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商品期貨一周評述:商品沖高回落避險情緒升溫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09年11月27日 17:29
分析人士指出,本周(11月23日至11月27日),國內商品期貨整體沖高回落,市場持倉量減少,顯示資金離場觀望,周後期傳來迪拜世界延期償債消息,加速投資者離場步伐。
國內商品期貨一周評述(11月23日至11月27日):
商品沖高回落 投資者離場觀望
本周(11月23日至11月27日),國內商品期貨整體表現為沖高回落走勢,儘管一些品種在周初創出年內新高。但是收緊貨幣政策的傳言令整個資本市場承壓。前期一系列具負面影響因素,開始對市場產生壓力。迪拜政府要求迪拜世界和另一家公司的債權人接受延期還款,令市場產生緊張情緒,並且導致商品價格深度回調。
本周初,受通脹預期及需求因素影響,國內外商品市場維持強勢,不斷拓展向上空間。但是,在隨後的交易中傳來貨幣調控政策的傳言,市場漲勢衰退,並且向下調整。其實,近期商品上漲很難找到明確的基本面支持。全球銅庫存處於歷史高位,中國巨大的農產品儲備,高達7,000萬噸左右的港口鐵礦石庫存乃至上海地區屢創新高的社會鋼材庫存等,都與四季度商品新一輪漲勢完全背離。寬鬆貨幣政策,為金融市場重新恢復流動性解了燃眉之急,也推動了商品走高。當有流動性收緊的傳言傳出後,價格調整在所難免。
迪拜政府11月25日宣佈,將負責迪拜世界(Dubai World)的重組,並要求債權人接受延期還款。歐洲和亞洲各地的投資者11月26日拋售銀行類股,造成全球股市大幅下跌,並且推高了迪拜違約保險的價格。商品市場受到拖累同步走低。迪拜政府將暫停償債6個月,令市場人士吃驚,迪拜暫停償債的要求對國際銀行來說是個令人不安的情況,此舉令資產市場的風險意願降低,惠及美元,美元走強令商品承壓。
從商品市場的角度來看,迪拜問題對商品市場的影響的傳導主要通過市場心理層面,導致資產市場的風險意願降低。許多商品原本處於經濟復甦拉動需求、美元看貶和通脹預期等利好與現實庫存壓力等基本面利空的矛盾當中。當傳來迪拜世界的債務重組損及市場人氣,令市場對商品市場基本面前景的擔憂有所加劇,從而拖累商品市場價格。
迪拜償債憂慮反映出金融危機的影響仍沒有結束,全球經濟和金融形勢仍不樂觀。美國第三季度GDP增速下調印證了市場的悲觀預期。同時,各經濟體的好轉與政府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分不開,另外,庫存週期對經濟增長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然而,隨著刺激政策的結束,能夠替代刺激措施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因素仍沒有看到。因此,市場對經濟增長的疑慮一直沒有能消退。
整體來看,商品經過前期上漲,積累了大量的獲利籌碼,市場有回調的要求。同時,基本面的發展也滯後於價格的漲幅。在經濟轉好的大背景下,資金會可能會進一步集中於供求失衡的商品及處於低價區的商品,商品走勢面臨分化。
貴金屬震盪上揚 有色和鋼材下跌
本周(11月23日至11月27日),金屬走勢分化。有色金屬方面,滬銅先揚後抑,受美元反彈,及獲利盤回吐影響。中國海關10月進出口詳細數據顯示,中國10月精煉銅進口量環比減少40.1%,顯示中國需求有所減弱。貴金屬方面,黃金繼續維持上漲勢頭,但11月27日在美元意外反彈影響下,滬金回吐本周較多漲幅。黑色金屬方面,螺紋鋼主力逐步移倉至1005合約,期貨合約呈現遠強近弱排布,顯示市場對現貨需求較弱。鋼材庫存依然處於較高位置,市場過剩現象嚴重。
有色金屬震盪下跌。中國海關公佈數據顯示,中國10月精煉銅進口169,374噸,較2008年同期增加31%,但較9月下降40.1%。中國銅進口量下滑,表明中國銅市場需求在減弱,對銅價產生拖累。11月24日國際銅業研究小組報告顯示,全球8月精煉銅市場供應過剩150,000噸,因中國及歐盟表觀需求下降。滬銅受此影響全天下跌1.90%,期鋁和期鋅受銅價下跌影響,本周也呈現震盪回落走勢。美國三季度GDP增幅遭到向下修正,預示美國經濟並未如預期那樣強勁,基本金屬受此影響,上漲趨勢受到抑制。
