先驅,最早推動非常規能源的開采和利用,而且用於相關領域的投資也最大,收益也最大。美國政府和工商界希望通過這場革命來實現能源自給。作為新興產業,頁岩油的綜合開采成本明顯高於常規能源開采。顯而易見,維持相對高的國際油價有利於非常規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打壓油價無異於對自己揮舞屠刀。由於油價的下跌,近來美國開發商被迫關閉了一系列頁岩油井的事實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因此,打壓油價不可能是美國政府的政策選項,因為這樣做的結果非但不能致敵手俄羅斯於死地,相反卻先打倒了自己。

(二)國際油價下跌是多種因素相互疊加的結果

從近年國際市場的發展情況看,影響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因素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多重的,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本次油價下跌也是多種因素相互疊加的結果,既有供求關係的作用,也有金融匯率的影響。

首先,美元匯率走強是引發國際油價下跌的重要因素。克林頓執政期間,美國政府堅定地奉行強勢美元政策,美元匯率始終保持堅挺。喬治·沃克·布什當政期間,美國經濟逐漸趨於低迷,美元匯率受此拖累一路疲軟,特別是在美聯儲推行量化寬鬆政策之后,美元匯率更是持續下跌。近兩年,美國經濟逐漸轉好,景氣指數不斷攀升。進入2014年,這一良好趨勢得到進一步發展,促使美國政府放棄了量化寬鬆政策。量化寬鬆政策退出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美元匯率回歸強勢。美元匯率的走強實際上等於降低了國際市場上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的價格。在這種情況下,油價相應下調是自然的。2014年前5個月,ice美元指數累計上漲10.3%,恰好在這一階段,國際油價出現明顯下降。無怪乎有市場分析師指出,美元強勢是國際油價下跌的根本原因。

其次,需求不足導致市場價格向買方傾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價格說到底最終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就整個世界范圍來看,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作為全球經濟重要引擎和石油消費大戶的中國和歐盟因各自內部的原因均放緩了經濟增長步伐。中國經濟工作的第一要務已由以往的保增長、提速度轉變為調結構、增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舍棄高增長轉而著力調整經濟結構。歐債危機之后,歐盟經濟一直處於蕭條狀態,離徹底康復似乎還相當遙遠。此外,曾經風生水起的新興市場國家也因各種內外原因失去了前期高速增長的動能。所有這一切毫無疑問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了石油需求。為此,相關國際經濟組織一再下調石油需求增長預期。例如,國際能源署在2014年12月發布專項報告稱,國際市場原油供應已出現失衡,為此下調了2015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增長的預估值。同一時期,歐佩克也向下調整了未來一個時期的石油需求預估值。

再次,“頁岩革命”帶來的市場預期強烈抑制了國際油價。過去數年,在國際油價日益高漲的背景下,為了維護自身的能源安全,頁岩油等非常規能源的商業開采成為一系列國家和工業集團的選擇,特別是在頭號石油進口大國美國,頁岩油的勘探和開采取得了巨大成功。市場人士甚至樂觀地估計,美國在未來幾年將由石油進口大國轉變為石油出口大國。頁岩油的商業化利用為國際市場的石油來源增加了一個全新的渠道,使許多原來的無油國變成了有油國、貧油國變成了富油國,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國際能源市場的發展前景。從這個角度來評說,頁岩油的商業化利用確實算得上一場深刻的革命。這場革命所產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平抑油價。

最後,為爭奪市場份額,石油出口國拒絕減產的舉措進一步壓低了油價。在以往,每當國際油價出現顯著下降時,石油輸出國和相關國際組織便會采取協調減產的做法來阻止油價下跌,用減少供給的方式來穩定和提高油價。但是本輪油價下跌以來,由於頁岩油的沖擊,所有石油出口國都擔心喪失原有市場,因此毫無例外地拒絕采取減產的做法來穩定油價。自2014年下半年至今,歐佩克多次公開表態不準備壓縮石油產能。非歐佩克成員國的俄羅斯由於經濟深陷危機,而出口石油恰是其主要的財政來源,因此不但沒有減產,反而在想方設法擴大產量、增加出口。

綜上所述,近期國際油價的下跌並非某個國家或某個集團的某個“陰謀”使然,而是正常的市場反應,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未來一個時期國際油價的動向將取決於美元匯率的走勢以及頁岩油與常規油的博弈。

(三)油價下跌對俄羅斯經濟的長遠發展也有積極的一面

作為大宗國際商品,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的大幅波動幾乎牽動著每一個國家。對於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經濟結構,國際油價的下跌所產生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在全球重要經濟體當中,就總體而言,中國受惠其中,美國喜憂參半,而俄羅斯則遭受重創,這是由其過於單一的經濟結構和嚴重依賴石油出口的特性所決定的。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中斷了俄羅斯經濟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造成了7.8%的大幅下降。在危機過后的復甦階段,俄羅斯經濟表現依然不佳,無論是增長速度還是發展效率均不如危機前。最近兩年,俄羅斯經濟疲態日顯突出,增長速度逐年下滑,各種跡象預示著國民經濟即將陷入衰退。恰好在這一關鍵時刻國際油價大幅下跌,這對以能源立國的俄羅斯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

對於業內人士來說,油價下跌對俄羅斯經濟意味著什么不言自明,因此在這方面不需要過多的分析和闡述。筆者想指出的是,換一個角度來看,油價下跌對於俄羅斯經濟的長遠發展並非完全是負面的,也有積極的一面。前幾年,當徹底擺脫自蘇聯后期開始的經濟危機之后,俄羅斯政府制定了令人振奮的經濟現代化戰略。然而,回顧幾年來的實踐我們發現,這一戰略的實施進程很不理想。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和企業現代化建設的動力不足。長期以來,巨額的石油出口收入一方面幫助俄羅斯擺脫了經濟困境,另一方面也弱化了俄羅斯政府調整經濟結構的決心,消磨了俄羅斯民眾的進取意志,因為在高油價狀態下,不需要艱苦的努力就可以過上舒心的日子。長此以往,俄羅斯經濟現代化將最終化為泡影。此次油價下跌,經濟再次陷入衰退,又一次警示了俄羅斯朝野,這對於這個國家的長遠發展無疑是件好事。從近期俄羅斯政府的一系列政策舉措中可以看出,調整經濟結構、發展多元化經濟、重振制造業、增加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已經重新成為俄羅斯經濟工作的重心。

油價暴跌所形成的倒逼機制有利於俄羅斯的經濟現代化進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國際油價下跌對於俄羅斯經濟的長遠發展是個利好。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