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緩和跡象受質疑 避險再升溫
鉅亨網新聞中心
5月28日當周歐債危機雖一度緩和,但1日歐央行金融穩定報告為市場帶來新的陰霾,美國政府隨即欲施壓歐洲公布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更突顯其對銀行業融資的擔憂。美聯儲理事不排除危機通過意外渠道蔓延的可能性,美國大型銀行將受波及,經濟學家則預計國內對歐盟出口進一步萎縮。【相關專題:歐洲債務危機追蹤】
相關閱讀:ILO總干事:歐洲債務危機可能損害全球經濟增長前景
綜合外電6月3日報道,近日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擔憂歐洲銀行業和債務危機將飄過大西洋,嚴重破壞美國經濟。6月1日,歐央行的金融穩定報告再次引發市場恐慌。報告預測,歐元區銀行在2010年、2011年的貸款減值損失將高達1,950億歐元。此消息導致投資者逃離歐洲市場,轉投相對安全的美國國債,當日美債價格大漲。對于美國消費者而言,這實際上是個好消息,因為債券價格上漲,利率將下行,基準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開盤即下跌了7個基點。與此同時,歐洲金融機構的信用違約掉期(CDS)上漲14個基點,創近三周來最高,歐元兌美元創四年低點。美聯儲理事布拉德(JamesBullard)表示,美國決策者將密切關注形勢,且不排除危機通過意外渠道蔓延的可能。美聯儲理事塔魯洛(Daniel Tarullo)表示,歐洲債務危機令美國經濟復蘇面臨潛在的嚴重風險,因其將危及全球信貸市場和美國大型銀行。
實際上,美國已經受到歐洲危機的影響。美國前副財長、現任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經濟學家杜魯門(Edwin Truman)稱,歐洲銀行業危機已經越過大西洋,并影響了全球各地股市,到處彌漫著前景的不確定性,股市10%至15%的跌幅令國內消費者財富大大縮水。歐洲經濟體的疲軟也將迅速傳導至美國,擁有歐盟客戶的美國企業出口因此進一步萎縮。法國巴黎銀行策略師瑞克(Hans Redeker)稱,歐洲銀行業危機的誘因是政府被迫發行過多新債償還舊債,而新債的發售正在推高債券收益率,迫使私營部門為融資支付更多成本,引發邊際投資“擠出效應”。在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債務危機最嚴重的歐元區邊緣國家,國債收益率已經非常高,擠出效應正在顯現,這是一場歐洲邊緣國家的信貸危機。歐盟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4月失業率創下十年高點10.1%,其中,西班牙失業率高達19.7%。
目前歐盟領導人面臨更多外界壓力,要求銀行業遞交更透明的壓力測試結果,以此判斷其真實的融資狀況。6月1日,美國政府官員表示,將施壓歐洲公開披露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這正表明歐洲局勢加劇了政府擔憂。歐洲當局在09年實施了銀行壓力測試,但至今未公布具體結果。
經濟學家杜魯門稱,目前更明智的選擇是再進行一場金融機構壓力測試,以此驅散相關不確定性。但比利時前首相維霍夫斯塔(Guy Verhofstadt)認為,以往缺乏透明性的表現至少能證明一個問題,即,歐洲壓力測試不過是表面文章,其實施方式就確保了銀行不會破產。歐洲應制定更綜合的計劃來挽救銀行業,歐盟官員必須制定泛歐洲的金融監管機構來監控銀行業,而不是由各國本地官員分別管理。若歐洲未能執行銀行業改革,則將面臨所謂的“日本式冬季”,即類似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經濟危機,當時當局未能及時清理銀行資產,導致經濟低迷持續長達十年時間。
(王彥 編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