黃金震盪上揚,受弱勢美元影響。黃金繼續維持上漲態勢,美元低位徘徊以及投機追漲資金的不斷介入是推動金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世界黃金協會(WGC)19日發表的報告稱,全球2009年第三季度可確認的黃金總需求達800.3噸,以美元計達247億美元,比二季度增加15%。11月25日滬金上漲1.68%,受美國第三季GDP環比年率向下修正支撐。繼印度央行購入200噸黃金之後,俄羅斯央行10月購入15.6噸,使其黃金儲備達到606.5噸。11月27日受迪拜政府推遲償還債務影響,美元反彈並導致金價下挫。
鋼材呈現震盪下跌走勢。周初鋼材在中國股市上漲帶動下上漲,同時冶煉成本增加,也為鋼價提供一定支撐。11月24日在期銅下跌影響下,螺紋鋼主力1002合約衝擊42,00元/噸未能成功,現貨貼水也對鋼價產生拖累。鋼材主力逐步轉移至1005合約,而對近期鋼價走勢產生打壓,同時中國股市在銀行股下跌影響下不斷下滑,也對鋼價產生拖累。
農產品市場先揚後抑 高位凸顯調整壓力
本周(11月23日至11月27日),國內農產品市場先漲後跌,儘管受投機需求及外盤上漲提振的影響,周初多數品種創出年度新高。但隨著國內股市的暴跌,金融環境惡化加劇了期貨市場擔憂情緒,臨近週末國內農產品市場出現深幅回調的走勢。短期來看,國內農產品價格有階段性見頂跡象。但是隨著國家托市收儲政策的出台,國內農產品受到較好的底部支撐,預計在經過一段時期回調擠掉投機泡沫之後,市場仍有望恢復到相對強勢的格局之中。
國際方面,因美元走軟及出口需求強勁提振,國際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特別是CBOT大豆價格經過連續幾日的放量拉升,站穩10美元關口上方。截止到24日收盤,美豆報1,054.5美分/蒲式耳,創年度新高。但25日CBOT市場因感恩節休市,在此期間全球金融市場發生動盪,大宗商品也出現沖高回落走勢,這不免為恢復交易後的行情產生擔憂。目前來看,強勁的出口和國內加工需求仍為市場提供穩固的基本面支撐,美豆恢復交易後可能會有所回落,但空間可能有限。國際玉米、小麥等農產品則延續回調,供應面寬鬆限制上述品種的做多動能,市場繼續調整。
而受國際農產品上漲提振,周初國內農產品市場表現強勢,其中棉花、油脂更是領漲農產品,大豆、白糖、玉米等品種也都大幅上漲。首先從基本面上看,上述品種處於短期供應趨緊狀態,需求提升為價格上漲提供了條件。其次外盤上漲帶動了國內資金的投機熱情,推動價格走高。與此同時,國家政策提供的利多也是價格走強的關鍵因素。在20日國家有關部門暫停了產區大豆、玉米的臨時拋儲活動,緊接著市場出台了具體的收儲措施。相比較去年而言,大豆最低收儲價格提高40元/噸,玉米保持穩定,但國家給予企業一定補貼,這有助於提高市場的採購需求,對市場具有利多影響。受到上述因素影響,國內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各品種均創出年內的反彈新高。
但是臨近週末市場風雲突變,特別是國內股市以及國際原油、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下跌走勢,拖累國內農產品深幅回調。至週五,國內農產品市場大多收低,部分品種觸及跌停位置,丟掉了一周大部分漲幅。金融市場的震盪拖累了商品行情,同時也顯示出期貨的金融屬性正在逐步得到加強。除了投機需求降低之外,基本面上部分品種也傳來利空。前期漲勢洶湧的棉花表現最為明顯。隨著棉花價格的持續上漲並創出年度新高,國家迅速的採取調控措施。24日國家下發通知,宣佈進行第三批國儲棉拋售,數量50萬噸。25日,國家棉花調控會商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在發改委開會,認為近期可能會通過綜合調控政策來調節國內棉花市場。受到調控政策的影響,棉花價格迅速回落上升趨勢被逆轉。
總的來看,本周國內農產品先揚後抑,各品種在沖高後結束階段性的拉升行情。在股市及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的情況下,短期內國內農產品價格仍有可能慣性下跌,但是預計空間有限。政策性利多以及相對偏多的基本面將為市場提供底部支撐,後市價格將有望保持在上移後的震盪區間內運行。
另據整理,一周商品期貨要聞速覽:
1、中國海關10月基本金屬進出口詳細數據
中國海關總署23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10月精煉銅進口169,374噸,較2008年同期增加31%,但較9月下降40.1%。1-10月銅進口量是2008年同期的兩倍多,至275萬噸。10月原鋁出口3,175噸,同比下降47.18%,原鋁進口25,950噸。精煉鋅10月份進口27,839噸,同比增長144.44%;1-10月累積進口629,142噸,同比增長266.05%。精煉鋅10月份出口4,347噸,同比減少42.8%,1-10月累積出口12,974噸,同比減少79.55%。
