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末 河北省淘汰全部注冊黃標車
鉅亨網新聞中心
機動車排放的污染氣體及顆粒多集中在離地面1米左右的低層面,處于人的呼吸帶附近,危害極大。改善區域空氣質量,“十二五”期間,國家給我省下達的氮氧化物污染物總量減排比例為13.9%,我省按工業生產和機動車兩大部分進行了指標分解,日前出臺的《河北省機動車氮氧化物總量減排實施方案》確定,到2015年,全省將完成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削減10%的總體目標。
“盯住”高排放車輛
來自省環保廳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省機動車擁有量快速增長。截至2010年底,全省機動車保有量達1300萬輛(含摩托車),其中高污染、高排放的黃標車(即未達到國Ⅰ排放標準的汽油車和未達到國Ⅲ排放標準的柴油車)130.95萬輛。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量中黃標車排放量37.33萬噸,占全省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量的70%。
減排,要從產生污染的“大戶”入手。
淘汰高排放黃標車。日前出臺的《河北省機動車氮氧化物總量減排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各設區市要加快淘汰未達到國I排放標準的汽油車和未達到國Ⅲ排放標準的柴油車進程。嚴格執行老舊機動車強制淘汰制度,加強營運車輛強制報廢的有效管理和監控,嚴格廢舊汽車拆解回收監管。各設區市要制定激勵政策和淘汰黃標車時間表,促進運營車輛更新淘汰,鼓勵提前報廢老舊汽車和黃標車。到“十二五”末,淘汰全省所有注冊的黃標車。
各設區市根據實際,開展黃標車在主要路段、主要時段限行劃定,保障城市主城區空氣環境質量。到2012年底前,石家莊、唐山、廊坊、邯鄲市主城區黃標車限行。到2013年底前,各設區市城市主城區黃標車限行。各地可根據大氣污染防治需要,按環保分類標志,對機動車采取相應的限行區域、時段或車型的交通管制措施。
提高新注冊機動車準入門檻。全省新車注冊登記同步執行國家規定的階段排放標準,鼓勵有條件的設區市提前實施下一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到2013年7月1日前,實施國家第V階段輕型汽油車排放標準和國家第Ⅳ階段摩托車排放標準。擴大在售汽車環保監督管理,自2013年起,全省建立新車注冊登記、在用車尾氣排放檢測及維修網絡監管體系。
加強外地車輛轉入管理。申請轉入我省的外地機動車,要達到國家現階段執行的階段排放標準,并經機動車尾氣檢測合格后,方可辦理轉入手續;對達不到國家規定的階段排放標準或經機動車尾氣檢測不合格的,不予辦理轉入手續。
推動油品配套升級
“車用燃油質量差、含硫量高是制約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的主要因素。”省環保廳有關人士介紹,“十二五”期間,我省將推動油品配套升級,加快車用燃油低硫化的步伐。《方案》提出,自2012年3月31日起,全省全面供應國Ⅲ排放標準的車用汽油;自2012年12月31日起,全省全面供應國Ⅲ排放標準的車用柴油;自2013年6月30日起,石家莊、唐山、廊坊3市供應國Ⅳ排放標準的車用汽油;自2013年12月31日起,全省全面供應國Ⅳ排放標準的車用汽油和車用柴油,將普通柴油含硫率降低至百萬分之350以下,實現車、油同步升級。
同時,建立健全油品質量抽查監管制度,加強對社會加油站銷售燃油的抽查監督,全面保障油品質量;及時確定我省不同階段的成品油供應方案,并向國家有關部委申請出臺我省不同階段的車用成品油價格政策;繼續實施對加油站、儲油庫、油罐車油氣回收,推進油氣回收綜合治理。
提升監管力度
確保機動車氮氧化物總量減排目標如期實現,我省將成立以省環保廳、省公安廳、省商務廳等為成員的省機動車氮氧化物總量減排工作領導小組。
加強對氮氧化物減排的監管,《方案》提出,加快機動車尾氣檢驗機構委托和建設,提高全省機動車環保定期檢驗率,落實黃綠標分類管理制度。加快環保檢驗在線監控設備安裝進程。
到2012年9月底前,省環保部門將會同省質監部門制定完成我省機動車排氣簡易工況法地方標準。到2013年底前,各設區市城區機動車尾氣檢測實施簡易工況法檢測,為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提供科學、準確的數據支撐。
繼續做好全省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管理,建立健全機動車環保標志數據庫。適時推進機動車環保信息“電子綠卡”管理,開展環保標志電子化、智能化管理。在用機動車未按規定進行排氣污染定期檢測或定期檢測不合格的,不予核發機動車環保檢驗合格標志。
加強壓路機、推土機、挖掘機等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環保管理,確保達標排放。對規模化運營且使用頻率高的城市公交車、出租車、客運車、運輸車等,推進集中治理或更新淘汰,杜絕車輛“冒黑煙”現象。各地要建立機動車超標排放舉報制度。
嚴格機動車注銷拆解管理。對達到報廢年限的營運機動車,要強制報廢拆解,同時回收機動車環保標志。污染物排放超標且無法修復的在用機動車,依法辦理注銷登記和拆解回收。維修企業要按照技術規范進行機動車維修,弄虛作假的將依法進行處理。
《方案》還要求,完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劃定高污染車輛限行區域、調整停車費,提高機動車通行效率,降低機動車排放強度。改善居民步行和自行車出行條件,鼓勵選擇綠色出行方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