2、美國商務部對中國油井管實施反補貼關稅制裁
美國商務部作出終裁,以中國油井管存在補貼為由宣稱將對相關產品實施10.36%至15.78%的反補貼關稅制裁。美方認為中國產油井管存在政府補貼,受此影響,該產品在美國銷量大幅增長,因此,美方決定對其實施反補貼制裁。
3、國家出台2009年最低收購價糧食收儲政策
2009年國家將繼續在東北地區實行玉米、大豆臨時收儲政策。2009年玉米(國標三等,下同)臨時收儲價格為內蒙古自治區和遼寧省0.76元/斤、吉林省0.75元/斤、黑龍江省0.74元/斤。大豆(國標三等,下同)臨時收儲價格為1.87元/斤。收購期限為2009年12月1日-2010年4月30日。中央財政根據指定大豆壓搾企業加工能力和實際收購、加工數量,以及東北地區中央儲備大豆實際輪換收購情況,給予指定大豆壓搾企業和中儲糧總公司一次性費用補貼0.08元/斤,玉米給予0.035元/斤的一次性費用補貼。
4、國家暫停東北地區國家臨時存儲玉米、大豆拍賣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通知,自2009年12月1日開始,暫停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的國家臨時存儲玉米、大豆競價交易。跨省移庫國家臨時存儲玉米繼續正常交易,時間不變。據統計,截至2009年11月24日,18次臨儲(含跨省移庫)玉米拍賣共計劃銷售玉米4,435.31萬噸,實際成交1,486.09萬噸,成交率33.51%,成交均價1,599元/噸。其中,臨儲玉米計劃銷售4,185.29萬噸,實際成交1,411.75萬噸,成交率33.73%,成交均價1,586元/噸;臨儲跨省移庫玉米計劃銷售250.02萬噸,實際成交74.34萬噸,成交率29.73%,成交均價1,850元/噸。
5、波羅的海貨運指數結束上漲出現下跌
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11月24日下滑83點或1.88%,至4,340點,為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下滑。該指數為用以衡量初級商品如鐵礦石、水泥、煤炭、化肥及農產品等運價的一個主要指標。中國對鐵礦石及煤炭的強勁需求,中國和澳大利亞的港口擁堵狀況加劇以及船隻供應緊俏已幫助推動了三周的上漲。
6、發改委:中國前10月份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長5.2%
發改委網站11月26日公佈了2009年10月油氣行業運行情況。10月份,全國原油產量同比下降1.8%;原油加工量增長10.4%,其中汽油、柴油產量分別增長12.5%和6.5%。
7、中國石油欽州煉廠將於2010年中期投產
據中國石化報11月27日報道,中國石油的1,000萬噸/年的欽州煉油廠項目,預計到2010年年中投產。該項目到2009年10月已投入130億元人民幣,占計劃總投資150億元人民幣的86%。
8、中石油與哈國家石油購入哈油氣公司100%普通股股份
據新華社11月25日報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25日宣佈,其下屬子公司曼格什套投資公司通過哈薩克斯坦股票市場公開交易的方式,完成購買哈薩克斯坦曼格什套油氣公司100%普通股股份的交易。
9、中石化投資11億美元開發厄瓜多爾奧格蘭油田
中國經濟網11月27日消息,厄瓜多爾石油與礦業部長Germanico Pinto 25日表示,中國將與厄瓜多爾設立一家合資公司開發一處探明儲量約1.2億桶原油的油田。他說,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下屬的中石化國際石油工程公司(Sinopec International Petroleum)將投資10-11億美元與厄瓜多爾國家石油公司(Petroecuador)設立一家合資公司,開發位於東部Pastaza省奧格蘭(Oglan)油田的42號區塊。
(吳粵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